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析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李杰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渐渐开始意识到文化遗传的重要性。
        普洱市文化馆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渐渐开始意识到文化遗传的重要性。对于民间音乐来说,这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办法只单纯的靠在纸上记录来传承,但是作为一种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有关它的传承对于我们现在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本文将总结近年来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思考相关对策去改善如今的现状。
        关键词: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便是它的文化,因为这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另一种呈现。一些文化遗产,例如可以记录或收藏的古籍等等,这种可以收藏的文化遗产会很容易传承。但是像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以后的传承就会比较复杂且困难。对于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的传承与保护应该受到大家的重视。民间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诞生之后被人们口口相传,这不仅仅是音乐,更是对一段历史的记录。但是现在由于一些人为或环境的原因,现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现了很多问题,这需要相关人员重视起来,想办法对其的传承做一些改善。
        1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1.1民间音乐的生存环境受到压迫
        由于现在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人们生活环境及方式的改变,就导致一些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受到打击。一些民间音乐的传承可能需要依靠过去一些生活习惯,但是由于很多人从乡村迁到城镇生活,人们生活方式城镇化的改变也少了一些民间传统习俗活动。由于人们不再聚集在一处生活,就少了一些对民间音乐的交流,就导致民间音乐的生存面临着压迫跟制约。
        1.2民间音乐传承人传承困难
        受固有思维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大家普遍认为民间音乐比不上如今的流行音乐,导致现在民间音乐的传承人数量越来越少,传承越来越难。由于民间音乐的素材都是来源于生活,所以音乐旋律会比较接地气,音乐曲调相对单一,而节奏相对自由没有固定模式。相对来说,流行音乐更多符合现代人需求,旋律优美多样,歌词朗朗上口,再加上各种偶像、明星效应,致使流行音乐更受现代人追捧。而且民间音乐不像流行音乐那样,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虽然靠着对民间音乐的继承也会有一些相关的补贴,但是由于补助太少,往往不能够使其维持生计。所以,在这个物价不断上涨的时代,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往往不会选择当民族音乐继承人。
        1.3民间音乐听众感受不直观
        在过去,民间音乐的流传可能是因为大家的口口相传,但是现在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家接触到民间音乐可能是因为一些上演出或舞台表演。这个时候由于媒体设备的加入,这个作品相较于它本来的面目会有些差异,所以会影响听众对音乐的直观感受。除此之外,人们都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对民间音乐的感受可能会因为媒体的报道以及别人的评论受到影响,又或者因为演唱音乐的人。所以很多时候,听众不能够做到客观评价民间音乐。
        2非遗视角下民间音乐的保护对策
        2.1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构建多元化立体保护体系
        要知道,一些事情中有政府的参与往往会更加容易解决。所以在对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政府要加大对其扶持力度,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由于一些民间音乐传承人,他们继承以及弘扬民间音乐都是单纯因为责任以及爱好,不会将其应用到商业活动中,所以他们可能会因此导致生活条件比较差。政府可给予这些人较多的补贴,为他们配置相应的音乐器具,又或者帮助他们进行宣传。除此之外,在民间音乐的传承中,最重要的是有传承的人,所以政府要大力支持民间音乐人招收徒弟,以及为他们创造一个宣传音乐的平台。政府要大力宣传音乐传承的重要性,要告诉人们音乐没有低俗和高雅之分,民间音乐也有其独特的魅力。


        2.2构建与完善民间音乐非遗保护相关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来都是一件值得大家关注的事情,这不仅仅是传承人的责任,更是社会与政府的义务。关于对其他保护,要从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开始,让大家都知道什么需要大家的共同维护。关于现在我国目前出现的问题,除了人们对民间音乐的偏见之外,还有就是政府的不重视。政府没有一个健全的保护机制,制定的一些政策也落实不到位。对于一些在民间音乐的保护过程中积极配合工作的人应该给予其相应的奖励,从而鼓励他人参与到保护中来;对于那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损害的人,应该及时进行制止并予以处罚,要大家明白非遗保护的重要性。
        2.3加强对其理论研究及保存工作
        由于近些年来,民间音乐消逝的比较快,所以政府也意识到了对其保护的重要性。由于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非遗的保护也成了现在比较热门的话题。关于对其的保护,应该从思想上的重视到行动上的具体实践。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法用文字记录,只能靠传承人的传承,但是这不意味着政府就没有什么可以为其做的。相关人员应该加强对民间音乐的深入研究,对其中的一些理论知识进行汇总,这样使人们对一些民族音乐进行了解时有据可查。同时,关于一些容易消逝的民间音乐,相关保护人员需要对其进行音频的收集,防止出现以后有人想要了解没有资料的状况。
        2.4构建相关的民间音乐非遗数据库
        由于过去科技不发达,一些民间音乐没人继承,之后便会就此消失;又或者因为没有办法记录,造成传承过程中有差异。这些问题都加大了对民间音乐的相关资料保存的难度。如今互联网的普及为非文化物质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便利。在互联网上建立非遗数据库,这样一些相关资料,文字和图片都能更好地进行保存,也利于进行展示。相关工作人员在充分考察一些民间音乐之后,对其优秀作品进行备案记录,方便以后有需要的人进行查找,这样的方式也能实现民间音乐保存的最大程度的完整,有助于它的永久流传。
        3非遗视角下民间音乐的传承方法
        3.1重视民间音乐非遗教育,鼓励社会群体积极参与
        民间音乐的创作群体往往来源于民众,其中往往表达的是人们对生活中一些感触的抒发,因此对民间音乐保护符合我国以人为本的标准。我国教育部门上对于学生音乐的教育,应该适量加入一些对于民间音乐的教授,从小对学生开始引导。例如可在中小学生音乐课中增加民间音乐的比例,在进行授课时,多对学生科普一些民间音乐的相关常识,让促进新一代对民间音乐的认识。除此之外,应当加大对民间音乐的宣传力度,积极鼓励民众去对民间音乐进行传唱,政府下发一些相关政策,及时制止及处罚一些对音乐进行破坏的人,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帮助民间音乐传承的人进行表扬,鼓励大家都参与到对民间音乐的保护中去。
        3.2加快各地区民间音乐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
        民间音乐的保存与传承不仅需要政府的硬性记录,传承人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在过去人们往往不愿意当这个民间音乐的传承人,因为受大家的思想的影响,普遍对民间音乐的传承人有歧视,所以为了鼓励大家继承和发扬民间音乐,要从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做起。应该大力宣传民间音乐的内容,积极对一些民间音乐进行展示,让人民感受到民间音乐的魅力,进而吸引一些新一代的继承人。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值得我们所有人去重视。它的产生是劳动人民以及普通人智慧的结晶,经历了上千年的磨砺,它们也成了一段历史的见证者,是我们民族精神财富的一部分。但是在现在快节奏了今天,各种文化的冲击使民间文化的传承受到阻碍,政府的相关部门应当采取一些措施去改善现状,普通人也应该抱着敬畏的心去了解去弘扬。
        参考文献:
        [1]周雨城,史红玲.湖北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路径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3:30-34.
        [2]李帅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信阳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15:77-83.
        [3]吴冬炫.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民教育中的传承[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141-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