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23012419880528XXXX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利益,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但水利工程在建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地打破了生态平衡,最终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一方面,水利工程拦截的河流虽然在一定程度消除了洪涝灾害,但也使得因蓄水量增加而造成的上游河道变宽或加深,进而导致大量陆地被侵占,原有生长在河道周边动植物的生态环境也被改变,从而破坏了大自然的天然食物链;另一方面,由上游拦截而造成的下游河流断流也使得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了水流的自身净化,进而造成水资源污染。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问题;优化策略
引言
水利工程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支持,为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和生态效益。相较于普通的土木工程而言,水利工程施工受到的限制比较大,区域针对性比较强,施工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比较多。
1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对水利建设在的重要性
水利建设是城市发展、资源利用的重要工程模式。利用水利建设满足对水利资源的科学应用。社会与自然必须保持平衡,才能实现共同生存。面对水利建设工程,则需要以生态角度出发展开工程设计。之所以如此,主要因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全面落实生态建设理念,在水利建设中全面落实,由此降低水利建设期间,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水利建设必定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稳定,甚至会破坏河流本身的延续性,使得流动的河流静止,生态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河水宽度、深度、功能性都出现明显变化。河流内生物、周围植物等在生态环境变化的同时也必须重新调整生存模式,但是在物竞天择的情况下,各种生物都逃不过优胜劣汰的循环。水利工程将天然河流打造成人工湖,水流的上下游得不到有效衔接,继而引发一系列问题。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注重水利工程的综合性与平衡性,纵观水利工程全局,满足水利建设要求的同时,为城市提供水量需求,并且实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正因为如此,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至关重要。
2 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缺乏明确设计规范
中国的国土面积大、幅员辽阔,进而中国地域区域之间会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针对此类情况,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时,我们要切实对区域内部存在的地理性差异进行分析,同时协调配合地域水文、地质状况,以此为基础展开工作。进行设计时,需要重视考虑区域的气候因素。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结合具体的河流情况,我们需要结合相应的指标进行控制和思考。现在,我国现有设计的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制度仍存在缺失,此种状况下,我们设计生态水利项目时既要确保其具有一定的经济型,又要确保生态水利工程项目的可靠性,确保符合地域性动态河流变化。想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强化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总结项目设计经验,切实搭建更为专业系统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管理制度。
2.2 改造工程不协调
我国水利工程发展时间长,建设的工程项目多。因此,在目前的生态水利工程中现有水利工程的改造也成了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使得原本的水利工程的环境效益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改造工作中,缺乏协调性的工作,也就使得在水利工程修建之处的整体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后续的改造工作也是十分不利的。另外在生态水利工程改造中,工程的材料、功能、结构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改造工程量大而复杂,在各种综合性因素的协调工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3 应对措施
3.1 水利工程周边水土设计
水利工程中生态设计,施工主要是借助水利建设来完成实施的,且降低施工时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破坏程度。环境问题是被人类社会所广泛关注的,进行生态建设时为了降低水利流失,调节数目砍伐的基础性手段。建设水利工程时,要在水利工程附近进行水土设计,确保有效改善水利建设时产生的各类问题。生态水利工程进行具体设计过程中,在设计初期技术人员就需要进行准备,特别是建设水利工程以后,杜绝周围植被产生退化。建设水利工程时,护坡是降低和预防水土流失的重要办法。因此,可在护坡附近种植大量植被,对水土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立足自然环境保护、降低建筑程度角度来谈,设计生态水利工程时,选取小规模土地进行施工,降低破坏附近水利建设和修复技术。
3.2 增强设计人员保护环境的意识
水利生态工程设计的生态化程度提升,需要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上进行提升,尤其是需要对于设计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环保意识的提升。可以利用定期的工作人员培训等基本得工作方式提升工作人员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也将生态环保的工作设计标准进行审核,加强监督,从而提升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加强宣传,加强制度方面的约束作用,使得工程进行更加规范。
3.3 统筹兼顾水生态水文化
在实施水利工程的项目设计时,需以生态理念为指导,综合兼顾节能减排、环境及水源保护、法规宣传等内容,将水利工程项目打造成为具有生态性、文化性及美观性等多种特征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以安全为首要前提,同时以保护生态为基础,综合融入文化、民生及实际的地理及经济等情况,充分调动现有的自然等方面的条件,充分满足当地群众对生产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将工程建设与当地民生和谐共融。如在完成堤防部分的设计规划时,实际上多数的堤防兴建于与当地居民栖居地距离较近的位置,因此在保证堤防的抗洪性能之外,还可结合地方实际的环境建设情况新建休闲娱乐等活动区域,促进提升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的生态性特征。在不影响防洪措施的情况下,可不对生长于岸边的植物进行全部清除,适当保留也可优化岸边的绿化效果。此外应注意重点保护自然形成的沙滩区域,同时将堤防周边的山体和空地进行综合改造,形成适宜人群休闲和健身的场所,尽量丰富地方人民的文化生活。此外还可加大水利相关的知识、故事、艺术作品及法律发规等内容的宣传普及,以生态理念贯穿水利项目设计与建设的各个方面,时刻以把保护水文生态、建立和谐的项目工程作为最终目标,使水利工程不仅具有工程本身的使用性特征,同时还能兼具生态文明,进一步提升对地区环境和人民的贡献度,真正体现出工程的生态理念。
3.4 构建生态水网
构建生态水网,能实现现代化水网工程建设,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应用,相关工作人员在建设生态水网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充分体现出科学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类水资源进行有效调度,从而实现河道建设中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河道的建设提供保障。同时,相关设计人员在设计生态工程的时候,还要充分加强对自然生态景观的分析,要在保障生态环境和各种生物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进行改造和设计,加强对原始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样设计方式在加强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又进一步提高了河道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质量。
结束语
生态水利工程在建设时需要注意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水利工程设计要保证水资源和生态系统能够和谐发展,并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综合规划设计,确保水利工程能够正常运行,且与区域生态环境相结合,推动人与自然实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红霞.浅谈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9(22):115-116.
[2] 黄腾,宋 兴,冷荷香.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式之研究[J].中华建设,2019(6):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