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的探讨 张秀荣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张秀荣
[导读] 摘要: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迅速,在社会进程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水利工程是我国的基础公共工程建设之一,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重要意义。
        辽宁省灯塔市水利灌溉服务中心  辽宁辽阳  111300
        摘要: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迅速,在社会进程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水利工程是我国的基础公共工程建设之一,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重要意义。而水利工程建设,一般具有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长与建设过程较为复杂的特点。因此,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也极易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困难、问题。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施工安全造成极大影响。一旦出现施工中的安全或质量问题,将会对建设过程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也需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体系,进而为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使用提供一定保障。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探讨
        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复杂、建设周期长,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建立合理而完善的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安排质量监管人员狠抓建设质量,同时做好管理工作,监督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施工,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与施工安全。
        1发展历程
        1.1政府全面行政管理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计划经济制度决定了单纯消费建筑材料和国家投资属于水利工程建设活动的主要特征,其建设管理过程全面由政府承担。政府水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行政部门直接下达相应的施工任务,实行建设材料计划供应和建设投资层层拨付的方式,行政部门的附属物以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和设计单位为主,即被迫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的单位。水利工程在该阶段实行的为政府全面行政管理模式,具体的质量监督工作按照上、下级模式推行,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且未形成普遍适用的评定标准,非建筑专业领域为建设单位人员主要来源,施工单位的自我控制为保证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的主要模式,由此形成的施工单位安全检查和内部质量制度较为单一。
        1.2政府督察与建设单位结合
        1978年以来,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掀起了新的高潮,与此同时工程管理制度发生了重大改变,如投资主体多元化、施工单位独立运行、资金有偿使用和建设项目承包制等,实现了生产者的逐步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各参建单位间的经济关系,但是利益最大化、工程安全、质量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这一阶段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逐渐形成建设单位与政府部门综合管理的模式,工程管理工作主要由相应规模的施工单位负责,而政府部门退居幕后。施工单位接受建设单位或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部门分包或全过程承包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法规、规范,然而管理体制改革还处于初始时期,颁布实施的一些制度、政策还不完善,无法较好的控制水安全、质量、投资和工期等,实际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投资超预算、工期延期等现象。
        2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组织结构不统一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主要有3种形式。一是将监督管理系统设在水主管行政部门,由某一部门进行监督管理;二是由水主管行政部门整体进行监督;三是授权独立的监督部门进行监。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缺乏统一的组织结构,给统一管理带来了很多不便,导致工程建设及运行过程中质量与安全管理比较混乱,影响了水利工程建设运行效率。
        2.2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虽然有水利工程建设与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但大多出台时间较早,已不适用当前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同时也没有出台应急的相关条例和制度,导致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已有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对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的定位很模糊,相关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不明确,无法有效支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2.3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严格管理和控制质量,大多数工程施工团队均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施工条件、工作环境及其他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按照管理制度实施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导致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过于形式化。
        3加强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的策略浅析
        3.1推动监督管理体系的统一化
        在加强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力度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推进监督管理体系的统一化发展,对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效率有积极作用。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自身需要在施工人员中建立良好的威信。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所涉及的人员也较为复杂,对于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时,监督管理体系的统一化,也能够很好的提升监督管理质量、水平[3]。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也需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结合法律手段来加强质量、安全监督力度。法律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可以让相关人员、部门自我约束。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开展工作,可以尽可能的保障施工过程的稳定性、有序性,进而为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一定保障。同时,在法律法规文件的完善过程中,也需从实际施工情况出发,才能更好的推进监督管理体系的统一化发展。
        3.2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是其中的关键。因而也需通过一定的措施来改善施工质量,提升质量监督管理的力度:①可以从施工人员的素养出发,强化施工人员的素养培养,可以为施工规范、质量提供一定保障。施工人员可谓是水利工程建设的核心,每个施工环节均需施工人员来完成。加强对施工人员现场指导、加强专业培训,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②可以从施工过程的检查、监督出发。相关监督管理部门需要定期检查正在施工建设的工程,以便能够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对症下药,快速解决水利工程中的隐患。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也需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能够每天、每星期、每个月对施工质量进行评价。从影响质量的不同方面来完成评价,并与以往的评价结果进行对照,进一步改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3.3完善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应构建全面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同时也要加大资源和资金的投入力度。水利工程的设计一定要科学合理,并采用最佳的设计方法设计水利工程的建设方案和施工图纸等。对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使其熟悉并完全掌握施工技术。施工材料的选择要严把质量关,选购合格的材料。此外,工程建设全过程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指导监督。
        3.4加强安全管理和培训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主体必须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以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实施进度,同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首先,要高度重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建立相关的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规范和制度,并督促相关人员严格执行,从而保障安全施工。其次,施工前期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培训施工安全注意事项等,提高其安全意识。再次,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巡视施工现场,排除安全隐患。
        结语
        如何切实提升工程管理水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以及工程项目分阶段管控为当前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不同时期的工程管控特点,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提出理顺管理关系、健全法规体系和规范管理行为等有效的改进措施。通过专业化服务具备独立事业法人的工程安全与质量管理机构,对于推动我国水利工程更高效、更公正、更完善的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昕.水利工程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地下水,2020,42(01):263-264.
        [2]殷凤涛.大石桥市农村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01):226-228.
        [3]齐士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07):232-234.
        [4]贺白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J].地下水,2018(02):229-2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