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人员在军校教育中的改革创新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期   作者:张凌皓
[导读] 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军事院校教育的不足,以及社会招聘文职人员自身特点,
        摘要: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军事院校教育的不足,以及社会招聘文职人员自身特点,提出了教学岗位的文职人员怎样结合自身优势对军事院校教育进行改革创新。
关键词:社招文职人员 军事院校教育 改革创新  
        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颁布和修订以来,军队文职人员管理制度已日渐完善。2018年全军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文职岗位范围变得更加广泛,社招而来的文职人员到军事院校中将承担军事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教学岗位的工作,在军队人才建设中发挥出了显著的作用。
        军事类院校是指以培养高素质新型军队人才为主要任务的一类院校,直接影响着我国国防队伍建设。随着军队改革的深入推进,为我国未来的军事斗争做充足准备,我军军事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但军事院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与地方院校有着明显的差别,作为教学岗位的文职人员,则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1 军事院校教育当前不足
        军事教育有很强的传承性、保密性和单向性,导致军事院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军事教育更新速度慢
        军事院校的课程具有非常强的传承性,致使指导教材陈旧,科研方法老套,试验设备落后。从军校所处环境来看,外部环境的多样性与内部环境的单一化是导致军校教育跟不上时代的主要原因。而目前军校教员大都是从军校毕业的军官,在军校中长期的封闭式管理容易让现在的学员和教员都陷入固定、僵硬的思维模式,不利于适应社会发展。
        1.2 军事课程共享程度差
        军事教育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军事知识和成果不能有效共享。军事教育的相关知识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涉密性,使得研究成果很难在各单位之间顺利流通,即便有获取渠道,方法往往也比较繁杂。所以院校与院校之间,甚至相同院校的专业与专业之间都具有较高的壁垒。而且目前用于涉密信息沟通的软硬件建设也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些都会使得军事院校的科研发展较为消极和被动。
        1.3 军事课程难以应用到部队
        军事院校中不同的培训专业、学制,都使用同样的教材,教员不清楚目前在部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而且设置的课程缺乏与部队实际的关联性,难以对症下药。另外,军事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有着较强的单向性,使得部队和院校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反馈机制。部队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军事院校单向性输出也会严重阻碍军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2 社招军队文职人员的特点
        2.1 在军事院校中的不足
        由于社会招聘进来的文职人员,毕业于各地方院校,平均年龄不足三十岁,大部分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难以适应军事院校高度正规化和军事化的管理;社招文职人员未曾在部队服役,容易缺乏部队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且保密观念淡薄;作为地方人员,鲜有途径接受专业的军事知识,增加了从实战角度构建课程体系和讲授知识的难度。


        2.2 自身优势
        自2018年全军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起,各军事院校对“助教”和“讲师”等教学岗位的设置要求大都是毕业于“双一流”大学,而地方“双一流”大学的竞争一般要强于军事院校,所以社招文职人员通过“双一流”大学的培养,通常都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样的社招文职教员会给军事院校带来新的活力,注入新鲜血液。除此之外,“双一流”大学的教育资源和学术成果积累要比军事院校更加丰富,这样有助于促进军地合作,推动军事院校科研的发展。
3 关于文职教员对军事院校教育的改革创新
        社招文职人员需要迅速适应从社会人员身份到军队院校教育者的角色转变,主动了解教员职业的必备要素和使命意识,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信念教育,激发爱岗敬业、建功军营意志。此外,还需要从以下几点为军事院校的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3.1 创新课程体系
        作为社招文职人员,需要把自身专业特长以及所学专业前沿知识应用到军事院校教研中,并充分发挥质疑精神,更新军事院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结合军事院校特点,把地方大学教育模式的优势融入进来,比如可借鉴地方大学灵活多样的课程组织形式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或者创新教育教学制度,不再是由教员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
        3.2 加强开性放
        可通过社招文职人员在地方大学的教育资源,建立军地开放融合共享制度,引进地方科研创新成果实施办法,搭建军地科研需求对接平台。加强军地合作,可有效解决军事科研中的瓶颈问题。
        3.3 构建与打仗能力相匹配的培养标准
        社招文职人员无任何部队经验,所以应该积极参加军事演习和军事训练等任务,多接触部队,了解部队需求,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围绕军队战斗力建设的目标,构建相应的课程教育体系,为部队培养输送能打仗打胜仗的合格人才。
        4 结束语
        自军队人才编制体制调整和改革以来,社会招聘的文职人员在军事院校教育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先后分析了军事院校的不足之处和社招文职人员的特点,最后从文职教员自身出发,提出了若干关于优化军事院校科研教育的方案和措施。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受本人水平和经验的限制,对问题的分析和把握不够透彻,对所提出的对策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缺乏推敲。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
        [2] 冯蒙丽,刘协权,刘艺.基于团队建设的军队院校文职人员培养浅析[J].科教导刊,2014(4):75-76.
        [3] 张云,李建增,左宪章.关于提升文职人员业务能力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23):151-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