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 重庆 401147
摘要:文章对测绘成果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测绘成果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以期促进测绘成果档案的科学管理,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测绘档案 测绘成果 档案管理
测绘成果档案是相关测绘部门和单位在测绘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基础测绘成果、各类地理信息等数据、图件和文件材料。测绘成果档案是测绘活动真实的原始记录,是社会经济建设的基础资料,测绘成果档案在测绘生产、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前,我国测绘成果档案管理工作正迎来大好的发展机遇。其一是外部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国家对民生基础建设的大量投入,测绘成果档案对社会经济建设的服务作用凸显,测绘成果档案服务遍及城市规划、城乡统筹、国土资源、环境整治等多个领域,社会对测绘成果档案的利用激增,对测绘成果档案管理工作也更加重视,投入人力财力相应增多;其二是内部机遇,随着测绘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电子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测绘成果档案正由纸介质向电子介质转变,测绘成果档案被赋予更多的内涵和外延,测绘成果档案不断朝着数字化、信息化管理迈进。
受内外有利因素的促进,我国测绘成果档案管理工作正不断规范,测绘成果档案管理也从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逐步向信息化管理模式转变,并取得可喜的成绩。伴随测绘成果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发展和成熟,一些新问题也逐渐凸显,并一定程度制约着测绘成果档案工作的开展。
1、测绘成果档案收集工作较为困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规定,测绘成果实行汇交制度,由地方测绘行政管理部门指定测绘成果保管部门对其统一集中保管。但是,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没有建立起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汇交管理机制,测绘成果档案存在保管单位不统一、汇交少、二级市和区县测绘成果没有汇交等现象,造成测绘成果档案管理部门“手中无粮”、“手中少粮”的尴尬境地,测绘成果档案收集工作举步维艰,制约了测绘成果档案的利用。
2、测绘成果档案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
在信息化环境下,测绘生产活动中电子数据成果的比重越来越大,电子数据如航摄航片、遥感影像等成果档案有巨容量的特点,亟需通过实现信息化管理,以对海量、巨容量电子数据实现科学的数据架构和快捷检索。但是,当前在测绘成果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检索工具、数据库建设、分发服务系统研发等方面仍不足,成果档案入库后处在原始、分散、膨胀的储存状态,缺乏有效的数据整合和数据库架构,信息化管理层次较低,非常不利于测绘成果档案在网络化电子化环境下的保管和利用。
3、测绘成果档案的利用服务较为被动,档案利用率较低。
由于测绘成果档案有相当部分属于保密资料,因此测绘成果档案收集入库后处于强调内部提供利用、集中保密状态,而忽视公开利用,馆藏的大部分测绘成果档案处于原始、简单的储存状态。测绘成果档案服务形式单一,仅限于原始数据和图纸的调阅和提供,对原始数据加工利用的增值服务较少,馆藏测绘成果档案利用率较低,其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和体现。
笔者对当前测绘成果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剖析,结合测绘成果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加强测绘成果档案管理。
一、建立规范的测绘成果档案汇交机制,加强测绘成果档案收集管理。
1、测绘成果档案汇交制度的完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测绘成果管理条例》为指导,对测绘成果档案汇交管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细化,制定测绘成果档案汇交的范围、格式、技术标准,明确测绘成果汇交奖惩,让测绘成果汇交工作各个环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与行政职能结合,确保测绘成果档案的收集。将测绘成果档案汇交纳入测绘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考核目标内,提高测绘成果档案汇交工作的执行力,提高测绘成果档案收集力度。
3、做好测绘成果档案保管和分发利用工作,以优质的成果服务提高测绘生产单位汇交的积极性。对汇交的测绘成果档案进行科学分类和整理,通过科学分类和整理,为对外提供最完整、快捷的成果分发服务做好基础;对汇交的测绘成果目录及时发布,让利用者及时了解现有最新成果,为测绘生产单位测绘生产项目提供数据服务,避免出现重复测绘带来的人力物力浪费,体现测绘成果汇交的信息共建和共享优势,提高汇交的积极性。
二、加强测绘成果档案信息化建设。
1、制定专门的电子测绘成果档案管理制度,对测绘成果档案收集、整理、分类、保管与存储、鉴定和利用等进行规范,解决当前电子测绘成果管理较为混乱的弊端,规范电子测绘成果档案在各个环节的管理。
2、建立集成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强化测绘成果数据的系统管理。系统集成图形采编、图形管理、文件目录管理为一体,实现对测绘成果档案接收、管理、利用等环节,实现测绘成果档案管理工作的微机管理。
3、建立完整的测绘成果档案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架构,把大量的无规律的零散数据整合起来,通过联机检索,达到信息的有序化,提高馆藏资源的微机查全率和查准率。档案数据库实现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对接,实现测绘成果档案信息的快速调阅。
4、加强电子测绘成果档案的元数据建设。元数据包括电子档案产生的背景信息和自身的辨别信息。背景信息包括如形成者,形成软硬件环境、形成日期、形成部门等描述性的辅助文件;辨别信息包括测绘成果档案本身的基本技术要素、生产单位、生产年份等基本描述信息。元数据从管理的角度对测绘成果档案进行定位和描述,档案元数据的编辑和录入,让档案管理系统对数据和目录的系统管理更丰富,让数据库的构建更科学。
三、转变观念,提高测绘成果档案服务的主动性。
1、快捷优质服务。测绘成果档案通过网络查询利用、信息系统检索和管理等先进手段,提供准确快捷的利用服务,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巨大需求。
2、增值服务。档案人员加强对测绘成果档案信息整合,根据社会的需求,加强测绘成果信息的编研汇编工作,形成按一定要素关联的信息体,凸显测绘成果的价值,提供多方面利用。
3、信息公开服务。测绘成果档案利用工作中注重信息的公开和秘密不泄露两方面的博弈。在不泄露国家秘密的前提下提供档案的利用服务,适时公开部分测绘成果,增强社会对测绘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对测绘事业的认同,树立良好服务形象。
四、引进档案专业人才,加强人员的培训和提高。
1、引进专业档案管理人才,提高测绘成果档案的专业管理水平。档案专业人员掌握较为系统的档案知识,对测绘成果档案的管理从档案专业角度出发,管理较为规范和系统,且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持较为灵敏的嗅觉,能及时吸取档案管理新思维和新技术对测绘成果档案进行规范管理。
2、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测绘成果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管理水平。无论是档案专业人员或是非档案专业人员,都必须不断的培训和提高。档案专业人员需进行测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培训,以增强其对测绘生产和成果管理的整体把握,才能更好结合档案管理知识,做好测绘成果档案的管理;非档案专业人员则需要不断强化档案管理知识,不断提升档案技术水平和业务知识,才能更好的从档案管理角度出发,做好测绘成果档案的管理。测绘成果档案的管理,不仅需要测绘知识和档案专业知识,还需要不断的拓宽其他知识面,包括规划、国土等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和信息,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等,通过不断学习吸收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与测绘成果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结合,才能在测绘成果档案管理中不断创新,最终实现测绘成果档案的规范管理。
测绘成果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琐碎而繁杂的工作,业务性、管理性、服务性较强,测绘成果档案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强化测绘成果档案管理,发挥测绘成果档案价值,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