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研究 李金虎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李金虎1 赵丙海2
[导读]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由此增强了人们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各个行业都在积极的探索如何节水,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进行了探讨,提出发展节水灌溉的建议和思考。
        1.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平乡农技站  山东聊城  252128;2.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平乡水利站  山东聊城  252128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由此增强了人们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各个行业都在积极的探索如何节水,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进行了探讨,提出发展节水灌溉的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研究
        引言
        近年来,虽然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对各灌区水利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但由于受资金的限制,仍有相当一部分灌溉渠系未改造、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水的利用率较低,尤其是田间工程渠系配套程度较低,致使灌溉水利用率无法提高。针对这些情况,以下文章便就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措施与应用展开了探究。
        1高效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特点
        目前投入使用的高效节水灌溉方式主要分为三种:低压管道灌溉、微灌和喷灌。三种往下划分又可以具体划分为更多的灌溉类型。以微灌、喷灌和低压管道灌溉为代表的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具有传统的灌溉方式达不到的几个优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高效节水灌溉。既可以省水省工,又可以占用较少的土地。传统的灌溉方式的普遍特点是让水在地表流走,极其容易造成水分蒸发和渗漏现象,从而浪费水资源。而高效节水灌溉避免了水分蒸发对灌溉的影响,同时减少了水土流失的现象,不仅提高了农田的综合利用率,也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另外由于高效节水灌溉有许多不同的模式和具体方法,对于土地的适应性要远高于传统的灌溉方式。然而高效节水灌溉也存在一定的缺点,虽然在具体的农田生产上,高效节水灌溉所带来的资源利用率是远远大于传统灌溉方式的,但是高效节水灌溉在投资成本上相较于应用较早的传统灌溉方式要高,所需要应用的设备也较多,所以成本和设备的问题造成了高效节水灌溉推广上的难度。
        2我国农电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现状
        2.1规划与设计缺乏合理性
        一些设计人员在工程勘察时多根据已有资料进行设计,关于现场实地勘察工作不能认真、仔细的开展,如此会导致节水灌溉设计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情况,如不能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项目内的种植结构、对水源水质中的问题缺乏充足的了解、对于建设区域内土地隶属问题不明确等。同时,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对农田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设计时只能根据自身经验,如此也会导致规划设计的不合理,因此相关规划设计人员有必要仔细、认真的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准确、认真的分析,在获得第一手资料后再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设计,如此才能保证高效节水灌溉与我国农电发展实际需求相符,并将其有效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2“重建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高效节水灌溉在工艺方面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党和政府都需要高度重视设计、施工环节。对于地方领导、设计与施工人员而言,都具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一些领导还会亲自到现场进行检查与督促,但是一旦建设完成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后期投入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无人管理、维修的情况,一些工程甚至在使用阶段就缺少人员管理,进而导致后期使用缺乏必要的维护与监督,随之很难正常使用该工程。究其原因在于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缺少充足的资金支持,也不具备科学、合理、有效、规范的管理方法。
        2.3不合理的种植结构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旨在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以此有助于农民经济收入的真正增加。但是,在传统种植观念与种植方式的影响下,我国许多灌溉区的种植结构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几乎都是一成不变的,主要种植方式仍然还是春种玉米与秋收小麦,即便开展了高效农业生产,但覆盖面积非常小,无法将高效节水灌溉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即增值增产,从而不利于农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

为帮助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管理人员在高效节水灌溉区域内需要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引导农民致力于传统思想观念的改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保证种植结构合理,如此才能将高效节水灌溉的真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且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3实现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建议与思路总结
        3.1将农业发展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结合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还处在水资源匮乏的状态,优化水资源配置成了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之一。因此,在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进行具体的项目规划和设计之前,相关设计人员就必须对当地的水质和水资源状态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尽量在最优化配置水资源的基础之上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计划的展开,使农业发展和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能够完美结合,从而达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目的。应遵循因地制宜的方针,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对其环境、气候、土壤及水资源的现状和未来前景进行评估,结合当地的土壤特点和农作物情况选择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灌溉技术。因此,不同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水资源,合理优化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减少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提高作物的灌溉效率。例如:针对水资源丰富的河坝川地,适合运用喷灌技术大规模种植水稻,高半山区应该大力推广引进耐旱性优良的农作物种类。同时,要进一步发展立体种植,减少农业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科学合理地安排水资源。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有关部门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协调水资源规划,落实具体责任,确保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3.2加大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力度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可以顺利规划并正常使用,那么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一定会带动起当地的水利工程发展与建设。因此,高效节水灌溉的示范工程建设力度是不能忽视的,参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分析当地水质,在高效利用水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示范工程的建设,进而通过示范工程的成果来深入促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计划的实际展开,这样才能有效促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开展。
        3.3在当前灌溉技术基础上不断引进新的节水灌溉技术
        目前,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都与科学技术进行了高度结合和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随着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不断展开,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也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因此,为了更深入的推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展开,增强其对农村经济生产的发展促进作用,需要在不断完善节水灌溉计划的基础之上,不断研发并积极开展新兴灌溉技术的应用,将更先进更广泛的科学节水灌溉技术作为深入发展的基础,不断完善高效节水灌溉计划,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达到更新的高度,从而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开展,进而推动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
        3.4农业精准化灌溉
        有效整合地下水动态监测、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等资源,并建立好信息化监控中心和县级水资源管理和共享的平台。不仅如此,针对各个水资源管理终端,还应该建设监控点,以此来实时采集数据,进行对各个灌区以及作物等的分析,进而有效的控制水肥灌溉时的用量。这样一来,便可以让水资源粗放式灌溉管理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而实现精准化灌溉农业的目标。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而在农业发展上,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尤为关键,因为这关系着农业的发展。为此,要想促进和保障现代农业的发展,还应该要合力建设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
        参考文献:
        [1]石冲貌.浅析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措施与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6):108-109.
        [2]杨圣波,刘庆庆.浅析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措施与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1):1531-1531.
        [3]吴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0):26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