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析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章宗宝
[导读]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可以对生态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淳安县浪川乡人民政府  浙江杭州  311700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可以对生态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为了实现趋利避害的目标,水利水电工程单位需要培养专业化和环保型的人才,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施工方案。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能够调配自然地表水和地下水,在维持生态平衡、鱼类养殖、水资源供应等方面都有着无法被取代的地位。因此相关部门应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同时还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重视工程运行管理,从而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河流环境产生轻微的影响。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考虑到施工要方便的因素,施工人员会对天然河道进行截流施工,这样做的话对河流环境的不利影响会得到降低,甚至产生一些有利因素,改变河流局部河段的水深和含沙量。与此同时,当水库蓄水结束的时候,河流的水位会上升,水资源蒸发量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同时也会导致这一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因此环流会对河流环境产生影响。在太阳的照射之下,水库的水温与河流的早期水温会有差异,这也会影响河流环境。
        1.2水利工程建设对土地环境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之中,会占用大量的土地,或多或少会对土地环境产生影响。在水利工程建设之中,必须对占用的土地进行清理,破坏该地区的花草树木、农田等。同时,项目建设将产生大量的污水,而有些地区缺乏完备的污水和废水处理系统。这些有害物质将间接排入周边土地,会造成较小污染。住在这里的居民和动物将受到影响。同时,在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之中,大量土地被水淹没,会改变当地气候和环境特征,进而破坏生物链,给当地环境带来一定威胁。
        1.3水利工程建设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导致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改变大气中水汽的成分,增加土壤含水量和该地区水的覆盖面积,使该地区的空气变好,并有保湿和净化的作用。①使该地区降雨增加。通过水资源的蒸发,该地区的水蒸气成分增加,降雨的机会大大增加。②改变降雨的分布区域。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大量的水资源被保存和保留。由于在水利工程附近水库的影响而产生的低温效应,通过水库蒸发的水蒸气不易在水库附近。但由于远离水利设施,降雨的增加间接改善了水库周围的气候环境,主要表现为夏季温度较低和冬季比较潮湿,这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越来越温和。
        1.4对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
        在水流流速缓慢的情况下,有一些水域可能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成为静止的水体,这种水体十分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而水体经过长时间的静置之后,泥沙会出现沉降,这为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与此同时,水利水电工程的蓄水功能使得鱼类的洄游通道被切断,导致很多鱼类面两者死亡甚至灭绝的威胁,这对水生生物多样性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1.5影响周遭土地,破坏生态平衡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直接对水生态环境系统中的土质以及相关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会使得整个水库周围的地表植被受到破坏,使得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并且在水体中包含着很多的悬浮物,这些悬浮物在一定程度上都会直接影响到下游地区的农业用水,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破坏以及水的冲刷,会给自然环境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由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原来的地质层进行开挖,会使得相关的地表出现断裂,如果岩石的完整性受到破坏,那么生态的稳定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的措施
        2.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建设的同时,应注重加强生态环保意识,只有认识到生态环境污染对社会的危害,才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明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然会影响生态环境,因此,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规划建设之前,就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这一要求,以此来确保工程在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收获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单位和人才加入到生态保护的工作当中,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优化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在应用的过程当中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施工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环保的因素,没有结合当地环境的特征来进行施工。因此,为了避免对环境的破坏,相关人员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要坚持施工与治理同时进行的原则,在工程周边种植植被,避免造成土地的荒废、降低水土流失的发生概率。与此同时,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好水文勘测工作,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后,还要使用生态环保型的施工材料,有效加固河道周边的土地。
        2.3重视工程运行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管理十分重要,因此相关部门应对其进行监管。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调度运行方案,使资源的使用能够实现效率最大化,优先满足人们日常中的生活用水。其次,开展力度,在执法过程中遇到拒绝检查的畜牧养殖户,应该及时对其进行违法处理,在执法前期应该申请签订卫生监督执法许可证书、指定区域执法证书、动物卫生检查证书等相关在执法过程中需要出示的证件,确保证件齐全的情况再进行有效检查。
        2.4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减少环境破坏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要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减少在进行水利建设工程时产生的废物对环境造成破坏。如在骨料加工清洗等过程中,要对产生的废水进行科学处理;在施工时,需要经常在进出现场的道路上洒水防尘,防止废水排入周围环境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在施工过程之中,要按照施工作业要求进行,尽量减少占用耕地、破坏河道,并在施工结束之后立即清理现场。
        2.5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水利水电工程应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采用过鱼设施、增殖放流等方式对水利水电工程和生态环境之间进行有效地平衡,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补偿机制能够更加的持续化与稳定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政策引领、施工评估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影响生态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该方法能够使环境破坏区域在修复的基础上,有效地扼制生态资源衰退。另外,各级政府以及各个部门的党员干部应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坚持遵守“绿色施工、高效施工、安全施工”的施工理念,并注重对于新型技术的研发。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水生态环境系统平衡发展,同时也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相关人员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一定要平衡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污染物排放。控制开挖面积,尽可能减少水利工程建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帅.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1):286-287.
        [2]李存宏.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居舍,2019(35):8.
        [3]王国礼,秦国亮.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34):299.
        [4]刘华国.水利规划设计中生态保护措施问题研究[J].四川水泥,2019(11):131.
        [5]张咏晶.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J].农村实用技术,2019,(6):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