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强化宪法教育的价值与途径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期   作者:佟雪峰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发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质量。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道德与法治能够对学生法治知识水平的提高与道德观念的塑造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对法治精神与道德观念的理解与践行。宪法教育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其能够起到对学科的指引作用。然而,由于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枯燥,教师往往较难高效地进行宪法模块的教学。因此,创新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宪法教育方式成为了初中教师的必然选择。本文将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宪法教育的价值,探讨强化宪法教学的具体措施和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宪法教育;价值与途径
        引言:作为初中教学中极具特色的思政教育科目,道德与法治学科能够对学生三观的形成与个人品质的树立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而作为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掌握中国宪法知识与法治意识是促进学生法治观念,提高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措施。因此,如何通过具体的措施优化教学组成,使学生能够在轻松高效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宪法模块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
        一、宪法教育在初中阶段教学中的价值
        随着新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能够在更早的年龄段接触更多样化的信息,而不良的信息内容则会使得心智尚未发育健全的初中生陷入困境。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宪法教育旨在提高初中生的法律素养与法治观念,树立基本的以法为本的政治素养,宪法教育的开展程度对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与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具有深远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提高对宪法教育的重视程度,同规格更加高效合理的课程结构安排强化学生的宪法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进步。
        二、宪法教学的具体措施
        1.改善课堂氛围,宪法知识生活化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偏好与课堂气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宪法模块教学普遍存在内容枯燥呆板的现象,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被调动,使学生自身容易产生疲劳感。因此,改变教学方式势在必行,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的与立体化引导学生开拓自己的思考范围,使学生能够根据课堂中的知识联想到生活中法治要闻,形成道德与法治应用与道德与法治理论的联系。例如:由于初中学生的法治观念教材,教师可以搜集生活中的初中年龄段学生的违法犯罪实例,使课堂能够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中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形成。
        2.设置宪法场景,小组合作教学
        为实现宪法思路的有效渗透,教师应当利用真实的宪法场景体现议题式教学的思辨性,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特点将生活中的法治问题打造成具体的辩论主题,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实现对实际宪法问题的思考。在辩论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需要综合学生的口才表达与知识储备水平进行灵活分组,使组间学生水平较为平均,进而选取合适的话题进行阐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利用小组形式的发总结并表自身的看法,促进自身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

教师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展现贴近现实生活实际的话题观点与内容,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度的不断提高,最终升华课堂主题,实现学生整体学科素养与个人品质的进步。
        3.丰富教学途径,培养法治观念
        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理论性的学科性质,教师需要灵活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并验证了宪法中的相关知识,感受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氛围。因此,加强多媒体教学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然选择。随着科学技术进一步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内,并取得了越来越明显的进步效果。与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教学在多媒体的基础上融汇了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使知识能够更加具体化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保障了课堂教学的高效运转。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宪法法规往往较为晦涩难懂,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为学生播放与法律内容相关的趣味短片与故事,激发学生对将要讲解的课堂内容的浓厚兴趣,进而更好的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
        4.宪法主题活动,丰富课外生活
        随着社会对学生全面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提出了关于促进教育质量的全新的教学理念。为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现代化,不断促进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人格塑成,教师应当结合自身班级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宪法模块学习情况,开展宪法主题竞答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不断了解以前不曾关注的与宪法相关的话题,感受宪法知识所带来的乐趣,学习到更多的生活中法治知识,体现了的学科教学模式,促进自身学科素养的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为不断提高初中宪法教育的实际效果,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全面推动教学模式的构建,通过改善课堂结构、生活情境教学、设置宪法情景、开展主题活动等方式,优化宪法相关知识的传递效果,创新课堂教学组成,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辨精神与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最终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宪法教育质量的可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潘自佑.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2):24-25.
        [2]巨生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时政教学浅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03):58-60+71.
        [3]王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推进的几点尝试[J].才智,2020(15):17.
        [4]姚洁.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强化宪法教育的价值与途径[J].才智,2020(02):42.
        [5]杨再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强化宪法教育的价值[J].教育观察,2019,8(02):13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