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不仅要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多样,其中小组合作模式对学生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此外,数学学科抽象性较强,教学难度相对较大,教师需要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教学。本文将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例为参考点,力图从学生、教师和课堂三方面出发,探索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模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堂自控能力相对较差,注意力常受兴趣等因素影响,而数学课堂理论内容多、知识衔接复杂,学生理解相对困难,这造成很多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不大。再加上传统数学课堂的模式通常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向灌输,这使得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难度大大增加。而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模式的运用一方面能够创新数学课堂,给学生数学学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抓住学生注意力,提升课堂活跃度,让课堂进程更加有序地开展。因而接下来笔者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着手,深入探究这一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点睛之处,为各位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一、确立学生主导之位,培养主动学习习惯
对学生来说,小组合作是一种具有合作性和主动性的学习模式,通过组内合作,学生能独立地思考问题,并在交流和协商中共同敲定结果。在这种共同合作的氛围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将注意力倾注到数学问题上,久而久之,在自己面对问题时也能够主动探索。同时这种模式的课堂还能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关注,并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引导者的身份。
比如在“大数的认识”这节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认识“亿以内的数”,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日常生活中见过亿以内或万以上的数有哪些。因为这种数字与部分学生实际生活关联较小,所以若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学生很容易思绪转不过弯,在后面对于计数单位的学习时这部分学生可能会更跟不上节奏。而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以及组内同学的集思广益,学生对数值较大的数字的熟悉度会有明显的提升。同样地,在“角的度量”实践环节,在学生刚刚了解量角器的测量方法后,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测量课本41页的第一个角,通过组内合作探讨,能弥补学生在掌握程度上的差异,让小组同学们更加自发地互相帮助,最后促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使用量角器的方法。
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同学在共同探讨同一个问题时,不论成绩优良,每位学生都能够动脑参与,将自己的收获题在组内交流,有问题也可以互相帮助解决,学生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同时像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课前预习等这些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够在小组内传播,班级整体学习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促进课堂氛围活跃,提升教学整体效率
小组合作模式本质上是为了课堂效率服务,合适的教学模式能够推动课堂进度的有序开展,提升课堂氛围活跃度,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有效吸收建立在富饶趣味的课堂环境之上,而小组合作模式恰好对课堂环境的营造有所帮助。
教师可以确立小组合作模式的根本目标,为课堂气氛的带动打好基础。比如在“运算定律”这节教学中,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学会运用。
在上半节课的讲解时我采用举例法,在黑板上分别写出15+68+5=15+5+68,7+24+3=7+3+24,33+18+17=33+17+18,利用这三组算式让学生认识“加法交换律”,并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一定律。因为学生第一次认识这种表达方式,所以我一开始并没有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而是在下半节课讲解完“加法结合律”时,我再让学生组内讨论怎么用其它方式来表达这一运算定律。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讨论起来会更加轻松,对运算定律的使用也更加得心应手。
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小组合作模式无疑为良好氛围的营造提供了契机,当然这需要教师事先斟酌好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否真的需要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模式的参与,否则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如会致使课堂氛围的创建失效、懈怠课堂进程等。
三、缓解教师课堂负担,助力教学能力提升
虽然学前教育时期的学生也会对数学知识进行主动学习,但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更加系统和复杂,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过渡和接受,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其耐心引导。虽然往往班内学生多,教师无法一一了解学生课堂吸收情况,也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课下辅导完善,但只要教师利用好小组合作模式,便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小组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互相帮助的平台,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比如“小数的加减法”教学中,有同学在运算6.45+4.29时因小数点位置问题算错,但自己却没意识到,这时候组内的其他同学便能帮助其发现问题,及时帮他纠正。其次课堂小组合作教学十分考验教师的整体组织能力,这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锻炼。比如在“统计”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组内讨论课本92页中比赛成绩的判定标准,突然有个小组发生了分歧,学生A说可以直接算总个数。学生B反驳说男生队有五个人,女生队有四个人,怎么比都不公平。两名同学辩论的声音越来越大,影响了课堂纪律。此时我便及时加入这一小组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平均分”这一个概念,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小组合作模式并不是局限于学生自己的活动,也需要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一方面这一教学模式帮助教师分担了一部分课堂任务,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所影响;另一方面也强化了教师课堂引导、观察和领导能力,使其灵活应对课上紧急状况,提升了教师的整体教学素养。
小学数学知识虽然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框架性,但相比更高年级知识来说还是比较松散的,所以课堂节奏没有那么快,如何在较慢的节奏中抓住学生注意力,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这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抛弃旧式“灌输式”教学思维模式。小组合作模式作为新型教学模式之一,无疑对小学数学教学大有裨益。对学生来说,小组合作的模式能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对课堂来说,小组合作还有助于活跃课上氛围,拉动整体效率提升;对教师来说,小组合作能帮助教师分担课堂负担,也侧面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可见小组合作模式是一种全方位提升教学水平的教学模式,但也需要教师在合适、恰当的时间运用,才能充分发挥这一模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海军.对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深入探讨[J].学周刊,2020(12)
[2]许浅生.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课前三分钟”[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
[3]卢青.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6)
[4]张玉英.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