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县运河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224000
摘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小麦从根本上满足市场对优质小麦的整体发展需求,而在实际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应当更好的使用小麦机方式来进行整体的效果建设,同时针对相关的发展需求进行有效的技术提升,最大程度的完成高产栽培的技术提升,为了保证高产栽培技术能够得到良好的提升,所以在目前的实际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需要从基础入手,不断的进行选种、整地施肥、精心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完成良好的总结,以此来最大限度的实现小麦机播高产栽培技术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引言:小麦是我国较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当前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市场上对小麦的整体需求在不断增加,但是目前我国的人口在逐渐的增加,但是人均土地面积其存在不足的情况,因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对种植质量进行有效的提高,在土地面积无法增加的情况下应当良好的提升种植和生产质量,综合的解决小麦无法符合实际发展需求的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需要提高小麦单产的全面质量,综合重视优质小麦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措施。
1套作小麦机播高产栽培技术
1.1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小麦种植过程中第一需要对使用的种子来完成更好的操作,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环境条件,所以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更好的对种子进行综合的选择,最大程度提升有关的种子处理效果,在播种前应当进行药剂拌种,良好的选择种子材料,综合的进行有关的种植效果的有效提升,最大程度的满足其实际使用需求。
1.2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对于小麦来说,在当前的具体处理上应当更好的完成播种时间的选择,整体的促进小麦高产发展,选择对小麦进行良好的早期播种,控制到相关播种密度,保证密度可以达到相互的相同,同时应当在播种前更好的计算和研究发芽率,以此来完成各种单位的良好设计,适当的进行该播种机的实际播种速度,综合避免基苗不足或者出现过多的问题。
1.3规范带型,实现带状轮作
在整体的建设和搭建过程中,应当良好的完成各种播种时机的全面操作,对于作物种植应当实行带状轮作制度,对小麦等都要完成相关的带套作业,对各种茬口都要进行综合的实际操作,小麦实际的操作上应当更好的完成对从迎茬的有效避免,同时针对小麦来说需要选择合适的早播时机,综合避免因为上茬收获不及时导致小麦播种期的延时,确保耕地的用养结合。
1.4肥水管理
用四川台沃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总养分为40%小麦专用复合肥(23-10-7)375~420kg/hm2作底肥,均匀撒施于小麦种植带上,播种时肥料经微耕机翻耕后即埋入土中。进入分蘖期后,如遇持续冬干应及时用适量尿素对清粪水浇施,以促进分蘖。灌浆期用磷酸二氢钾1500g/hm2对水450kg均匀喷施;如遇严重春旱,应及时抽水抗旱。
1.5播前化学除草
播种前3~7d,选择晴好天气使用百草枯等见效快、残留低的触杀性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播种时,用竹耙将枯草移到空留种植带即可。
1.6病虫害综合防治
苗期至拔节期应重点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300g/hm2对水450kg喷施。开春后2—4月为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的高发期,并伴随蚜虫发生,应根据田间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防治。防治条锈病、白粉病,用25%的丙环唑600mL/hm2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200g/hm2对水450kg均匀喷施。防治赤霉病,用80%多菌灵超微粉900g/hm2或70%甲基硫菌灵1500g/hm2对水450kg均匀喷施。
2播种注意事项
2.1播种机具的选择及组合
