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 安徽省蚌埠市 233000
摘要:目前,在开展房建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因为具有更高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因此,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混凝土结构施工一般对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保证后浇带施工符合质量标准,可以有效缓解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发生,防止温度因素对房建项目施工结构造成影响。由此可见,后浇带施工技术是房建项目施工中较为关键的施工技术,本文对此展开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1后浇带施工技术概念
所谓后浇带施工技术,便是指为了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结构是期间克服由于温差等因素导致的有害裂缝,而在一定时间内对相关混凝土结构进行再次浇筑,并在浇筑之后进行整体封闭形成固定结构的一项混凝土施工技术。后浇带施工技术往往适用于房层地基均较好,差异沉降不大,同时沉降效果完成较快的建筑结构,这些沉降量较小的混凝土结构,在传统的沉降中很难较好地完成相关的固定和修复工作,进而普遍会选择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相关裂缝修复。但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应用的方式也往往还不够规范,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增加了工作量,对于工程建筑的施工效率与质量造成了影响。
2房建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
2.1预防和解决房建工程沉降差异问题
在房建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沉降差异,这样才能充分保证项目的施工质量。因此,必须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做好后浇带施工方案设计,选择合理的位置留置后浇带,将沉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进一步保证和提高整个项目工程的质量。因此,通过设置沉降后浇带先建造主楼高层建筑,再进行裙楼结构施工,这时高层建筑沉降已大部分完成,相接的裙房结构荷载刚度很小,对主楼建筑的影响较低。
2.2解决房屋结构构件收缩和裂缝问题
后浇带的应用可以解决房屋构件即使面对温度变化也不会产生较大收缩的问题,对于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后浇带混凝土最有利的浇筑时间是在结构的伸缩充分释放之后,这样才有利于充分发挥后浇带的作用。由于混凝土早期的收缩量大,相对于一年的收缩量,半月可完成收缩量的30%~40%,一个月可完成收缩量的45%~55%;两个月可完成收缩量的65%~75%;所以后浇带的封闭时间一般不少于60天。
3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3.1合理的设置后浇带
在房建工程施工期间,要合理的设置后浇带。在设计结构断面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混凝土结构的断面规格外,还要合理的设置接缝形式。在浇筑时,后浇带应避开剪力墙位置,建议浇筑在梁、板反弯点,有助于发挥后浇带的作用。此外,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科学地设计后浇带的间距,保证后浇带之间的间距符合标准要求。
3.2选择施工材料
在浇筑后浇带前,现场施工人员要将浇筑表面的杂物进行完全清理,通过洒水等措施,使浇筑区间的两侧湿润,增强混凝土材料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干缩裂缝。为了提升普通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可根据工程要求掺加一定量膨胀剂或者减水剂。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振捣过程必须要严格把控,避免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问题。为了使钢筋的贯通性满足要求,可使用快易收口网施工方式来开展施工作业,此过程要注意提升操作的准确性,有助于确保混凝土的浇筑位置以及形状等均符合设计要求。最后,注意做好后期混凝土养护工作,保证所有环节的施工质量满足工程要求。
3.3加强对后浇带模板支护工作
后浇带施工的实际操作中,模板围护和模板支护也是至关重要的工作,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要结合后浇带施工方案要求对模板支护进行施工。针对具体的施工情况,则要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模板搭设的过程中,针对后浇带要采取独立的支撑措施,后浇带在未浇筑混凝土前不能将模板、支柱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通常在后浇带施工中要选择强度较大的模板,并对模板进行木方的加固处理,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造成其结构的偏移,以防止变形裂缝的出现,同时模板的施工布置应严格依据设计方案的要求,从而确保后浇带施工的质量。而在拆除模板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的一点就是拆模时间的控制,必须在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的时候,才能开始拆除支撑系统作业,尤其是在温度较低的施工环境下更要控制拆除时间,严禁提前拆除模板,否则会由于混凝土强度不足而导致出现裂缝现象。
3.4垂直施工缝的浇筑施工工艺
首先应该注意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时,在初凝状态之前应该利用水产生的压力冲洗混凝土,然后把混凝土上的碎片和漂浮的泥浆清理掉,从而使得骨料显露出来,然后通过钢丝网清除掉骨料中的杂物。接着使用混凝土是否达到初凝状态标准进行判断,一般是用手按压混凝土,然后看是否可以在上面留下清晰的手印。或者是使用高压水枪对比较粗糙的后浇带进行冲洗,接着使用模板对施工缝进行垂直浇筑。除此之外在拆除模板之后应该注意,可以利用人工凿毛的办法来对建筑施工产生的缝面进行后处理。
3.5地下室的顶板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一般来进行地下室施工之前,应该按照相关设计方案进行工程浇筑厚度的施工,厚度的把握也是一个重要参数。比如浇筑厚度一旦过厚可能会导致钢丝网膜的侧压力增大,因而可能导致施工模板会向外侧不断突出而增加建筑物形状的不规则性,同时也会导致结构残余应力的增加。其次就是在钢丝网膜和混凝土之间进行振捣和浇筑施工时,应该按照特殊分层的方式进行浇筑,这是为了有效保证钢丝模板和振捣器之间保持合适距离,防止搅拌过程中水泥浆过渡泄露而增加不必要的原料浪费。再次就是要保证浇筑混凝土的密实度,保证工程质量,比如在进行垂直施工缝工程的时候,可以采用钢钎进行振捣从而增加应力,保证密实。
3.6后浇带施工后防水
在进行后浇带施工后防水设计时,往往采用卷材防水层和涂膜防水层两种材质,并将其设置与垫层位置,以便于能够提升建筑工程自身的抗渗能力和防水能力,进而避免了底板渗入地下水的情况发生,而在进行后浇带防水施工中还需要采用挡水墙的设置,并在后浇带后边约500mm左右的位置进行合理设置,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保证后浇带施工的稳定性。同时在施工之后还需要确保土方的回填足够及时,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对后浇带结构加以保护。而为了更好地提升建筑工程自身的防水能力,还需要能够针对不同建筑工程的施工问题和施工缝形状,采用合理的止水带设置。
3.7后浇带的养护
在结束后浇带施工后,为了避免后浇带中出现裂缝问题,导致其使用质量下降,必须做好养护工作。施工人员可将挡水砖设置在后浇带两侧,或者在后浇带的两侧填筑防水砂浆,进一步提升养护效果。另外,施工人员可通过覆盖铁皮,保证后浇带的表面免遭损坏,与传统木板养护方式相比,铁皮不仅防水性好,耐用,还能够回收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后,施工人员要根据养护制度要求对后浇带浇筑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注意做好养护工作,防止病害问题的产生。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房屋建设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应该综合考量各个因素,从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检验以及后浇带施工中各种重要工序参数的制定,都应该有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在细节方面应该着重注意支设模板工艺、垂直施工缝的浇筑工艺等,保证后浇带施工在房建工程中安全运用。
参考文献:
[1]覃舒锟.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探索[J].住宅产业.2019(06).
[2]林远恒.房建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