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教师必备素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高艳波
[导读] 增强教师吸引力,让学生喜欢自己,从而喜欢上自己的课是一个教师成
        增强教师吸引力,让学生喜欢自己,从而喜欢上自己的课是一个教师成功的必备素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用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常常有赖于他对教师的情感。用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她就很自然的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因此,老师不仅对学生要信任,还要多关怀、多鼓励,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要多暗示,千万不要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给予严厉的批评。另外,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要使学生觉得这位老师可近、可亲、可信,绝不能使学生觉得老师可厌、可怕、失信。如果学生真正对老师信任了、亲近了,自然而然的对你所教的课程就会产生兴趣。教师要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正视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对学生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斥责,进行“赏识教育”。记得又一次听兴安中学刘莉莉老师在课,刘老师要一位很有亲和力的人,她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在设置问题时,她总是精心地把问题分成层次,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开始提问了,同学们高高地举起手,老师环顾四周,把目光投向后座一个高个子男生身上,男生的脸有一点儿红了,他迟疑一下站起来,有点怯怯的样子,刘老师的目光是信任的,那灼灼的目光给了男孩勇气,他终于抬起头鼓足勇气大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刘老师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并对他的回答给予了高度评价,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男孩子平复一下略有感动的心开始更认真听课了。课下我和刘老师聊起这个男孩,刘老师说:“他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不愿意学习,可就愿意上她的课。”听到这我很为这个男孩庆幸,在初中这个重要阶段遇到这样一个好班主任,好老师。正是因为刘老师的不放弃,经常与他谈心,在心灵上给他以慰藉,让这样的一个孩子从新建立自信,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经常走到学生中间找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服务,能成为学生们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对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我们更要热心、细心、耐心,多以关爱,多找出她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其宝贵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践其行,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
        二、化理为情,震撼其心魄,以情育情
        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境,化理为情,融情于灵魂,震撼其心魄,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2018年10月16日,我听丰乐中学金鑫老师的《和朋友在一起》一课,在讲授友谊的力量时,金老师充分结合教材探究与分享材料与学生进行深刻探究,在探究与剖析中让学生对友谊的力量有了深入理解。金老师还利用名人名言来让学生对友谊有进一步的判断和理解。亚里士多德说过:快乐的友谊、益处友谊都是具有功利性的,只有德行友谊才会更长久。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金老师通过对《论语》中的友谊进行深入探究讲析,让学生对友谊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延展教材对至理名言的情感化的探究讲解,真正达到了化理为情,融情于灵魂,震撼其心魄,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自身独特经历来说明教材上的一些原理,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
        三、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如果你不想使知识变成僵死地学问,那就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吧!”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其教学内容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的表达语言应该是具有丰富表现力的。所以教师的“言不可不琢,辞不可不修”要以适当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展示本学科的说服力、感召力、战斗力和魅力。2020年新冠病毒来袭,听课不停学,我们的老师变成了主播,这是对我们教师的一个严峻的考验。为了使教师们尽快适应网上授课,我们利用钉钉平台为全县老师进行了网络展示课。升昌于老师那具有严谨、精炼,充满感情而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那么它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跨越时空相聚,学生的活跃思维隔屏相聚、碰撞出情感的火花,这就是一个老师的魅力所在。无论在课堂还是在网络上教师的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的语言这对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无不有着积极意义。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形成优美的、高尚的、健康的品质,也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更加需要掌握幽默的手段,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他们感到“读书乐”而又“乐读书”。
    四、以良好的“态势”激发兴趣
   “态势”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身体语言,包括教师讲课中的态度、表情、姿态等。态势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对比,它反映了喜、怒、哀、惧、爱、憎等丰富的情感。这种身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不仅对口语起辅助作用,而且本身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容易引起情感共鸣。正因为“态势”具有上述功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要恰当运用身体语言,用亲切和蔼的语言、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来发挥态势对口语的深化补助作用,使教学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有声有色、妙趣横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陶冶情操、学习知识,不再把道德与法治课看作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美。
        总之教无定法,做一名智慧型的老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同时还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根据自己的个性,扬长避短,是我们的明智选择,青年人有激情活力,能制作精美课件;有的老师多才多艺,说拉弹唱样样精通,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要多动脑筋,让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枯燥的知识因为精心的设计,顿时变得生动有趣,同样使道德与法治课大放光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