摘要: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但不同的建设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程度大不相同,所以必须突出重点。不同建设阶段对造价的影响程度情况不同。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造价的可能性为75%~95%;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造价的可能性为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造价的可能性为5%~35%。由此可以看出,建筑设计对造价的影响巨大,应该高度重视。
关键词:建筑设计;工程造价;影响
前言: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用户的使用需求,为业主提供安全与舒适性能兼备的建筑产品。妥善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把建设项目造价尽可能控制在批准的限额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进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如何从优化工程设计,致力于实现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阐述的内容是建筑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1.建筑工程优化设计的目的和方法
建筑工程优化设计主要是在实现安全性能、个性化定制和结构优化的基础上,还能够从中实现有效的造价控制,降低整个项目的总造价。这不仅能为企业节约建设成本,还能实现项目的价值最大化。优化设计工作需要最专业的设计人员来进行,利用专业的建筑知识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材料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当然,这种优化绝对不是以偷工减料为手段的节约成本,而是必须以建筑的安全性与适用性为前提下,进行的科学合理的设计。优化设计主要就是利用查找文献,借鉴类似工程成功经验,来解决结构工程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结构选型以及界面设计等难以决定的难题,这种方式的设计优化在于可以针对同一建筑项目收集不同的设计方案,然后从安全性、适用性以及造价控制等多方面进行择优选择。
2.建筑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2.1对投资的影响
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项目总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从建筑工程项目的费用使用情况来看,设计阶段的费用支出仅在总投资中占很小比重,但此阶段的工作成果对工程投资决策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协助业主提出设计要求,组织设计方案竞赛或利用设计招标,用技术经济方法组织评选设计方案。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进一步寻找节约投资的可能性,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建设项目的总造价。
2.2对经常性费用的影响
建筑设计不仅对工程投资的影响较大,还与用户日常的费用,如维修费、照明费、暖通费等有紧密的联系。一般情况下,经常性费用与一次投资呈现出反向变化的关系,这就要求有关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二者之间的关系,保证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实现费用与设计的平衡性,实现设计的优化,有效控制经常性费用。
2.3对返工误工费用的影响
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中,安全事故频发,从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来看,有很大原因是设计不合理造成的。为减少安全事故,降低工程损失。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设计管理,保证设计方案的最优化。项目实施过程中,若是设计参数难以达到工程设计标准,就有可能造成返工,在后期甚至会出现停工窝工等现象,造成资源浪费,项目总造价上升。
2.4结构延展性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
对于地震频发区建筑的设计工作,必须在抗震性能中投入较多的精力。抗震性能要求建筑物必须要在结构上有良好的延展性,以此来避免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突然倒塌产生严重事故。一些建筑物为了实现高强的抗震性往往将受力构件设计的非常大,殊不知这样反而会给建筑物带来更大的危险性。为此,建筑的受力结构需要进行严格计算,这样才能充分起到抗震作用。在设计中根据弹性理论或强塑性理论设计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利用强塑性理论进行的设计不仅能够有效的增加结构的延展性,还能够有效降低这部分所需要的投资费用,减少总造价,实现建筑工程的经济性与安全性。
3.建筑设计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3.1内部控制方面缺乏造价管理意识
对建筑设计而言,工程造价存在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对工程造价的重视程度与执行力不够,极易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等的影响。另外,有关部门缺乏对工程造价的统一管理,设计人员没有在设计实践中形成科学的造价控制意识。
3.2造价控制目标不明确
在实际的工程造价控制中,相关设计人员没有依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造价控制目标。造价目标的不明确是阻碍工程造价控制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此外,一些建筑项目虽然在设计阶段制定了完善的造价控制目标,但其设计目标与造价控制目标缺乏一致性,影响了造价控制的实效。
3.3造价控制机构设置不合理
在建筑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能够有效推动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提高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但是,在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上,存在着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就是造价控制机构设置不尽合理,造价控制机构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存在平行关系,有些企业甚至没有设立独立的造价控制机构,导致在建筑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独立性、权威性不足。
4.建筑设计阶段实施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途径
4.1完善造价控制制度
建立完善的造价控制制度是工程造价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造价控制制度,明确造价控制目标。在建筑设计阶段,有关设计人员可以以此为依据,保障设计流程的科学性,严格遵守造价控制的相关制度,使得所有设计人员都能够积极参与到造价管理的工作中,为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
4.2提高造价控制信息化水平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引入信息化造价管理手段,可以大幅提高建筑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比如,企业需要充分借鉴信息技术、BIM技术等,对工程相关信息加以整合与处理、减少设计变更,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的信息化。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工程造价控制更为准确高效,有利于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的实现。建筑设计本身的复杂性较高,借助于专业软件,实现设计优化与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统一。
4.3合理使用限额设计
对建筑设计而言,在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限额设计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管理手段。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设计任务书、投资估算等进行初步设计。随后依据初步设计进行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有关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性需求,在各个设计环节推行限额设计,使建筑设计达到经济性和技术性相统一,将工程造价有效控制于限额标准内。限额设计总值需以投资估算为基础,实现横向与纵向的工程造价控制,避免设计不合理所造成的工程损失。
4.4提高设计人员专业水平
工程造价控制受到设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影响,在建筑设计阶段,企业需要重视提升设计人员专业素质,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对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使设计人员能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与责任意识,让其能够在建筑设计阶段充分发挥其岗位职责,达到造价控制的理想效果。此外,设计人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其可以在设计阶段建立完善的造价控制体系,严格遵守限额设计理念,保障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5.结束语
对建设项目而言,设计阶段是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阶段,虽然此阶段的费用支出有限,但是对工程投资的影响却是极大的。基于此,相关部门要意识到此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性,制定完善的造价控制制度,严格推行限额设计,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明军.建筑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策略与方法[J].居舍,2018(25):33.
[2]王立宁.基于设计阶段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途径[J].中国集体经济,2019(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