播种机选择四川省中江县泽丰小型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ZB-4型带式播种机,播种方式为条播,共4行。免耕地土表不平,易导致播种深度不一,甚至部分种子裸露土表,造成苗子长势不均或部分缺苗,播种时应把播种机挂于带旋耕刀片的微耕机后,用微耕机将土壤翻耕好后再进行播种。
2.2抢晴播种,避开阴雨天气
阴雨天土壤湿度过大,微耕机操作困难,同时播种机的排种器易被湿土堵住,导致播种不均匀,同时播种机自带的镇压筒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小麦出苗,所以应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播种。
2.3抓好翻耕质量,实现精细播种
小麦种植带的上茬为玉米,翻耕前需将前茬残留的地膜清除,避免地膜绞在旋耕刀片上影响翻耕质量。如土地为砂壤土,土质疏松,易于翻耕且翻耕质量好,可适当加快播种速度;如遇土质黏重、土壤板结的地块,应放缓播种速度,尽量将土块打碎打细,给种子发芽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播种深度为3~4cm,过深种子出苗困难且苗子长势弱、分蘖少;过浅种子覆土不严,如遇干旱将影响苗全。
2.4播种人员配备
播种时,机手的精力集中在机具的运行和翻耕质量上,容易忽视种子箱内是否还有种子以及排种器是否堵塞,可由1个杂工专门负责添补种子及查看种子排出情况,以保证播种质量。1套机具安排2个熟练机手和2个杂工,1个机手带1个杂工,分2组轮流操作,可做到1台机器1d播种2hm2,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2.5精心整地,施足基肥
如果连续多年采取旋耕的方式整地,则会造成土壤耕层变浅,对小麦根系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小麦生长后期容易出现早衰、倒伏等现象。秋季种植之前要根据前茬作物秸秆还田情况适当增加耕作深度。秋耕时间宜早,为雨水蓄积提供充分的条件。耕地要求深耕、耙透,确保土壤上松下实,没有大坷垃。整地后的垄面要比地面高3cm以上,便于后期灌溉,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做宽120cm、高10cm的畦面栽培小麦。
基肥的施入量要充足。一是有机肥的施用量要适当提高。有机肥具有肥效长、养分全、培肥土壤等优点,对改良土壤有很好的作用,因而要增施有机肥,一方面多积造农家肥,另一方面利用秸秆还田,一般有机肥施用量控制在45~69t/hm2之间。二是合理施入化肥。按照控氮、稳磷、增钾的施肥原则,对于中产田块,小麦基肥要求施入全部磷肥、全部有机肥、60%氮肥、50%钾肥;对于高产田块,基肥施入全部氮肥、磷肥、40%氮肥、50%钾肥[2]。
2.6加强田间管理
一是查苗补苗。一旦发现缺苗要及时补植,如果小麦进入分蘖期后仍发现缺苗,则可从旁边密苗处移取植株补齐,带土移栽,并及时浇水。二是进行化学调控。冬前小麦旺长田,需用20%壮丰安乳油375~450mL/hm2等进行调控,以控制叶片生长、促进根系生长。春季麦田内如果群体过大,则可在小麦起身时施用20%壮丰安乳油600~750mL/hm2,避免小麦长势过旺造成后期倒伏、早衰等现象。三是合理施肥。11月中旬左右施尿素75~150kg/hm2,为培育壮苗打好基础。对于稻茬麦田来说,水稻收获后及时施肥,在11月底至12月初施1次土杂肥,对裸露在外的分蘖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冬季及早春发生冻害现象,促使麦苗稳健生长。对于旱茬麦,春季如果群体密度不足时可于小麦返青期在浇水的同时施入尿素112.5~150.0kg/hm2,进入拔节期后施入尿素150~225kg/hm2;如果麦田长势过旺则在小麦刚进入拔节期时施入尿素150~225kg/hm2,避免分蘖过多、基部节间生长过快。为延长小麦叶片的功能期,可在小麦抽穗、扬花时对准叶片喷施磷酸二氢钾等溶液[3]。
2.7收获
适期收获,因为收获过早或者过晚都会对小麦品质及产量造成影响。一般在播种后翌年5月下旬收获,去杂保纯,尽量减少机械收获造成的产量损失。
3总结: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小麦种植过程中需要综合的完成系统化分析和研究,全面的提升整体建设质量,最大程度的使其可以满足具体使用需求,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良好的解决,全面的提升建设效果,合理的保证相关种植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陈敏.农家参谋.2020(13)
[2]原茬地免耕覆秸精播技术成效显著[J].陈海涛.农机市场.2019(10)
[3]浅谈优质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绿色病虫害防治[J].王永普.农业科技通讯.2019(12)
[4]金线莲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J].曾广偌,刘钊,吴茂隆,周日巍.广东蚕业.2019(08)
[5]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及推广应用[J].张光松.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