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改变过去的单一、枯燥,要改变过去的讲解、说教,要从内容到形式都能结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所学有所用,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培养学生的能力,推动教学的发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既能增强学生信心,让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情感和兴趣,让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发现数学的神奇魅力,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成绩和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和国家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改变教学评价方法,重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调动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巧妙利用数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当下数学教学的重点。新课改下要求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适当的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之间的差距性缩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水平。现实中很多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学起来比较困难,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数学太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要努力将抽象化问题形象化,帮助形成良好的解题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1.新课改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要求
1.1理论与实际有效连接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学校需要强化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有效连接,把生硬的数学知识内容融入到生活中。数学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学习数学知识不能只在课堂上完成,应该从旁帮助学生掌握灵活运用的能力。譬如:在讲解“认识人民币”的时候,人民币在生活中是主要的支付工具,此时,数学老师一定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讨论自己在平时怎样使用人民币,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认识人民币,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2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
在新课程改革越来越深入的进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构建一个趣味性的课堂。数学教学必须将育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此 种教育包含众多内容,如:美育、德育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对学生日常学习习惯进行掌握,然后运用科学的方法向学生传授德育知识,促使学生品德素养得到提升。
1.3对学生逻辑思维进行训练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习素养。新课改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此阶段的学习特点与学习兴趣的养成方法,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进而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2.之前小学教学方法中出现的弊端
2.1忽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新课改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因而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备课过程中就要从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预习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着重培养。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直在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非常缺乏主动思考的机会,很难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自然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忽视为其以后的学习生涯埋下了隐患。
2.2对学生的运算能力缺乏重视
在之前的小学教学方法中,教师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只是让学生做一些课本上的练习题,由于遇见的题型太少导致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频频受挫,打击自信心。而且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没有给学生列出一些举一反三的题目来增强其归类能力,而是以布置试卷的方式来实行题海战术,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做题产生厌烦感,自然由于缺乏总结学生的运算能力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
2.3对课堂纪律的管理
课堂上学生之间在进行互相交流、互相讨论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太差,在合作学习现象的背后,频频出现一些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和课堂氛围中,利用课堂纪律较为散漫的空隙进行窃窃私语,做着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种行为的出现不仅达不到原本合作学习的效果,还影响了其他学生,最终导致班级纪律散漫、学生成绩下降。
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方法
3.1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兴趣
新课改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将课堂交给学生发挥,以学生为本,教师只是整个活动的策划者和引导者,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教学中来,并通过相互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生动形象的数学情景,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教学《图形的变换》这节内容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图形形成轴对称及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美丽的图案,让学生回答这些图案是怎么得到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各自的理由,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然后教师将学生分组,每人一张方格纸和4个大小不相等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将三角形在方格纸上移动,并说出平移和旋转要注意的问题,小组学生会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找到答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知识理解更透彻,课堂效率提高很多。
3.2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堂
新课改提出,应将信息化技术引入课堂,通过软件应用、数据库、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通过老师的描述和板书内容来学习和理解知识,老师讲解及板书的清晰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方式具有局限性,且相对枯燥。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网络来获取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料,同时也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的演示来学习平时不容易理解的图形变化,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大有裨益。除此之外,多媒体中有声有色的图片、视频、动画、声音、文本等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出现精力不集中的现象。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老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形展示给学生看,通过观察形象生动的图形,学生一定会快速对各种图形产生直观印象和了解,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去讲解图形的特征,学生会更快理解和记忆。再如老师在教学《圆柱与圆锥》时,可以直接用动画的方式演示这两个图形的构成,同时,可以将图形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反复拆分和重组,以此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学习这两个难以理解的图形。
3.3课堂教学联系学生实践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空间等概念的学科,最终要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上,要增加学生的数学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考虑问题,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比如为了让学生加深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周末在广场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可拆卸的小房子膜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周长和面积设计门、围墙等房子框架,提高他们的操作实践能力,将数学知识用活。
3.4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一直以来过度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始终在被动的状态下接受知识,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被重视。因此,教师首要任务应该摆正师生的不和谐、不平等的关系。建构一个轻松、和谐和愉快的教学课堂气氛。在教态上,教师要注意语言艺术的运用,对学生在态度上和蔼亲切,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流意见,教师都应尊重和爱护学生,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立足点,除了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养,还要促进其自身思想道德的良性发展,成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一盏明灯,引领着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4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形势下,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重视,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进而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教学工作稳定展开。
参考文献
[1]孙伟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J].学周刊,2018,(15).
[2]王长林.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势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