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目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来看,在规划过程中,既要明确村庄规划的重要性,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做好村庄规划,同时还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实际,重点分析村庄规划的要点以及村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整个村庄规划提供有力支持,保证村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提高规划的准确性、规划的全面性,保证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使整个村庄规划能够在规划的质量方面得到提升,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基础支持,保证村庄规划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 村庄规划; 探索
引言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实际,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关系到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效果的关键。在目前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过程中,村庄规划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解决规划落实、规划保护以及规划引领和规划成果评价等问题,使整个村庄规划在实施中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推动村庄规划的有效发展,为整个村庄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村庄规划在实施中能够解决规划问题,保证村庄规划在实施中取得实效。
一、村庄规划编制历程
村庄规划编制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土规划体系细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村庄规划的有效编制,既能为村庄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规划支持,同时也能解决村庄规划发展中存在的土地利用问题。目前我国村庄规划历经村庄住房建设规划时期和村庄与集镇综合规划时期;我国村庄规划快速发展阶段,包括中心村规划试点时期、城乡统筹规划时期、新农村规划时期、美丽乡村规划时期、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时期。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解决了村庄的规划问题,推动了村庄规划工作的有序进行,对细化国土规划体系和足村庄规划需要具有重要影响。
二、传统模式下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难以落实,底图底数不精准
传统模式下村庄在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村庄规划与实际差距较大,村庄规划难以在实际中得到落实,村庄规划中的地图土地的数据底数不够准确,影响了村庄的实际建设,使村庄在土地综合利用方面出现较大的问题,既影响了村庄规划的制定,同时也影响村庄规划的落实,不利于村庄规划的实施[1]。因此,这一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重建设、轻保护
在传统模式下,村庄规划过程中存在重建设轻保护的现象,在建设过程中采取的建设措施,对土地的伤害较大,严重者造成了土地的性质发生彻底的改变,既不利于土地的保护,同时也影响了土地的综合利用,导致村庄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改变重建设轻保护的发展模式,对乡村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做好乡村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关键。
(三)缺乏全域统筹和规划引领
基于农村土地规划实际,在规划过程中采取全域统筹规划和规划引领的方式,能够解决土地规划问题,能够使土地在规划过程中达到科学标准,能够满足土地的规划要求。而传统的规划模式采取的方式不当,造成土地在规划中缺乏全域统筹的理念,使整个农村土地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够达到实施要求,影响的土地规划效果,导致土地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问题和短板。
(四)对农村土地权属关系重视不够,规划成果复杂
由于农村土地的特点以及农村土地权属关系的复杂性,在农村规划过程中,既要合理规划土地的性质量,同时也要了解土地的权属关系,按照土地的类型、土地的特点以及土地的权属关系修改规划方案,使整个土地在规划过程中能够按照土地权属关系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对解决农村土地规划问题和做好农村土地规划工作具有重要影响[2]。
(五)与土规存在众多不一致
农村土地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要与土地规范制度相一致,必须要按照国土资源规定及相关要求做好规划工作,否则整个规划方案在合法性方面将会出现问题。目前在传统的规划模式下没有将规划方案与土规相对照,导致整个土地规划方案在合法性和合规性方面出现问题,导致了土地规划满足规划要求。因此,如何解决土地的规划合法性问题并做好与土地规范的对照至关重要。
(六)规划管控难度大
基于农村土地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村庄规划过程中应当对土地的使用进行全面的管控,使整个土地在规划使用过程中,能够在土地的面积、土地的用途、土地的合法性方面达标,通过这一方式能够实现对土地的有效管控。而目前采用传统的规划方式对土地的管控力度较弱,不能够满足土地管控要求,导致的土地在管控中出现问题。因此,如何加强村庄规划的管控是关系到村庄规划效果的关键。
三、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探索
(一)工作底图精准化,为规划管理“一张图”打好基础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实际需要,在村庄规划过程中,必须要将工作底图进行精准化的控制,为整个规划管理一张图打好基础,使整个村庄规划在准确性方面得到有效提高,确保村庄规划能够通过地图数据的夯实以及甄别与核对,为整个规划提供有力支持,避免村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因工作底图出现问题,造成整个规划失效[3]。因此,采取有针对性的规划措施是做好村庄规划的关键,同时也是解决村庄规划问题的重要手段。
(二)规划内容体系更全面,落实上位管控要求,引导村庄开发保护
从目前村庄规划的实际来看,在规划过程中应当保证规划内容得到细化,同时在规划体系的全面性方面得到提升,并按照规划的特点和规划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规划措施,落实规划管控要求,按照国土资源的规划实际以及国土资源的规划要求做好规划工作,引导村庄的开发保护,使村庄在开发过程中既能达到开发要求,同时又能保护村庄的土地资源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开发。
(三)规划成果简洁、更精准,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成果模板
基于村庄规划的实际,在村庄规划中各地区的进度存在差异,并且各地区的村庄规划所积累的经验各不相同,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并将其复制到其他地区的村庄规划中,能够推动村庄规划工作的有力进行,使整个村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能够达到实施要求,能够推动村庄规划的合法进行,为整个村庄规划的提升和村庄规划体系的细化提供有力支持。
(四)工作流程适当简化,突出村民主体地位
根据村庄规划的现实要求和村庄规划的特点,在工作流程方面应当适当简化,使整个村民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突出,形成村民为主的村庄规划参与机制,调查村民的实际需求,发挥村民的优势和参与热情,使整个村民在参与过程中,能够根据参与的特点和实际要求采取有效的参与方式,为整个村庄规划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采取有效的发展措施,并根据发展的特点和要求突出村民的主体地位,对提高规划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五)现状评估与规划实施评估
在规划过程中,应当对村庄的现有土地状况进行合理评估,并且对规划方案的实施可靠性和实施操作性进行评估,提高村庄规划效果,使村庄在规划过程中能够达到科学性要求,为整个村庄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村庄规划的实施能够按照实施要求和实施特点采取有效的论证措施,通过评估的方式掌握村庄规划要点,为整个村庄规划提供方案支撑[4]。
(六)适宜性指标评价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基于村庄规划的实际特点,村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加强规划的管控和监督至关重要,为了提高村庄规划的管控和监督效果,采取适宜性指标评价的方式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方式,能够确保村庄规划在合法性和科学性方面达标,解决村庄规划的监督和管控问题,使整个村庄规划的实施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三、结语
通过对村庄规划工作的了解,在国土资源利用的背景下,村庄规划应当满足科学性、合理性要求,应当解决规划问题,使整个村庄规划的实施能够按照实施特点和要求提高规划的有效性,通过制定详细的规划流程和优化规划措施的方式,为整个村庄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村庄规划在实施有效性和实施全面性方面达标。
参考文献
[1]张晓玲,吕晓.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改革逻辑及其规划响应路径[J].自然资源学报,2020,35(06):1261-1272.
[2]张云路,马嘉,李雄.面向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与管控路径探索[J].风景园林,2020,27(01):25-29.
[3]杨钦宇,余婷,曾荣俊,韩经纬. 面向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研究[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16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