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求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4
摘要:近年来各种建筑工程项目尤其是高层建筑项目对施工技术及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每一个建筑结构,都需要对其采取特定的质量控制方法。为了防止外墙渗漏,在对外墙进行施工装饰时,应该合理引入防渗漏技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以尽可能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文章正是对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建筑外墙;防渗漏;技术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各施工部门也因此更加重视施工工程的多样化及高层化发展。在整个建筑防水施工过程中,外墙防渗漏建设是较重要的环节,外墙防水施工建设质量的高低时刻关系着建筑工程是否安全稳定以及使用寿命是否能得到尽可能地延长。
1建筑外墙渗漏的原因分析
具体来说,建筑外墙渗漏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环境气候因素而造成的渗漏
建筑外墙渗漏问题中,由于环境气候因素而造成的渗漏最为常见,虽说近些年建筑施工材料、施工技术均出现了相对显著的发展,但这一问题却依旧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为国内南北方环境和气候差异较大,所以适用于北方地区的建筑外墙防渗技术就不一定适用于南方建筑,尤其是沿海城市。每年夏季,沿海城市不仅要经历长时间的降水,而且要经受台风等极端天气的侵袭,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和后续施工时就必须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好外墙防渗,其防渗等级必须要高于北方地区城市的建筑物,只有这样才能够抵御因为环境和气候因素而造成的外墙渗漏。
1.2基层抹灰质量差而导致的外墙渗漏
实际施工中,墙体外表面的抹灰施工是一定要重视的细节。抹灰前需要按要求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像如仔细打扫抹灰位置的墙体、提高墙体光滑度等。之后还需要控制好底层抹灰及二次抹灰之间的间隔,避免因为底层没有干牢而导致开裂,进而造成外墙渗漏。在夏季温度较高时尤其要注意这一问题,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实际施工中,因为迫于工期的压力,所以大都对这类问题造成了忽视。
1.3砌体结构而造成的渗漏
这一问题主要是材料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构件及砌块之间的变形无法协调稳定而导致的,最终会造成墙体开裂的后果。因此必须要在开展砌体结构施工前完善施工方案,并针对这类问题提前制定好应对管控措施。
1.4外窗安装处理疏漏而造成的渗漏
外窗安装疏漏而造成的外墙渗漏也同样不能忽视,这类问题主要体现在窗框安装不牢固、组合窗的拼管连接不规范、顶部未设置滴水槽、铝合金四周打胶塞缝没有做到“严丝合缝”等方面。久而久之,窗框便会出现空鼓、渗漏的问题。
2建筑工程施工中外墙防渗漏技术的应用
2.1科学设计外墙防水方案
为避免外墙渗漏,则一定要做好防水工作,提高外墙防水设计水平。在进行外墙防水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循相关规章制度中的要求,防水系数达到标准。为避免在后期施工中防水设计不详细,目标不明确,因此要优化外墙防水设计方案,结合外墙施工的实际情况,基于防水标准要求,采取适宜的防水措施,制定科学的技术标准,以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在实施防水处理之前,要先到施工现场进行勘查测量工作,充分了解施工周围的地质环境、水文条件等,根据所在地的气候环境,综合考虑外墙防水设计图纸的可行性,不可忽视湿度、温度、防水材料对外墙防水效果的影响。
2.2 做好基层抹灰质量控制
