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 300222;2.长江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湖北 4300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给水库移民安置带来了新的机遇,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与乡村振兴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以寻求移民安置工作的新突破。本文在梳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相关问题的基础上,依托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背景,探讨和分析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的新思路,为今后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规划与实施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路径探讨
1 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农村移民安置存在的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农村移民安置分为搬迁安置和生产安置,搬迁安置方式主要包括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和城(集)镇安置,生产安置方式主要包括农业安置、复合安置、自谋职业安置、投亲靠友安置等多种方式。多年来,水利水电工程移民“以农为主、多种安置方式并存”的安置政策,顺利而有效地安置了移民,同时也促进了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但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移民安置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从以往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实践经验和相关后评价来看,部分移民安置后的效果并不太理想。一方面,传统的农业安置方式、自主安置方式等受当地环境、移民个人素质和态度影响较大,移民安置后的发展和收益差异较大,不能完全保障移民安置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部分移民安置过于分散,与城集镇距离较远,不能有效利用当地的资源,容易造成与社会脱节;部分集中安置点虽然配套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由于相对独立,公共服务设施欠缺,且未形成一定的产业链,移民发展后劲不足,“人去楼空”的现象较为普遍。
2 乡村振兴与农村移民安置的相互联系
(1)农村移民安置对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的促进方面。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主要受到村庄封闭性、乡村人口单向外流以及村庄发展的可持续性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城乡统一规划、乡村发展布局、生产空间统筹利用、生活空间合理布局、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等方面与农村移民安置的需求契合。从村庄封闭性制约因素来看,农村移民安置打破了原有闭塞的移民社会结构,安置过程中通过信息和资源的传递促进移民与外界的交流和接触,扩大原本封闭的村庄与其他村庄及周边乡镇的交流机会和途径;从乡村人口单向外流制约因素来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正好是一个人力资源涌向乡村的过程,大量劳动力流入项目所在地,当地流动人口规模增大,带来了大量的周边就业机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契机,同时也改变着农村人口的生产模式;从村庄发展可持续性来看,通过移民安置点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产业规划和开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等措施,增添乡村活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后续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3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路径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一方面促进了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占用了当地宝贵的耕园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导致大部分移民需要搬迁重建家园,给当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趋利避害、充分把握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契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服务现代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尊重移民意愿,维护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将水利水电工程征地移民安置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3.1 提前做好城乡融合移民安置规划顶层设计
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有关政府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并结合工程建设规划情况提前制定乡村振兴的系统规划、长远规划,尤其是“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等。设计单位在此基础上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可结合农村城镇化规划进行,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实现移民安置用地的合法。还可与扶贫相结合,通过异地安置,促进贫困地区早日脱贫,走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
在产业布局方面应反映出宜居性、文化性、生态性、公众参与性的现代城镇化设计方向,融入“都市田园风光”等设计理念,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和现代农业规划,打造宜居型的移民新村,使之成为安置地及其周边农村地区文化、教育、卫生和体育等公共服务的中心地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点。以精心打造“美好乡村”与“文化乐园”,发展乡村旅游事业,建成生态旅游中心为目标,实现移民住得好、安得稳、心中乐的愿望。
3.2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移民融入农业产业化道路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非农化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三权分置”政策和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为移民融入农业产业化道路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今后新型农业的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形式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要积极引导水库移民中的种养大户、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等一开始就要自觉融入农业产业化中,充分利用库区剩余劳动力,同时鼓励走出去的人士返乡创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结合工程建设征地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统筹移民搬迁安置规划,适时引导和科学调整地方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第二产业和新型高附加值第三产业,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作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关键,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合作的基础上,推进农业与工业、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新兴业态,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移民经济实力。大力推行“资本联投、生产联营、经营联动、效益联赢、风险联控”为主要内容的“产联式”发展模式,实现移民与各方主体共赢增收。
3.3 加强移民技能培训
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移民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政府部门要将移民技能培训作为乡村人才培养的重心,把移民村实用人才培养纳入到发展农业生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移民增收等环节,可采取“空中课堂”的模式开展教学培训,聘请高校、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亲临农业生产一线进行现场教学、指导的培训模式,针对适龄就业人群,加强二三产业技能培训。鼓励发动农村生产能手、经营能人、广大涉农企业主等专业技能人才扎根移民村,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留得住、用得上、素质高、技能强的乡村经济发展能人。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召唤优秀青年移民回乡创业,用现代知识传播整村,壮大乡村技能型、复合型人才队伍。
3.4 精准开展后期扶持
以精准扶贫为引领,合理规划后期扶持基础设施项目,适时适地加大地方配套资金投入。对后期扶持对象相对集中的村庄,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整村科学规划和统筹发展。在项目扶持上,重点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如绿色农产品、生态草业、生态渔业、观光农业等,扶持发展“一村一品”。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背景下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无论是对农村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安置方式的改变,还是对于土地资源的开发和移民资金的有效利用,以及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移民美好家园,关键在人,核心在产业,应积极推行以城乡融合为依托,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创新移民安置方式,形成“移民生活安置城乡一体化,生产就业产业化”的移民安置新格局,紧紧围绕建设征地区潜在的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以农业、林业产业化及其加工业和旅游业等产业发展为支撑的新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道路,逐步实现移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徐静. 水利水电工程征地移民政策改革思路研究[C]. 北京:中国水力水电出版社,2017.
[2] 王迪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水库移民安置方式初探[C]. 北京:中国水力水电出版社,2017.
[3] 文柏海. 水库移民城镇化安置的思考[J]. 湖南水利水电,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