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理论在港口运输中的应用要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2期   作者:李宗懿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运输逐渐朝着安全化、节能化和经济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能够在提高港口运输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输成本,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持。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运输逐渐朝着安全化、节能化和经济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能够在提高港口运输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输成本,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持。然而装卸工艺的合理性对港口运输的开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并非是针对先进的技术进行综合运用,就能够保证港口运输的高效进行。只有根据港口的实际情况及运输需求对不同的技术进行合理搭配,才能够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进行,使港口运输的整体效率得以提升。将物流工程理论应用到港口运输中,能够实现装卸工艺的优化改革,促进港口运输业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发展。
        关键词:物流工程理论;港口运输;应用要点思考
        引言
        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逐渐形成一体化格局。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是国际货物流通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国际贸易必须依存于国际物流。港口物流是国际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依托中心港口的口岸优势,能够完成国际物流供应链中的物流和衍生的增值服务。港口已不是简单的装卸货物的码头,而是集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无缝衔接的综合体。在“一带一路”的新形态下,港口物流将着眼未来,面向全世界,打造全新的现代化物流体系。
        1物流工程理论在港口运输中的应用原则
        1.1适应性原则
        为保证工艺及设备的适应性,需要充分了解货物数量及货物种类,对不同的设备进行合理组合,对不同的工艺进行合理选用。只有保证工艺及设备的适应性达到要求,才能够将其更好地应用到港口运输活动中,使港口运输中的各种装卸问题得到有效处理,避免因装卸过于复杂造成安全事故。
        1.2专业化原则
        由于港口货物装卸的工作环境较为复杂,且现场的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装卸工作的开展受到较大影响。因此,为提高港口货物装卸工作的效率及质量,需要选择比较专业的工艺及设备,使其能够充分满足不同条件下装卸工作的需求,使装卸工作得以安全、有效进行。
        1.3安全质量原则
        在进行港口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且各项工作的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进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进行港口运输的时候,需要做好安全质量方面的控制管理,对人员、设备及货物进行有效的保护措施,使港口运输工作能够处于一个安全、稳定的作业环境,为港口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1.4环境保护原则
        环境保护是当前港口运输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做好货物装卸过程的环境保护工作,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过大的破坏,使港口运输业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具体来讲,煤炭等货物的装卸过程存在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合理选择工艺及设备,降低货物装卸及运输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为港口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其一,物流联盟的程度较低。当前物流行业已经涵盖多个行业与部门,其发展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因此借助物流联盟能够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加速港口物流发展。但是当前一些港口物流在发展过程中对物流联盟的重视不足,难以发挥其优势。其二,缺乏完善的资金运作。有效的资金运作是实现港口物流发展的关键,当前很多港口物流虽然规模较大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传统融资方式的存在限制了港口物流的发展。其三,信息化程度较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港口物流的发展提出了重要要求,而由于缺乏专业化信息技术人才使得港口物流在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还较低,限制了其运作效率,难以为其长期发展提供信息化保障。


        3物流工程理论在港口运输中的应用要点
        3.1促进“三港”联盟,加强合作模式
        港口物理比较系统,仅有港口运输是往往不够的,还要与口岸部门、仓储、航运、临港工业以及物流园区等的共同参与和发展。一是促进口岸的“大通”服务,意思就是货物在到达港口之前,录入货物电子信息,这样海关部门、检疫部门就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查看,并提前进行提单、审核,等到货物到达港口后只需审核就可让其通行,大大节约了货物报关、报检的时间,提高效率,增加更多货源。二是促进港政、港航以及港区联盟,港口物流企业可以允许航运企业参与股权经营,享有双方信息平台,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合理安排新兴物流园区以及临港区的规划布局,建立匹配的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物流结构,实现物流产业的良性发展。
        3.2更新了运作理念和认识
        港口物流虽然起步较早,但是其内部管理及外部运作过程中主要是以人工为主,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和理念还相对落后,尤其是缺乏对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加速港口物流运作效率方面的认识,因此导致一些港口物流的发展层次还较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对各行业发展的影响力度不断加大,使得企业在内部管理和外部运营等方面对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强化,同时也深刻影响着管理者的思想认识。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首先更新了港口物流的运作理念和认识,使其能够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树立长远的发展战略眼光,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全面强化内部管理和外部拓展以加速港口物流的运作效率。
        3.3强化大数据的应用及驱动作用
        借助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对港口物流的智能化运营,实现大数据驱动的运作模式,成为提升港口物流运作效率的关键所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要逐步完善智能化网络系统。根据当前港口物流业务的各项流程,以大数据等相关技术为基础,强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完善智能化基础设施,建立港口物流深度感知体系,对各项要素信息实现自动采集与智能化感知。借助RFID、智能传感、GPS等现代化终端技术,实现对各类数据的实时收集和动态管理,强化对港口物流链的全程跟踪,更加准确地掌握港口物流运作的各项信息。其二,进一步完善港口物流的基础设施。传统模式下,港口物流的基础设施已经相对完善,但其信息化水平还较低,所以要借助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其基础设施,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手段,优化港口物流的发展环境,提升其生产力,实现港口物流设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可视化。逐步降低人工强度,提升整个港口物流作业的准确率与效率,以此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其三,实现港口物流链全程的信息化管理。通过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来加快港口物流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实现对港口物流全程的系统化、信息化和精益化管理。同时有效转变信息不对称现象,减小港口物流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及损失。其四,要全面创新数据服务模式。大数据时代使得港口物流的各项业务都能够实现数据化,港口物流在运作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建立数据中心。借助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为港口物流的各个环节提供支撑,提升港口物流价值链的整体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运输面临着更多挑战,而物流工程理论在港口运输中体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实现对港口装卸工艺的有效改进,为港口运输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充分发挥物流工程理论在港口运输中的作用,需要依据港口装卸设计的原则,充分把握好港口运输特点,将物流工程理论合理应用到其中,以此提高港口运输的环保性、安全性及经济性,促进港口运输业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黎晓光.大数据互联网时代港口物流的发展方向[J].中国港口,2016(07).
        [2]邢振寰.大数据在智慧港口中的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19(03).
        [3]张沈青.信息技术在港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19).
        [4]任高峰.当前我国港口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纳税,2019(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