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改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在实际的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强化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极为必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并从展示计算能力、调整学生思维、扩充教育资源、扩宽教育路径四方面入手,阐述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策略,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学;信息技术教学;计算思维
引言: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其重点在于提升学生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术的掌握水平,并促使学生形成信息素养。从这一角度来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极为必要,这就要求着相关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知识,还要引导其探寻计算机学科知识中的思维。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现状
(一)计算能力体现不足
目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该学科依然属于边缘学科,这就导致无论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计算能力,而是针对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计算能力,都未能得到全面深度的建设[1]。另外对于大部分的小学生本身来说,无论是在各类软件的操作,还是针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计算都是其比较薄弱的知识,大量小学生计算能力较差,表现为计算速度过低、计算精准度不足等,这类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计算思维建设质量较差。
(二)教学思维抽象过度
目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若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较为良好的计算能力,只依靠学生在信息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显然无法达到要求,学生必然需要参与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才可以提高计算水平。然而在目前的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对数学学科还是对于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实际上都建成了极其抽象化的计算思维,比如数学学科中学生在步入高年级阶段,会普遍使用简单算法让个人的计算精准度和计算速度提升,但是对于计算机编程过程来说,由于计算机能够实现对大量数据的短时间内准确核算,所以无需使用简化算法,这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计算能力培养过程,都造成了知识体系方面的冲突。
(三)教育资源过分单一
目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各类基础性软件应用方法,或者操作搜索引擎,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可以更为方便得获得所需要获取的信息,导致资源单一。另外从实际的工作表现上来看,大量教师认为小学信息教育阶段,让学生通过对计算能力的提升,以提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对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和思维体系的构造有害无益,原因是学生在该过程中容易混淆各类专业的知识点,同时若要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则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带动学生学习,进一步挤占了教师的工作空间和时间,在此基础上让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这就导致大量教师对资源扩宽的热情相对较低。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计算能力体现
计算能力的体现过程,教师要能够科学讲解在计算过程中,计算能力对学生学习方面造成的积极影响,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其他的算法,从而让学生能够更为主动的提高数学计算能力。比如针对软件编程过程中常用的二进制,当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二进制计算方法会对其知识体系造成冲击,教师可以采取扩展知识的模式向学生讲解,并且说明掌握了二进制时,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机械语言。在实际的教育过程,可以带领学生了解二进制中的一些计算方法,让学生扩充知识面,此外从取得的工作结果上来看,若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效果能够得到全面性的体现时,则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对该知识的使用提高学习能力。
(二)学生思维调整
在学生思维的调整过程,只通过计算机课程教师独立参与,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掌握相关知识,故而需要和数学教师建成衔接合作关系。比如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依靠计算机软件完成辅助讲解工作,尤其是针对立体的介绍,可采用几何画板等软件,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而对于该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计算知识,在信息教育学科中,教师也要进一步了解这类软件的操作方法,甚至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和使用,对于图形中涵盖的计算项目,则可以让学生根据操作软件形成计算知识的学习模型,不但调整了学生的计算思维体系,也让学生了解了模型的使用方法。
(三)教育资源扩充
在教育资源的扩充过程,一方面要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相关要求,让学生能够主动使用专业化的软件,让个人的计算能力得以升级,另一方面也要了解在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可能使用的软件,让学生通过对其的深入了解,明确操作甚至开发中所需要具备的知识[2]。比如对于当前不论是哪个教学阶段都常用的几何画板,要求信息课程的授课教师要能够了解该软件的操作方式,并且向学生说明其中所蕴含的计算原理,在课堂上通过直接演示和带领学生学习的模式,提高学生对该软件的了解程度,之后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形成专业计算思维。
(四)教育路径构造
在教育路径的构造的过程,要求信息课程的教师要能够和数学教师建立协同关系,并了解当前小学生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已经储备了的计算知识体系,之后在教育过程,按照辅助的角度,带领学生更好掌握相关计算方法的使用模式。同时教师也要向学生讲解各类计算方法在计算机软件中的操作模式,以及如何采用高效精准的计算方案给出结果,从而让学生同时完成对两个学科知识的进一步了解。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极为必要,此时,教师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知识,还要引导其探寻计算机学科知识中的思维,而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依旧存在一定问题,通过展示计算能力、调整学生思维、扩充教育资源、扩宽教育路径,实现了学生计算思维的更好培养,推动了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升级,促进了学生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慧.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小学电教,2020(04):53-54.
[2]杨建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探析[J].亚太教育,2019(1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