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选用 宋先文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宋先文
[导读] 摘要:在市政道路的设计过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最常见的路面之一,这主要是由该材料的物理性能所决定的,用沥青混凝土做成的路面具有极大的承载能力和抗滑能力,所以这些优势使得应用的广泛性被进一步拓宽。
        身份证:45272619860608XXXX
        摘要:在市政道路的设计过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最常见的路面之一,这主要是由该材料的物理性能所决定的,用沥青混凝土做成的路面具有极大的承载能力和抗滑能力,所以这些优势使得应用的广泛性被进一步拓宽。现阶段,在进行路面设计的过程中,怎样使用该路面;怎样对其结构进行有效组合,然后正确选择组合等内容,都在提升路面质量,延长使用期限的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影响。所以,正确选择路面材料,以及结构组合要点等工作就成为了路面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设计;要点
        引言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常见的道路路面,由于沥青材料的物理性能,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大的承载力、抗滑性,多种优势而拓宽了道路建设应用的广泛性。当前的道路路面设计中,如何应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路面设计中对沥青混凝土结构的有效组合,如何选用正确的沥青混凝土组合,对提高道路路面的质量,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年限。因此,对市政路面建筑材料的选用,是市政路面设计中的重要工作,构成了重要的组成部分,沥青混凝土结构组合要点,是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要点
        1.1结构组合的设计
        路面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将会直接影响到最终道路的使用期限,从这一点上来说,设计工作者就应该要以下面这几点内容为基础来对完成路面结构设计:①设计工作者应该要先对施工当地的水文条件、地质因素以及气候变化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数据收集,并且最终将这些内容全部当做路面结构设计的前提条件,并以此来保证路面能够在结构方面实现基本的稳定性与耐久性;②设计工作者还应该主要针对当地已经使用过一段时间的道路路面基本结构进行详细地调查,并且重点分析整个结构之中能够被充分利用的内容,并以此为借鉴,确保现在路面结构设计方案能够在原先的基础上做到真正的因地制宜;③设计者还应该要依照当地经济状况、道路功能以及等级等因素进行设计。
        1.2交通量的确定
        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的过程中,交通量是需要进行综合考量的一项重要因素,所以在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单位及设计工作者都应该要提前对道路的交通量实施计算和预估。在这整个过程之中设计工作者可以对该设计路段的交通量进行测量,然后运用预估的方式获得最终所要设计的交通量,并且将这一分析数据换算成为标准的轴载车道累积当量轴次数据之后再实施后面结构层厚度的进一步计算,当前我们国家在路面设计的过程中都是以BZZ-100为标准的。
        2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的应用
        2.1根据各结构层本身的结构特性进行结构组合
        沥青混凝土路面各结构层材料物理特性不仅相同,在路面设计时,充分考虑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自身物理特性,实现路面各个结构层的有效衔接,路面的材料选用和结构层的应用还要注意上下层邻层次的关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格局。各个沥青混凝土路面层间衔接有效性要注重层面之间的无缝紧密性,才能实现路面材料性能整体发挥,并把应力有效地传播,荷载力的相互作用能够连续,当然,采取措施避开层面之间的滑动和移位。
        2.2层次数量与层次厚度要适当
        该材料的路面结构本身还具有非常明显的层次性,但是在设计层次的时候不能设计过多的层次,因为层次越多,就会增加路面的厚度,最后导致该材料的扩散应力受到一定限制,无法进行后期施工。由于该材料路面的层次受到路面材料厚度以及基本结构的影响,所以在前期设计的时候应该要先确定路面材料的厚度以及结构,然后再确定好整个道路路面的结构层次。或者也可以对微小沥青混凝土路面层次的厚度进行调整,以确保每一个层次的厚度都能够达到相应的规范要求。


        2.3根据交通特点和各结构层的功能选择路面的结构层次
        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并未是单层的,是多层路面结构构成,路面面层的沥青混凝土要选用承载力强的材料,能够承载车轮的反复通行,对来往车辆的荷载具有反复的抗压作用,此外,道路路面面层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最大,要求选用热稳性好和不透水的材料,避免影响路面的整体质量和功能的发挥。同时,在交通量大且荷载重的路面,对路面表面层材料的强度要求更高:路面结构中,基层与面层共同承载着车辆的荷载,产生向上的荷载力的同时也会产生向下的力并传递到土基。因此,沥青混凝土结构中必须存在联结层,该层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设置在面层与基层之间,例如设置下封层、透层油。
        2.4以路基的湿度状况为基础实施结构组合
        该材料路面施工需要有稳定的路基,一般路基的含水量和干湿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在重庆市这样的潮湿地区,其沥青混凝土的路基材料选择应该要科学地考虑水稳性,这就不能使用黏土等一些粘性比较大的材料当做路基,因为一般粘性较大的路基在遇到水之后易出现粘结的情况,无法有效控制路基的含水量,最终就会导致路基失稳,由此影响到路面的质量。
        3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选用
        3.1依据各结构层荷载应用的选用
        沥青混凝土路面中各个结构层对荷载的应力作用不同,向下的荷载力大小逐渐减弱,因此在道路结构层各个层面的选择中,针对不同的应力要求,选择不同的施工材料,应对道路各个层面对强度的要求。根据强度深度而减小的理论,设计路面结构层组合方式采用自上而下的递减方式,这是一种常见的组合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其次,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遵守经济原则,就近原则运输施工材料,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能够降低运输成本。
        3.2各结构层的特点及作用
        对于沥青材料的路面来说应该要满足基本的结构强度要求,必须要能够抵抗疲劳、抗磨损、抗水损,并且在高温的情况下还能够保持基本的稳定性,还需要表面抗滑、平整、噪声低等。对于基层来说除了要满足强度要求之外,还要能够扩散荷载,并且具有一定的水稳性,以抵抗雨季雨水作用。每一个结构层影响物理特性的因素都是不同的,所以对其实施整体优化之后能够有效降低一些共同因素的影响,另外还需要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整体组合的影响因素加强控制。
        4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
        4.1沥青路面结构中的排水设计
        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结构中排水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是建立排水层,排水垫层建立在路基之上,路面结构的下部,将从上渗透到下方的地表水进行隔离,这样可以起到隔水与防水的用处。二是把乳化沥青下封层建立在路面面层与基层间,及时把通过缝隙向下渗入的水分沿封层表面向道路两侧排出。
        4.2沥青路面基层材料设计
        市政道的路路面基层环境的影响和面层对比是很低的,可是雨水下渗和交通荷载的作用还是会对基层产生影响,所以应该对道路基层起到保障并且还有很强的抗冲刷性与水稳定性,并且还有抗收缩的性能,降低反射裂缝对其的破坏。当前,道路基层材料包含水泥和粉煤灰以及石灰等半刚性材料与混凝土等刚性材料以及沥青混合料和砾石以及级配碎石等柔性材料。其中柔性基层的寿命成本低,可是施工初期投资大,同时行业规范也使得验收达不到标准,所以不可以进行大范围推行。
        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要想合理选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就需要对其每一个结构层进行详细分析,这还有助于提升道路建设的水平以及我国当前的城市化建设水平。对于当前我国家在道路设计过程中对沥青路面结构组合选择经验不足的情况,在未来还需要对其结构组合的要求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此才能够保证选择出来材质更优良的沥青材料。
        参考文献
        [1]刘永肖.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有关沥青路面设计的技术要点[J].工程技术,2016(6):00242-00242.
        [2]刘延.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设计相关问题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17):122-122.
        [3]刘亚红.市政道路工程中沥青路面设计的相关问题[J].林业科技情报,2015,47(2):104-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