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下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新时期社会发展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也给予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与信息化的融合是当前的一大难题。下面文章对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展开探讨。
关键词:企业安全;安全生产;信息化;企业生产
引言
对于企业而言,安全能够为其正常运转以及长远发展提供有效的保证,其安全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企业要结合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既包括行政方面的工作,还涉及了卫生、技术以及制度等方面的管理。其管理对象也较为复杂,包括环境、设施设备、人员和信息资料等。企业要对安全生产管理予以高度的重视,构建信息化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管理的质量,兼顾企业所有部门的所有工作,为员工的人身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避免企业因安全问题而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1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企业数量的增多,生产过程中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例如国内发生的“11.28”张家口重大爆燃事故、“2.23”内蒙古矿企事故及温州近年来发生的瓯海“8.5”粉尘爆炸事故、“10.10”温州楼房坍塌事故等,都充分暴露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隐患导致的严重后果。安全生产与国家利益及人民利益息息相关,有了安全生产,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它也是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想实现安全生产,所依靠的不仅是传统思想和传统手段,还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融入到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同时遵循企业发展趋势,把大数据和信息管理结合起来,引导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决策分析及流程改进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将“精准细严”的管理标准严格落实下去。与此同时,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转变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对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再由生产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进行普及,进而做到对管理工作者的合理分工,避免出现监督管理职责上的交叉,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2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数据庞大,采集数据工作繁琐
信息化系统中数据的采集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由主体企业通过信息化平台填报该企业的风险数量、分布及属性等;二是由第三方评价机构实地考察,形成风险源清单。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第三方评价机构采集的数据具有专业性和真实性两大特征,客观公正,不掺水分,为之后的数据整合与分析带来便利。但由于数据基数大,复杂性高,无法实时更新,因此时效性低。企业自主填报的数据能够及时更新,但信息化平台无法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2.2 信息化平台精细度低
由于信息化平台精细度低,在应用有些项目时也就无法为安全生产及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进而造成数据的利用率较低。目前在信息系统中,项目应用的数据更新和生产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数据采集来源单一。目前,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主要依靠相关管理人员对数据进行采集和输入,在采集过程中,来源和渠道都不够全面,能够覆盖的区域也比较少,使得系统数据不完整、不充实。第二,数据更新机制无法保障。目前,主要是由单位内部各职能人员共同提供系统数据,信息管理人员负责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录入,但在采集过程中,常常出现时限和周期不固定、不确定的情况,也就导致安全生产的变化很难通过数据及时反映出来。第三,数据分析能力弱,决策支持有限。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目前最需要满足的是业务开展的存档需求,所以系统只提供了简单的统计和查询功能;其次,在信息系统中,空间技术、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等创新技术很少被应用。
在应用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中,虽然通过有效手段采集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据,但因为对各类信息没有进行深度挖掘和数据分析,也就造成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对决策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支持。
3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策略
3.1提高信息化系统建设水平
只有前期投入使用时,政府、企业和信息化开发商共同协作,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才能从源头上遏制谎报瞒报情况的发生。同时,深入调研用户需求,简化信息化平台的操作流程,建立完善的系统管理,提升系统的数据安全,加大运维力度,才能使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得到最好的利用。
3.2加强安全生产主题宣传教育
在组织保障体系和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开展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的基石,也是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承担的义务,务必做到人人自省,真切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做到在本职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企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展开宣传教育,一方面,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法制讲座,使员工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不断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也能辅助相关档案管理人员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全体员工应当以安全生产档案作为依据,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明确事故隐患、安全的施工技术等,使工作人员明确安全生产的基本常识,全面凸显安全专题档案的教育作用,这也是促进安全生产档案管理的长远发展的必要途径。
3.3 规范流程,提高信息化应用效能
制定规范的业务流程,以满足处理不同类型业务的需要,利用信息化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水平,信息化发挥出的催化作用和倍增作用,通过信息化管理来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由多个部分组成,安全生产的信息化管理只是其中之一,需要构建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平台”,以便于在开展各项工作时总部和项目部能够协同管理,并实现标准化的信息共享以及智能化的决策分析。在保证系统构架标准的基础上,为上层领导的决策支持提供标准的、统一的平台,为安全管理人员开展业务管理提供统一平台,为相关技术人员协调工作提供一个能够满足生产需求的平台。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将注意力集中到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上,进而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整体素质。针对施工管理,转变传统管理模式,以实现现代化和科学化施工管理模式为目标,将信息化作为立足点和落脚点,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控模式,改变以往的业务流程,使其更为标准和规范。在企业管理中,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通过建设信息化系统,使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更加方便。
3.4建立健全操作系统
企业要重视自身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还要对相关基础设施进行完善,积极引进新的技术,使其与市场的发展需求更加适应。此外,企业还要对信息资源进行不断的扩大,应用大数据的优势,对信息资源进行不断的完善,促进采集信息以及实时共享信息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还要将维护和保养的工作落实到位,为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作提供良好的保证。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进行网络信息处理平台的构建,通过新媒体技术实现多设备之间的连接,实现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此外,还要不断的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应用,并对其进行分配管理,通过编码处理的的方式,实现信息的分类与共享。
结语
综上所述,在探索信息化的过程中,发现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于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日后企业还需要推动管理结构优化、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推动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宝龙,张嘉勇.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7,(21):21-21.
[2]朱延鑫.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7):1562-1563.
[3]薛霁昭.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