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教学分析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2期   作者:尹从屹
[导读] 本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导向,根据专业认证的评审标准,了解现在科目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对学校的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内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为进一步完善土木工程特色培养计划提供参考。
        【摘要】在高职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内容是基础课程内容,要求学生们必须要熟悉掌握,为土木类专业学生后续的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同时,为该专业学科学生毕业后从事土木工程建设实践提供基础保障。基于此,本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导向,根据专业认证的评审标准,了解现在科目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对学校的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内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为进一步完善土木工程特色培养计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专业;专业认证;课程教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对于现代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综合性与实践性强,是从事结构设计等工作必不可少的理论技能。在实际教学中,该课程内容既包括理论推导又涵盖试验研究,课程教学难度大,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整理每题每个案例的逻辑性,让学生体会到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意义。同时,该课程对学生学习综合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任课教师必须要紧密结合课程实际,明确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相关性,革新教学方法,促进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治疗的有效提升。
1、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概述
        2016年6月2日,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工程类学科专业认证从此开启了新的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部门设立工程专业教育认证的主要目的是,有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保障工程技术人才接受进入工业界从业的预备教育,更好地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遵循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教育过程改进的基本教育理念,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职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符合国家规定的申请参加注册工程师考试的教育标准,推进中国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
2、混凝土教学课程目标与教学困境
     由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科核心基础课程,是保障该专业学科学生在毕业从事土木建筑工程行业前,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础知识,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支撑,并能实现将专业理论知识可以有效的在实际实践中加以运用,为我国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国家开展对高等职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评估认证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强化国家与行业主管部门对该课程教学的宏观指导与管理,有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内容多而复杂,课程内容的组成多以复杂的公式、原理图、实验等为主,综合性与实践性强,土木工程学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较为困难,虽然学生非常重视本课程,也为学好本课程付出了很对学习时间。但是,仍然很难熟悉掌握该课程全部基础理论知识,学生称其为最容易挂科课程之一。在对该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采用传统的课堂讲解、课下作业、期末考试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单一,学习方式使学生感觉本课程内容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缺乏逻辑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很难得到提升,教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极易导致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局面。因此,需要专业教师必须严格依照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以及课程教学毕业任务目标,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并开展了多元式教学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3、混凝土教学课程教学实践分析
        3.1课程内容优化及整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内容多而复杂,为有效提升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深入探究挖掘课程内容,科学整合与优化课程内容,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清除障碍,降低难度。

课程内容整合如下:
1、为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性,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下混凝土及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并将其归并到已学习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只是强化对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课程内容的讲解。
2、将荷载及设计原则课程内容与工程结构载荷与可靠度设计原理课程进行整合,将课程内容的讲解侧重于构件的受力破坏形态和计算机理课程内容,为促使学生对学科基础性和实践性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理解,在该阶段课程内容讲解时,注重内容的弱化、理论化与规范化,降低学生对不同的设计规范内容的错误理解。
3、在进行各种构件的受力计算课程内容的讲解时,需要强化对该课程内容要点的有效解读,教师必须要对承受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构件承载力分析和设计过程进行细致解说,依据当前专业学生对现行专业设计规范的阅读和理解实际能力,熟悉掌握课程内容核心要点,并能实现在后续课程设计中的有效运用。
4、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内容增加对结构的耐久性内容的讲解,同时,将最新的工程案例和前沿科研成果充实到课堂讲解中,还需要将延性计算、裂缝宽度验算以及构件变形等内容进行有效充实。
        3.2采用多元式教学方法
        多元化、多样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与自主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一,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学生授课的教学方式,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创建了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设置一些较难理解和开放式答案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并以小组为单位将各组探究的结果排一个代表来进行发言总结,由此一来, 不仅有效的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团队合作,问题探究以及专业表达能力的有效培养,实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其二,采用科研活动+学术竞赛的教学方式,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与学术竞赛,通过在比赛中实践过程不断的将所学的内容输出并灵活应用,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学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与科研能力。同时,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 其三,通过应用工程案例+施工现场的实践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工程实际中充分认识实际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加强了学生的工程概念和工程实践能力。然而,在诸多的高职院校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未对施工实习给予足够重视,学生长期学习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造成学生上完本课程后,仍然似懂非懂,也不能实现知识实际运用。因此,开展工程案例+施工现场的实践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现场实践学习机会,讲解课本知识如何转化为实际工程应用,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四,应用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方法,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将实验的设计、制作、操作的全程立体展现出开,实现多参数、多次重复模拟实验,这种新颖形式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解决传统实验无法完成的复杂工程问题,符合学生网络化、信息化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在实验教学中,综合使用虚实两种方法,扬长避短,实现资源共享。
4、结语
        总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作为土木工程学科核心基础课程,需要专业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需要加以重视,持续提高学生对工程结构的认知能力。面对着该课程教学困境,教师要积极分析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实际,优化与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及各章节学时分配,积极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增加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以达到教学计划最终的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2015版 ).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2015.
[2] 周 翠 玲 , 冯 竟 竟 , 张 耀 军 . 工 程 教 育 专 业 认 证 背 景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 [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
报 ,2018,35(11):28-31.
[3] 王卫东 , 彭立敏 , 余志武等 . 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1):144-148.
[4] 门进杰 , 史庆轩 , 钟炜辉等 . 土木工程专业改革与建设实践 [J]. 高等建筑教育 ,2018,27(5):3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