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果润市场开发有限公司 山东省临沂市 276034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与社会水平的同步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中,人们对此类特殊建筑的关注程度也随之提高。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管理进行讨论探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1高层建筑施工特征
1.1高层建筑工程量大
高层建筑与普通地层建筑相比,虽然在占地面积方面差异较小,但在建筑体积方面却千差万别,从而使工程量增多,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更多的设备以及人力。同时,在工程设计方面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建筑工程量的增加需要通过更充足的时间来实现设计和施工,继而造成工程成本增高,且造成建筑工程整体难度出现上升,所以其具备较大的工程量。
1.2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更长
因高层建筑的工程量通常较大,故需要耗费大量的施工时间来完成。因此,相比于普通低层建筑,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一般较长,而施工周期可对建筑工程的投入使用产生直接影响。为使工程施工周期得以缩短,需要加强工序优化工作,并通过高效的施工技术来缩短施工周期。
1.3高层建筑的地基埋置更深
为了使建筑施工以及后期投入使用更加稳定和安全,需要加强结构优化设计工作,因高层建筑物的高度较高,应增加其地基埋置的深度,从而保证建筑物更加稳定,一般其深度要在建筑物总体高度的8%以上。
2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
2.1高层建筑施工监察力度不够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水平上的问题,再加上管理人员本身责任意识不强,在施工管理方面极其不严格。有些管理人员私心很重,并且由于缺少第三方的监督,导致管理上自由散漫。甚至还有一些管理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在用料和施工上进行偷工减料来节约这部分开支,将剩下的钱放入自己的腰包。这就导致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很难得到应有的保障,直接影响了高层建筑的正常使用。另外,监管问题出现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到位,尤其是前期的计划制定比较仓促,导致后期检查过程中很多地方都没有准确的监督标准,检查人员很难对施工的具体状况进行一个合理的判断,这就更加加大了检查监督的难度,也为施工人员创造了钻空子的机会。
2.2高层建筑施工运用材料不合格
我国高层建筑施工选择的原料没有规定的标准,原料购买的人专业水平不够,也并不了解买什么样的材料既科学合理又便宜,更不明白如何针对不同的情况购买不同品牌的原料,这就导致购买的原料质量很难得到保障。而且施工人员用材方面能力较差,施工工艺也是参差不齐,再加上监督管理不严格,施工时会有偷工减料现象。这就导致我国建造的高层建筑质量并不高,外观并不好看,存在安全隐患。现场搅拌混凝土对骨料的含泥量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不严,甚至有的施工现场所用的混凝土配合比,不经试验室设计试配,而直接套用配合比;另外对混凝土的养护重视不够,加上材料秤量不准,还有些工地缺少计量手段或不计量而用体积比代替重量比,混凝土的振捣不密实或漏振,造成蜂窝和孔洞,柱头施工缝留有的木屑、焊渣未清理干净,造成柱断面夹层
2.3相关人才缺乏,施工方式存在矛盾
超高层建筑通常是在较小的空间内进行大规模、高难度的施工。在现场建筑材料种类多、施工设备多、参与人员多的情况下,需要同时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进度。目前,我国大多超高层建筑施工采取劳务分包的方式进行作业,一线工人来自各个领域,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虽然部分现场施工工人有着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但其新工艺的吸收速度和先进理念的接受能力均相对较差。
由于长时间进行单一的工作,大多数建筑工人创新意识较薄弱,施工方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习惯性沿用传统的技术手段,而这往往会使得建筑工期相对增加,也使建筑材料产生不必要的损失与浪费。超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冗杂烦琐,管理人员与现场施工人员的交流较少,部分规定与实际施工存在矛盾,违反相关制度的作业情况也时有发生。
3改善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3.1优化施工技术
我国超高层建筑主体主要由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而成,混凝土与钢筋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使用寿命。在施工阶段,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需满足建筑承载力的基本需求,合理地进行配置,降低后期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避免影响整体建筑的美观与受力。钢筋的设计也需结合实际工程需求,选用合适的配筋率,在保证结构安全的情况下,相对地减少用量,以提高经济效益,节约建设成本。施工单位应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建筑技术,在传统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合理引进新型现代化设备,加强高科技装置在实际工程建设中的运用,提高整体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避免人为操作的失误,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保证施工质量。
3.2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与施工质量管控
传统施工手段的进步需要现场相应施工技术人员专业水平的支撑,因此,相关建筑企业应加强施工工人专业素养的培训,促使其及时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技术,并努力与实际操作手段相结合,争取在实践中发挥有利作用。在有了一定数量专业人员的基础上,还应提高对施工质量的要求,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控。建筑材料作为整体建筑施工质量的基本保证,应在材料的选用、购置、制备、使用和养护等阶段严格把关。只有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水平,最大化地优化施工效果。针对超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现场施工材料一般数量较大、种类也较多。在材料的存储与放置方面,应根据材料使用的先后顺序以及重要程度等进行科学规划,避免因为运输不当、存放不合理等导致材料质量受损,增加经济消耗。
3.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的关键部分,管理人员在明确施工现场各班组、各岗位的责任分工之后,应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规范性、施工顺序性实施严格化的监督考量,并及时进行纠正与指导。同时,对于已完工的工程环节,还需进行随机性的抽查检验,一旦发现施工成果与设计要求相偏离的情况,应第一时间对相关负责人作出问责,并要求相应班组停工整改,直至符合设计标准后才可开展后续施工活动。
3.4严格进行施工材料管理
施工材料的质量水平与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直接挂钩,因此必须要将这一管理内容作为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一方面,在施工前期,相关人员应对材料的外部采购、运输进场质量把好关,从最大程度上保证混凝土、钢筋等施工材料的基础质量。其中,混凝土材料的成分质量必须合理,如粗骨料含泥量低于2%,砂料含泥量低于1%,中砂模度系数处在2.8~3.0区间内等;钢筋材料的性能应作严格要求,如抗拉强度值与屈服强度值的比值低于1.25、钢筋最大伸长率低于9%等。另一方面,在施工当中,现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应利用万能试验仪、负压筛析仪等专业仪器,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对不符合设计标准的材料作出更换处理。这样一来,可有效规避施工材料在长期搁置中发生的质量弱化影响,为高层建筑的质量水平夯实基础。
结论
通过解决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让我国高层建筑的使用安全性更高,让人们能更加放心的居住和生活。只有保证这些基础设施的质量,才能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提升国民的幸福感,这也是民生工程的重要步骤。相信通过国家和企业以及全体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让我国高层建筑的质量越来越好,使用舒适度越来越高,让我国的国土面积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让人们能够跟安心的使用高层建筑。
参考文献:
[1]伞国涛,高玉龙.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9(17):241.
[2]张惠芳.浅析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7):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