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体会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0期   作者:郭大思
[导读] 高中数学应该是所有学科中学生们感到有很大挫折的学科之一了,

         摘要:高中数学应该是所有学科中学生们感到有很大挫折的学科之一了,特别是对那些文科同学来说。因为数学毕竟是所有学科中理科性质最强的一门学科,而且高中数学更加注重对学生们抽象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因此学生们在上高中数学课时总感觉比较枯燥,短时间内不能理解。因此,我们高中教师必须努力想办法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尽快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这道难关。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心得;方法;数学思维
         在学习阶段中高中的学习尤为重要,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我们如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主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以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育。
         数学的学习需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要达到这个教学效果,仅有定理知识概念的讲解是不足够的,高中数学教师要立足于学科本位,让学生在知识理解中学会灵活运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就是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时就是以此为基础,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化中,得到高层次的理解运用。学生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有效锻炼。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在数学基础知识的讲授中,合理穿插数学思想方法教育,既让学生学习过程中学到知识,又提升学生的思维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课堂实例呈现。在学习“函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充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教学。在学习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时,教师可以借助图像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定义。在图像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题目进行具体讲解,使学生对概念定理产生形象化的认知。在把握基础知识后,教师就可以与学生探究题目创设的问题情境,在这个过程中推动学生加深理解并学会运用。这样,课堂学习就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在讲解过程中,数学教师采用了数形结合的方式,这是有效的数学函数学习的思想方法。学生在掌握基础概念到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数形结合就起到了很好的承接递进作用。
         2 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①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四十分钟的内容在三十五分钟中就加以解决;②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③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④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3 适当简化教学内容、降低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过高,学生不易取得成就而遭受挫折,得不到他人的良好评价,从而不能得到积极情绪体验的反馈,容易挫伤锐气,丧失自信心。因此,要使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要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实行“低起点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和难度,确定教学起点时,要以教材的可能起点为导向,同时以学生的现有状态为立足点,二者综合起来确定教学的真正起点。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及其教学内容的水平,仅代表着学生学习该内容的可能范围与需要掌握的可能程度,并不代表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新的基础教育观认为,教学实践活动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状态和发展状态。教师可以在课前了解,也可以利用上课的导入环节进行了解,弄清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把教材提供的起点线索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动态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具体学生”的角度加以分析,对原来确定的教学起点进行判断、分析、验证,从而真正确定教学的起点,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使教学的起点具有针对性和适宜性。尤其是高一教师要充分了解初中教材内容,及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习惯及思维状况,做好衔接内容及每节课的起始教学。在授课时,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切忌过早地与高考题型对口径进行教学,要立足于学生能听懂会做的练习题、问题,切实做到从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思维水平出发进行教学,提高质量,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要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入门内容,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口,讲清每一个概念、性质、定理的来龙去脉。        
         4 要善于运用启发的策略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很多教师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堂上的时间完全由老师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倾听的地位。教师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另外一方面对教学的目的认知不清,责任心较差。教学的目的并非到讲授完结而终止,而是以学生掌握为目的。也有的教师是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中存在把握不足和引导障碍,这样也影响到学生对问题的探究。         因此,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要善于用启发的策略对学生们进行指导,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而不是主体作用。我们数学学科说到底培养的是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要引导学生们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寻求一道题的多种解法,不要让学生们形成依赖老师,依赖答案的习惯。因此我们教师需要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可以有自己的思考时间,这样当学生们自己把题完成时,他们会有非常大的成就感,思维会极大地活跃起来,我们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基本完成了。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浅谈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易晓东.2013
         [2]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张献斌.2014
         [3]张宪春.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认识[J].读与写(教育教刊),2017(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