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色剪纸是彩色剪纸的一种,历史悠久、形象生动、形式小巧、色彩艳丽。在民间美术领域有一份生活的天地,劳动者是生活的创造者,同时也是艺术的创造者。民间美术是蕴藏在劳动者内心的美好情感更是艺术与生活的生命基础。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乐趣色彩艳丽点色剪纸
点色剪纸是彩色剪纸的一种,历史悠久形象生动、形式小巧、色彩艳丽。在民间美术领域有一份生活的天地,劳动者是生活的创造者,同时也是艺术的创造者。民间美术是蕴藏在劳动者内心的美好情感更是艺术与生活的生命基础。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各地的民间剪纸虽然出自个人之手,却都体现着老百姓集体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中国点色剪纸之所以在今天有如此强的生命力,正说明它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础与群众基础。民间美术既是艺术之源,又是艺术之流;它的过去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的现在则是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的生动体现。
这次的课题我们选择了剪纸中国传统文化,它是民族艺术活的传统,蕴含着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探索学习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一起动手由浅到深逐步学习按步骤完成我们的研究计划。在学习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学生对点色剪纸比较感兴趣,不只是折纸、画稿、剪刻以及最喜欢的点色方法瞬间让作品显得生动活灵活现,同学们脸上那自信的微笑是老师最大的收获。
点色剪纸的制作方法
1. 画稿。又称起稿,纸张选择了生宣纸,为了点色时更好地渲染。即按已构思好的题材来表现主题,用铅笔在白纸上对画面进行具体描绘,画出黑白。有人物、动物、植物、风景、吉祥图案等同学们想象力丰富,整体构图效果较好。
2. 剪刻。以画好的画稿为封面,下附若干单色宣纸或毛边纸以及小画板。剪刻时注意线条要流畅,剪刻的顺序如同写字一样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小到大、由细到粗,由局部到整体。在剪刻时人物要先刻五官部分,花鸟要先刻细部或紧要处再由中心慢慢向四周刻。尽量避免重复,不要的部位必须刻断,不能用手撕,否则剪纸会带毛边而影响美观。在剪刻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是能工巧匠,各个耐心细致的完成作品,遇到困难从头开始,看到每个孩子的努力付出感觉格外欣慰。
3.点色。即在刻好的基本纹样、植物、人物、动物等的剪纸上运用“水点色"技法点染色彩。颜料我们选择了中国画颜料,工具选择了毛笔。课堂中我插入自己课前录制好的点色小视频同学们观看后一目了然。
着色时,先重彩后淡彩,要求注意一种颜色干后方可再上另一色,以免混淆串色。但如果为了使两种颜色起到融合效果染色时通常上完第一次色,半干时即上另一色,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较灵活,大胆的表现自己的艺术认识,通过作品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同学们的作品花样众多表现手法各异,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作品质量大幅提高,学生的制作能力也突飞猛进。
4.整体调整。在剪刻时有时会出现走刀剪坏的情况,如在剪刻时,刻坏面积较大则不易修复,如小面积刻坏,可把局部刻去,补上一块重新刻。点错色彩时,必须将染坏部位刻去,重新补上一块再染,不能在画面上直接改色彩。这方只是有个别孩子去做了调整。
5.裱贴展示。裱贴最为关键的步骤是粘贴即将作品粘贴在衬纸上,方法有两种:第一是把剪纸平放在托纸上,用毛笔或细木条蘸浆糊(或白乳胶)由里向外一点点粘住这种方法不能使剪纸全部粘平,速度也比较慢。优点是比浆糊一定要好,然后很快把刷好浆糊的这面扣合在剪纸的背面,用手轻轻压平使剪纸全部平粘在托纸上。轻轻揭起晾干,碾压平整保存就可以了,在课堂中为了节约时间更好的完成作品我们选择了棒棒胶,点色完成后同学们用课本轻轻扇动加速作品晾干,然后将作品放在白色卡纸上由中心向外扩展去粘贴,这样粘的完整,构图也好掌握并且速度比较快。
作品完成之后同学们兴高采烈的站在前排来展示作品,表述作品的表意互相评价,同学们通过构图到剪刻至点色各个环节的评述来共同学习。在鉴赏评述作品时个别同学表述比较专业但我们整体还需要提高,这也是我们在学习中接触非物质文化较少的原因,以后要在学习中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展示了古代点色剪纸的应运,通过展示图片了解了当时人民生活中剪纸表述的思想。然后再联系到我们现在生活中点色剪纸应运,同学们发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的重要性和点色剪纸艺术带给我们美好生活的新希望。
我们当前的研究,对民间艺术的思想以及它所体现的民间智慧与负载的历史文化信息,认识得还不是很透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点色剪纸艺术可以是一种体验性的学习活动,要做好传承增加它的学习基础,满足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创造美的快乐。在现代化进程当中,手的创造性在削弱,情感的表达方式也简单了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人们在用手创造的过程中,享受了创造的乐趣,劳动的快乐。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校园中传统文化生活的活跃开展,点色剪纸必将会更加生机勃勃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陈元玉;中国民间吉祥“喜花”剪纸探究[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5期
2、张刚;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的现代转型[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