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丁玥琳
[导读] 当前社会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需要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摘要:当前社会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需要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要从学生做起。因此,重视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便显得十分重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情景教学法,确定科学的主题、生动的形式以及趣味性的活动来创设情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情景创设;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产生自我价值观最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因为欠缺丰富的社会经验,树立社会道德与选择个人价值的时候都需要老师主动指引。小学教师不但需要给学生讲解教材知识,而且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法治以及道德观念,帮助学生创建正确的人生观,这是学生持续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思想保障,也是学生成为人才的前提。于是要重视小学的法治以及道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不但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一步提升学习水平,还能使学生充分认识道德与法治,进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情景剧的应用价值及作用
        2.1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采取的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教授理论知识,学生在课桌上认真记笔记的机械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针对这种弊端,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编演情景剧。学生在参与情景剧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课堂完成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科学转变。
        2.2 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情景剧的演练,需要学生从多方面予以配合,如剧本的选择、任务的分配、角色的选取和表演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都需要学生之间展开细致入微的沟通与合作。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通过合适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设计、表演理念,还要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学生就能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3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教师的教学态度和理念不科学。在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仍然坚持刻板印象,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看作并不重要的副科,没有认识到其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常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敷衍的态度完成教学活动,既不重视课堂教学设计,又不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教学质量自然无从谈起。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仍然以传统的教学理念来完成教学活动,使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尊重和体现,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无法得到保证,影响了教学效果。此外,课堂教学活动大多以理论讲解的方式进行,缺乏基本的趣味性。在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并不关注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课堂既无法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参与感,又无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至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更是无从谈起,课堂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这些问题的存在,意味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已迫在眉睫。
4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应用的策略
        4.1 借助信息化技术创建活动情境
        伴随时代进步,信息技术普遍运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在每个行业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活动情境主要是指为学生创建一个适合开展学习的相关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有效理解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品质获得提升。信息化技术可以凭借声音以及图文进一步吸引学生,推动学生理解知识,借助信息技术有效创建活动情境,实施课堂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积极地开展学习。于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进一步创建活动情境,比如,在《天气虽冷有温暖》的教学中,老师在网上收集打雪仗的视频以及与冬天雪景相关的图片,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呈现给学生,为学生创建冬天生活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关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开展学习,指引学生对视频以及图片进行观察,探究冬季的特点,对学生探究知识习惯进行培养,使学生充分理解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法治以及道德意识。
        4.2 以情动情,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我们知道,情感具有感染性,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他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教师要以真诚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中力求创造一种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在教学中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创设情景,以情趣盎然的描述,精辟的分析,准确科学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流畅优美的语言艺术,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时而将他们带入神秘的境界,时而将他们带入宁静的遐思,时而将他们引入思维的浪峰,使整个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张弛有度、跌宕起伏、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动作状态。
        4.3 结合学生兴趣设计情景教学活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采用创设情景的方式进行教学,情景主题和实现形式十分重要。与此同时,在情景下展开教学活动也应得到教师的关注。创设情景的目的是更好地进行教学,而教学内容的展现和教学目标的实施,则需要教师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从而配合整体情景,完成教学目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相应的情景下,将教学活动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也能够与整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相契合,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我的好习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一日活动的情景,模拟学生从早到晚的学习情景和家庭活动。在这样的情景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一天的生活轨迹,然后发现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好的或者不好的习惯,之后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活动,来帮助学生改正。面对“马虎”的坏习惯时,教师可以设计“我最认真”的小游戏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容易马虎的场景用视频或者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现出来,然后以班级或者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帮助情景中的学生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并将自己的建议和方法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展示。这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产生较强的代入感,从而更加深切地理解不良习惯的影响,促使学生坚定改掉坏习惯的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 结束语
        情感激励是课内课外长期坚持不懈的感情投入,而不是偶尔某堂课的调剂品。注重情感激励在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寻求道德与法治小齿轮和教育体制大齿轮的咬合点,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充分结合起来,就会使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就会使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更有实效,也能使学生得到生动、主动、活泼发展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蔡晓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新教师,2019(10):65-66.
[2] 张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56-57.
[3] 蒋秀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9(11):51-53.
[4] 葛雪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9):120.
[5] 吴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华夏教师,2018(06):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