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供电公司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 045100
摘要:电力是国家的主要能源之一,安全是各界作更为关注的部分,与此同时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的频率呈上升趋势发展。但是,由于配电线路复杂程度高,带电作业危险系数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具体的带电工作中,要强化对危险点的认识,优化预控手段,真正实现电力企业的平稳发展。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用绝缘服;研发现状
引言
10kV的配电网是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网络结构较为复杂,覆盖的区域较大,其设备、线路等的改造、安装、测试及检修工作涉及范围广、难度大,如果断电作业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而采用带电作业则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供电可靠性。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的要点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带电作业时,采用防护工具将不同电位的导体隔离;二是作业人员配备绝缘防护装备。绝缘服是重点的绝缘防护装备之一,在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中起着重要的绝缘防护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1绝缘服的性能要求
绝缘服由绝缘材料制成,是保护带电作业人员接触带电导体和电器设备时免遭电击的一种人身安全防护用具。绝缘服在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应用绝缘工具直接接触带电体,把绝缘工具作为主绝缘,绝缘穿戴用具只是辅助绝缘的间接作业法;另一种是以高空作业车的绝缘设备为主绝缘,辅以绝缘穿戴用具通过绝缘手套直接接触带电体进行的直接作业法。10kV输送电路电压偏低,输送电线间间隔小,电器辅助元件分布紧密,作业人员可活动范围小,无论采用哪种作业法,人体误触不同电位带电体的可能性都很大,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故在配网带电作业时穿戴绝缘服是必备的。穿戴全套绝缘服,一方面可以保障作业人员误触带电体造成意外脱落时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当绝缘遮盖罩出现意外损毁时,可作为人体保护的屏障,保障人身安全。绝缘服作为带电作业工作的防护装备,其绝缘性能直接决定带电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一般来说,绝缘服的表层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沿面闪络电压和很小的表面泄漏电流,而且应具有较强的憎水性、较好的防潮性和柔软性,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较好的耐磨、耐撕裂性能。绝缘服内衬材料应具有高绝缘强度,还应柔软、服用性能好。总之,绝缘服不仅应具有高的层向击穿电压、高沿面闪络电压等电气性能,还应具有柔软性好、机械强度高等服用性能,使作业人员在穿戴绝缘服后仍可便利地工作。
2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
在电力企业中,10kV配电线路的应用范围广、结构复杂程度高,是当前较为常见的配电线路之一。在10kV配电线路中,单回三相线路的结构较为简单,常用于同一杆塔的线路中。相对于这一配电线路,双回三相配电线路复杂程度明显提高,在同一杆塔中,其安装工序具有一定难度。由于杆塔间配电线路密集,高低压混乱现象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供电工作的正常运行。不仅如此,带电工作除受复杂电路影响外,天气情况也是干扰带电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配电线路大多处于室外环境中,如气候环境恶劣会增加带电工作的难度,一定程度上提升具体工作的风险。除此之外,在带电作业中,涉及工具种类繁多,由于工具的质量及性能各具特点,绝缘能力参差不齐,增强了具体工作的难度。10kV配电线路对工具的绝缘能力要求较高,如工具出现破损或质量存在问题,会为带电工作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威胁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配电线路的带电工作中,要与作业环境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技术人员凭借自身丰富的技术经验,忽视安全距离的重要性,因此这一问题成为10kV配电线路带电工作的危险点之一,同时严重降低了具体工作的科学性。
3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的防控措施
3.1加强人体电流防护措施
带电作业最大的安全问题就是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带电作业是作业人员在不断电情况下进行的作业,在作业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微电流的影响。虽然这些微电流在人体可承受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但是在作业过程中,使用的作业工具难免会出现老化和损坏的情况,工具的绝缘性变差,进而危害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在带电作业时,作业人员要做好电流防护措施,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3.2避免恶劣天气作业
为保证带电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需在良好的气候条件下进行。在进行带电作业之前,应掌握天气情况,并预测工作区域温度、湿度,确保工作区域内的气候条件符合作业要求;避免在强风、暴雨、暴雪等恶劣天气情况下进行带电作业,如在带电作业过程中,天气突然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带电作业,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3.3合理选择、科学管理绝缘器具
为避免绝缘器具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不适用等问题,要根据带电作业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绝缘器具;绝缘器具应由专人管理、运输;企业内部还应该制订制定绝缘器具管理规范,科学管理、存放绝缘器具,保证绝缘器具在通风、清洁、干燥的环境中存储,以防发生因绝缘器具保存不良引发的安全事故。
3.4控制作业安全距离
在进行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时,必须遵循各项操作的安全距离规范,以确保带电作业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带电作业的顺利进行。一般情况下,10kV配网的空间安全距离包括:最小安全距离(0.4m)、最小对地安全距离(0.4m)、最小相间距离(0.4m)和最小安全作业距离(0.7m)。如果作业现场无法保证最小安全距离,则需要根据作业现场实际情况,选用如绝缘挡板、绝缘布等绝缘装备进行遮蔽。同时还需保证绝缘臂的有效绝缘长度最小为1m。
4绝缘服的研发方向
随着我国带电作业的大面积推广与应用,绝缘服作为带电作业的第一道安全屏障,必将有更大的应用需求。因此,加快开发研制适用于配电网带电作业、能对全身进行绝缘防护的绝缘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绝缘服的研制开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内衬材料的选择。要选择绝缘性高、阻燃性好,并具有较好服用性能的纤维,如芳纶、聚苯硫醚纤维等;为提高穿着的舒适性,内衬材料中还可采用吸水材料、调温纤维等新型功能性纤维材料。(2)外层材料的选择。天然乳胶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能、耐老化性能,可以考虑作为绝缘服的基本材料;环氧树脂由于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优良的力学性能以及良好的工艺性能,在超导绝缘系统中已获得广泛应用,可探讨研究其应用于绝缘服开发的可行性;聚四氟乙烯具有良好的绝缘性,也可以考虑在面料上覆聚四氟乙烯膜,实现其绝缘功能。(3)关于绝缘服装的设计。为解决接缝连接部位的绝缘性较差问题,可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接缝紧密性,从而提高接缝部位的电气性能,如采用特殊的压接工艺,或者采用叠加搭接等;为避免开口处绝缘性差的问题,可采用连体的结构,或者在拉链周围添加增强材料,如给拉链加包边等;为提高服装的穿着舒适性,可在冬季服装中增加保暖舒适层,在夏季服装中增加降温材料,也可设计开发智能调温服装。
结语
总而言之,在对传统绝缘防护用具开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我国配电带电作业的现实情况出发,总结传统绝缘防护用户制作中的不足,并在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研制出较为实用的新型配电带电作业防护用具。
参考文献:
[1]李华鹏,杨忠,李兴斗,等.基于绝缘平台的综合带电作业新技术研究及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19,39(9):
[2]刘夏清,牛捷,杨琪,等.10kV环网柜完全不停电作业方法[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9,31(2):1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