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纵观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其中基础工程施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亦对水利水电工程运行使用寿命产生影响。所以对基础工程施工的高质量开展,俨然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依据工程实际情况施行科学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可以进一步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实现对水利水电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也正因此,进行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深入探析,具有长远发展意义。
关键词: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0引言
在当今社会,电能源已经成为每一个家庭都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国家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保证电能的供应,国家水利水电局以及各施工单位始终在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优化基础施工的各项处理工作,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高效、稳定和安全。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众多,不仅包括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还包括工程设计方案、施工管理体系等多方因素。但是工程中基础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续施工,进而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的质量,他是顺利开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奠基,唯有对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作以详细分析完善,才能更好地开展整个工程。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概述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是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条件所决定的,因此若想探讨施工技术的选择应用,首先应当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条件做出大致的判断。
1.1施工环境较为复杂
有些水利水电工程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地质水文条件较为复杂,因此无形当中对施工技术的选择上较为苛刻,增加了水利水电工程的难度,较大的施工风险,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就越高。
1.2施工要求较高
水利水电工程无论规模大小都是国家为国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性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提高了国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对促进国家经济水平建设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质量关乎国民社会的一系列的生产活动,一旦在验收使用过程中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或者安全隐患纰漏,将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和恶劣影响。这就导致了水利水电工程对施工要求较高,需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每一环都要严格把关,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可靠质量和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1.3施工范围较广、技术更新较快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工程量较大,涉及的各管理部门较多,很多工程需要在多部门多技术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因此施工范围也相对来说较广。由利水电工程中不同地质环境和不同施工材料的影响,相应的施工技术也有所不同和革新,在新技术的加持下,这也就导致了施工技术更新较快,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过程中技术选择的筛选难度。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方法应用分析
2.1锚固技术的应用
针对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环节地基稳定性差这一问题,施工单位常采取锚固技术予以有效解决。锚固技术其概念为,在边坡或地基的岩层或土层中将一种受拉杆件的一端固定,这种受拉杆件的固定端称为锚固端(或锚固段),另一端与工程建筑物联结,可以承受由于土压力、水压力或风力所施加于建筑物的推力,利用地层的锚固力以维持建筑物的稳定。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锚固方式也不尽相同,以钻孔灌浆为主的方式常用于在天然地层锚固,锚定板和加筋土两种方式常被用于人工填土地层,其中锚固灌浆技术又存在简易灌浆、预压灌浆、化学灌浆以及特殊的锚固灌浆技术等多个种类。
实践证明锚固技术能够有力地起到减少繁琐工程量,提升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作用,在解决地基稳定性差等问题时优势十分明显。所以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要全面掌握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强化勘测与图纸设计审核工作,在不同地质条件运用不同的锚固技术,以此提高基础地基处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解决基础地基稳定性差及抗滑性不足等问题。
2.2预应力管桩的应用
现阶段基础处理施工中,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应用所起到的作用较为明显,可以大幅度提升基础处理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强度。在具体施工中,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具体包括后张法、先张法技术工艺,不同施工工艺的应用,在应用效果、应用过程方面呈现出明显差异。所以具体施工期间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基于此,施工人员需明确,后张法工艺的应用主要是在构件强度达到相关规定要求后所实施的构件强度提高方法;而先张法工艺则是在施工前采取相关工艺来提升构件性能强度。在具体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应用期间,涉及到锤击法、静压法的应用,所以施工人员需结合基础处理施工具体情况来合理实施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以期基础施工效果达到标准要求。
2.3水泥土的应用
一方面较之于其他工程,水利水电地基基础工程具有较强的水因素特点,而通过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的水泥土又具有水硬性特征,因此水泥土十分适用于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环节;另一方面水泥土对主材料要求较低,除必要的水泥作为固结剂外,可就地取材,因此又存在质优价廉,施工简单等优势。因此面对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环节出现的地基渗漏等现象,部分施工单位尝试运用水泥土予以有效解决。实践证明,通过运用水泥土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与承载力,使基础施工质量与效率得到根本保障。在灌浆水泥土时,需要将将其深度控制在50cm左右,使之既能够保障地基的稳定,又能够满足一定的承载力要求。因此施工单位要深度分析项目特点及地质因素,科学运用水泥土结局地基沉降等相关问题,以此提高水利水电基础施工工作的安全性,进而提高整个项目结构的运行安全系数。
2.4粉喷桩技术的应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运用粉喷桩技术。在应用这一技术时,首先,需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清除施工现在的无关杂物,为这一技术的应用提供干净整洁的施工环境,从而使其达到理想化的作用效果。其次,进一步对整个基础施工现场进行测量工作,为了提高相关数据测量的效率,需要设置施工现场粉喷桩的位置,在粉喷桩的桩芯位置放置标志物,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还原标志物,以减少后续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从而实现对粉喷桩的科学应用。最后,施工人员需要重视粉喷桩桩顶和桩底之间的高距设计,严格把控其应用过程,为保证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同时,在应用过程中要保证桩身垂直,尽量避免桩身的倾斜所带来的误差,促使水利水电工程最终的基础结构适用性良好,满足施工要求。
结束语:总而言之,基础处理工程作业效果关乎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整体建设效果,影响到工程项目后期运行使用寿命。鉴于此,应提高对基础处理施工的关注度,明确掌握基础处理施工特点,结合对水利水电项目施工现场的科学勘察,合理实施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来保障其基础处理施工效果,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邓强.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22):89-90.
[2]刘博.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16):281-282.
[3]刘涛.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研究[J].河南建材,2019(01):278-279.
[4]王惠一.解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7(20):117-118.
[5]彭声辉.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2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