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工程管理与园林绿化养护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5月13期   作者:杨少伟
[导读] 城市美化作为一个地方性的形象代表,园林景观工程在城市建设
       摘 要:城市美化作为一个地方性的形象代表,园林景观工程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景观工程的质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地政府工作的品质好坏。基于此,本文将对园林景观工程管理与园林绿化养护策略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园林景观;施工;养护;管理
一、绪论
        经济社会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带来的就是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因此,更具生态环境的园林景观城市建设,已逐步渐变为当下我国评判文明城市的重要依据。
二、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制定全面的施工组织设计
        相关施工部门要未雨绸缪,提前制定好施工前更为全面的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质量中所潜在的风险因素综合考量,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的操作实用化与细节化。然而当下部分企业部门,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常选择对网络现有的其他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直接修改与采用,不考虑实际情况,与实际场地要求不符,从而导致施工质量的下降。故而,当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时务必要从园林景观工程实际出发,在综合考量施工场地实际背景的基础上,全面满足园林景观工程施建设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实际需要。
        2.解决场地表土土壤问题
        要想实现苗木顺利生长,表土采取、复原土壤是关键所在,以植物学的角度,大多数苗木生长更适应于土壤团粒结构,然而也有部分例外。通常,土壤中团粒结构土粒直径的最佳保持状态为1~5mm,这种状态是园林植物生长的最佳环境,若土壤空隙小于0.01mm,将会直接阻碍植物根系的生长情况。因此,当在处理场地表土土壤问题是,应避免重型机械进场压实土壤,降低表层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的风险,处理场地表层土壤时应维持方向的一致性。同时,由于阴雨天气机械作业会加大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程度,因此要避免在此类天气进行场地表土处理作业,尽量选择天气晴朗,环境干燥的时段进行开展。
        3.树种的挑选、分配及种植
        通常,挑选树种时要秉持因地制宜的设计观念,通过对树种生长习性,周期、生长速度的综合考量,实现对树种的分配工作。以多风地区街道树种种植为例,要避免刺槐、侧柏等树长较高的乔木或根茎较浅的植物;而在庇荫地段,阴质良好的树种当为首选;其次,对于侧重凸显美观的地段,需要以树形较好的树种为主。
        除此之外,要想保证树种的存活率,务必要对当地自然环境与树种生长习性进行实际考察,选择最佳的季节进行种植。例如江苏沿海地区,其冬季相对较短,且存在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因此,树种种植可以选在避免夏季干燥季节以外的时段进行。另一方面,以树种选择为例,落叶树木其更适应于冬季与早春季节栽种,而春季萌芽迟缓的树种或是一些常绿阔叶树,其更适合在晚春栽种,而相应的,萌芽较早的则适合秋季种植。
        三、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
        1.促进施工人员工作质量的提升
        通常,园林景观工程的完成需要集聚大量施工作业人员,协同奋进。一线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专业素养直接决定着园林景观工程的最终品质,因此,施工企业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更具公平公正性的绩效考核制,从而更好地调动施工人员积极性,努力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以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企业要定时开展相关技能、思想培训活动,在提高一线施工人员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强化他们对工程质量的认知与安全意识。
        2.加强对园林景观材料质量的把控
        一般,园林景观工程施工作业开展进程中会涵盖大量原料的的运用,例如混凝土、钢筋等土建原料,树种、支架、塑料薄膜等景观原料。良好的土建原料与景观原料是构建景观系统的根基所在,根基的缺陷会直接导致整体上层建筑的失衡。基于此,施工企业相关单位应加强对原料的抽检力度,规定严格的验收标准,并以此为准则执行企业采购活动,对园林景观原料的采购过程进行实时管控,从根本上减少景观工程品质风险。
        3.强化施工环节中的品质把控力度
        大型的园林景观工程往往具备更繁琐的施工程序,需要大量施工人员从每一道细微的工序为起点进行积累、组建,从而最终聚集一项浩大的工程。而这一工程的品质,正是由数量繁多的细微工的序品质所共同决定的。只有强化对施工进程中每一细节的监管力度,才能有效保障整体工程的良好品质。


        4.构建完善的工程品质监察机制
        要想保障园林景观工程的品质,一方面需要依赖于有关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督,另一方面还要借助施工企业自身健全的质量监察机制进行约束。因此,施工企业可以构建完善的工程等级评定准则,对工程各环节工程质量进行安全评估。质检部门需要制定规范化的评定准则、严格落实,为质量等级的评估结果提供制度依据,同时部门内部也要秉公执法,杜绝徇私枉法的工作风气。
        四、园林工程绿化养护策略
        1.建立健全养护机制
        完善的养护机制,能为相关措施的实行与实现给予强力的后盾。所谓,要想实现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需要相关企业强化对养护人员职业技能上的培训和专业理论上的教育,积极利用各方渠道,开展绿化养护学习活动,提升养护人员积极性与自主性,从而实现养护人员专业技能上的提高。同时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养护机制,严格落实,使园林绿化的品质与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2.进一步优化高效的养护管理环节
        绿化养护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大致涵盖了去杂草、剪裁灌木、地被植物造型剪裁、灌溉、施肥、病虫害预防等多方面。因此,养护工作务必要具备完善的技术要求、管理标准,强化对养护工作每个环节的监管,努力开拓全面的额养护管理新路径。积极总结养护良好、管理高效的绿地的工作经验,同时对效益较差的绿地更要及时整理,归纳原因,吸取教训。
        3.引进更先进科学的管理操作模式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引入先进科学技术,扩大机械操作规模以促进工作效率提升,基于此,园林绿化养护可以按照养护需要,将施工机械设备纳入养护投入规划中,促进养护工作品质与效率的全方位提升。
        五、园林施工与养护相互融合
        1.园林绿化施工过程的养护
        园林绿化效果的实现,需要以种植树种的存活率为基础。树木在移植过程中会因为外部因素导致其自身水分的大量流失,从而降低存活率,因此,有关园林技术人员在进行树木移植操作时,应尽量避免对树木挖掘、运输、种植流程中的人为破坏,从而减轻树木根系的损伤程度,提高树木存活率。同时,树木移植后,在对其进行裁剪时需要注意,树木修剪完成后需要及时利用胶水对树木裁剪口沐风处理,最大程度上保留树冠水分,增加存活几率。
        2.树立现代化科学管理观念,强化园林养护宣传力度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不是单位或个人的工作,它需要更多的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与努力。因此,有关部门应积极借助媒体、报纸、网络等宣传渠道,加强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活动,倡导大家爱绿护绿、树立护绿光荣的生态理念,坚决抵制毁绿的不道德举止,促进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还要强化法制教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的人民群众懂法守法,具备更高的法律观念,同时以此为基础,调动人们自主加入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性,激发人民群众对绿色环境发自内心的保护欲望,从而以更热情负责的态度融入绿色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共同打造一个更加纯净美好的绿色社会。
        参考文献:
        [1]崔明春.浅谈园林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J].宁夏农林科技,2010(04).
        [2]李月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北京农业,2011(09).
        [3]杜贵尚.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与养护技术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18).
        [4]程跃先.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要点分析[J].乡村科技,2017(35).
        [5]李经山.浅谈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的技术要点控制[J].河南建材,2010(06).
        [6]陈竹庆.浅析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养护管理[J].现代园艺,201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