在做好结构设计和防水层设计的基础上,还必须要控制好基层抹灰作业的施工质量,以提高建筑物外墙的防渗效果。具体来说,在正式开始抹灰作业前需要做好基层结构的湿润处理,这可以增强砂浆和砌体、砌体与结构之间的粘结效果。当然,在湿润处理前应当及时将抹灰区域的杂物清理干净,以避免影响到抹灰后的粘合效果。含水率方面,需要将基层含水率控制在 10%~15%之间。此外,抹灰开始前还需要在毛墙面刷一层水泥砂浆,以增强基层结构和砂浆的粘合程度。实际施工作业中,现场人员应尽可能采用分层作业的施工方法,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施工效率。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在砂浆中加入适量的聚丙烯纤维或羟丙基甲基纤维材料,也能够增强抹灰层的抗裂性能,进而从源头控制好外墙裂缝。最后还可以在砌体与混凝土之间通过加强网技术来避免不同材料交界处的抹灰层开裂问题,并借助于甩浆措施完成对于框架柱以及框架梁的处理,这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抹灰砂浆的粘结强度,进而提高墙体防水效果。
2.3 提高墙体砌筑质量
提高墙体砌筑质量可以从源头避免砌体结构不稳定的问题,从而提高外墙的防效果。具体来说,这方面的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砌筑作业的24h前需要对砖进行冲水湿润,主要是为了冲洗掉砖体表面的泥粉并使其保持湿润。要杜绝干砖上墙,这可以避免砖体吸收砂浆中的水分,最终影响砂浆的粘结强度。②外墙砌筑时严禁使用半砖头,即便两块半砖可以拼接成两个完整的整砖也不能使用。之后墙体砌筑中应尽可能按照一铲灰、一块砖、一揉挤的“三一法”进行施工,因为这可以提高灰缝饱满度。此外,溢出墙面的开头灰在施工中也要做到“刮平压顺”。最后需要将灰缝宽度控制在8~12mm左右,可以事先在墙、柱以及木方上画好线以降低后期控制难度。施工中,梁底与墙面缝隙位置是外墙渗水的多发位置,因此必须要等到砂浆凝固到一定的强度后才能够正式进行梁底顶砖的砌筑作业,这是砌体也经过了初步沉降,只要利用斜砖顶紧便可以使两端的砂浆做到“填充密实”,最终将梁与墙之间的开裂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4外墙细部的处理
对于外墙细部的处理也应该得到重视。对于细部处理可以分为以下三种:①门窗洞口处理。由于在进行施工建设时,施工人员会为了后期装修便利预留出门窗框架,如此一来就会产生相应的外墙渗漏隐患。对于这种现象,有两种处理方法可以参考。第一,施工时可以给门框窗框及门框交接处涂上混凝土甚至防水油以增强外墙的防渗水能力;第二,应该结合施工面积与设计的相关要求,可以在窗台处预留出一定大小的积水滑坡,避免外墙渗水。②就是对于阳台、雨篷和露台等墙面外漏部位的处理,在这些展露于墙面外的檐板、腰线等部位处应该设置大于 5%的向外排水坡,并在根部与外墙相接的缝隙处涂抹性能较好的密封材料以减少渗水。对于露台和阳台来说,应该为其水落口设置坡度高于 1%的向外排水坡,至于雨篷,除了要为其设置 1%的排水坡,还要在排水坡的外口下檐做个滴水槽。与此同时,在对外墙进行浇筑时,要在外墙结构层上 100mm 处预留出一定的施工缝,并对其涂抹相关密封材料。为了进一步保证外墙的防水渗透性,还应该严格审查外墙变形缝处盖板是否牢固平整以及接口处咬口是否拧紧。③外墙管道周边处理。在完成了外墙装饰面施工之后,需要利用掺和了麻丝的干硬性砂浆对管道周边进行堵实处理,同时按照内高外低的原则在周边预埋套管。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一旦出现外墙渗漏的情况,那么这对未来房屋居住者的正常健康生活甚至生命财产安全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确保整体建筑结构的质量就变的尤为重要,综合前文对建筑工程外墙渗漏问题的原因及应用的剖析,相关建筑部门应该加强对外墙渗漏技术的应用和管理,尽量减少乃至杜绝外墙渗漏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邱建军.外墙防渗漏细部处理从砌体开始[J].建筑工人,2020,41(06):36.
[2]赵斌.分析建筑施工中防渗漏技术的应用[J].砖瓦,2020(05):178+180.
[3]牛常亮.建筑外墙渗漏成因与防治措施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12):182.
[4]吴臣超.外墙防渗漏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1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