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义乌创新涉外服务管理机制探索 金战新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金战新
[导读] 摘要:一直以来,义乌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创造出许多成功的做法和经验,这些社会管理新机制在促进义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中也产生了很大的成效。
        中共义乌市委党校  浙江义乌  322000
        摘要:一直以来,义乌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创造出许多成功的做法和经验,这些社会管理新机制在促进义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中也产生了很大的成效。本文通过调研总结义乌创新涉外服务管理机制的做法与成效,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对照提炼,进而得出义乌创新涉外服务管理机制的价值与启示。
        关键词:一带一路  创新   涉外服务管理  义乌
        引言: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为“世界小商品之都”,是一带一路战略新丝绸之路的起点,全市共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境外常驻人口,每年临时入境人员超50万人次。不同宗教信仰、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给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带来很大挑战。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为义乌开放型经济插上了新的翅膀,义新欧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早期成果已焕发出勃勃生机,对外贸的便利化、安全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重大论断为义乌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和涉外商事调解模式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义乌在创新涉外服务管理机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做法和经验,如文化友好联合国社区建设、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设立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全国首家县级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等。
        一、义乌创新涉外服务管理机制的做法与成效
        (一)中外社区成员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建设“联合国”社区
        1.“洋人老娘舅”。义乌鸡鸣山社区积聚包括58个国家的外国人,被称为义乌的“联合国社区”。社区“聘请”境外人员担任社区惠民议事会成员,担当“洋人老娘舅”,专门调解辖区外国人矛盾纠纷,帮助社区宣传各项政策,帮助解决因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经商过程中通关等问题。有重大事项需要征询意见和讨论的时候,他们社区与本社区居民一样拥有发言权。
        2.洋人志愿者。在社区管理中引入洋人志愿者参与社区巡逻。过重大节日或重大活动期间,社区外籍人士都会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义务安全巡逻、道路文明劝导等,被称为“洋街长”,这些外籍人士的志愿服务活动对义乌人能一起参与城市的文明出行活动具有特别的促进作用。
        3.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通过尝试采用政府购买社工专业服务,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实现社工、社会组织、社区“三社”联动,义乌鸡鸣山同悦社工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创新举措。同悦社工精心设计项目服务方案,如语言培训、生活服务、跨文化交流和商务交流等。有意识地加强社区教育,特别是宣传中国的法律法规,引导居住在社区的境外人员遵纪守法,入乡随俗。
        (二)成立义乌世界商人之家,促进国际贸易繁荣
        1.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外商与部门、政府间的纽带桥梁作用,通过组织外商开展经贸交流、涉外政策宣讲培训、参加各类重要会议等活动,为外商营造良好的投资和贸易环境,促进国际经贸交流合作。
        2.打造舒适的生活服务,推进多元的文化融合。不同国家、年龄、兴趣爱好的外商加入世界商人之家,他们相互认知、交流、融合,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如国际丝路商人品茶会、万国文化巡演、进口商品购物节文化表演活动、义乌国际马拉松赛等国际交流活动。
        3.引导外商参与我市社会经济建设,为外商融入义乌创造条件。通过组织外商参加党建活动、慈善公益、志愿服务、推动美丽义乌建设等活动,积极引导外商参与我市社会经济建设,为外商融入义乌创造条件,同时增强外商对义乌的认同感、归属感。
        (三)创新涉外商事纠纷调解机制,成立全国首家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1.以外调外,老外不见外。2013年5月,为中外客商营造一个良好的贸易环境,义乌市司法局国际商贸城司法所开创性设立了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采用“以外调外”的商事纠纷调节模式,聘请通外语、精贸易、有信誉的外籍人士参与涉外纠纷调解。调解结果经过司法确认可以作为法律证据,近些年调解成功率96.7%。
        2.涉外纠纷调解联动,共建调解合力。

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公安、出入境管理局、经侦大队、法院等部门实行联动、信息互通,
        3.涉外诚信档案,商事活动有保障。建立诚信档案,对情节恶劣、屡遭反映的客商,归为“诚信档案”危险级别,让贸易商及时了解信用信息,保护中外客商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的诚信贸易。
        (四)建立国际贸易服务中心,推进外籍人士市民化管理
        1. 一站式涉外服务。
        2012年1月6日,义乌市成立国际贸易服务中心,作为义乌市人民政府涉外政务服务平台。“中心”整合了市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等13个部门125个涉外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入驻,基本实现了市域内部门涉外事项的集中。
        2.市民化服务。
        自2015年起,义乌还每年推出提升城市国际化“十项举措”,从外国人签证、子女就学、就医等实际问题入手,切实便利其在义生活、创业,营造良好国际营商环境。符合条件的外籍人士享受市民化待遇,享受金融服务、基本养老、子女教育等便利服务。
        三、义乌创新涉外服务管理机制的价值与启示
        (一)强化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与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致的。把外国人纳入基层社会治理范围,丰富“共建共治共享”实践形态。 强化社会力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主体性作用,以参与式、调解式、合作式等方式整合社会力量化解矛盾纠纷,以涉外纠纷调解以点带面,开辟多元纠纷解决新途径。
        (二)创新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
        政府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动员社会多个主体来共同参与对群众的服务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尤其是注重发挥外籍人士在涉外管理服务中的独特作用,如“洋娘舅”、“洋街”长、“洋幢长”等。
        (三)加强社区、社会团体等治理体系建设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涉外治理重心向社区基层下移。增进文化交流共识,提升和文化认同感增进国际文化交流,铺路搭桥增进民心相通。如建设“中外友好联合国”社区,“中外友好之家”“中外商人之家”等。
        (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简化办事流程
        各地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借助网上审批、审批事项标准化、审批事项并联办理等举措,有效、彻底打破部门框框,简化办事流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发挥以外调外的优势作用
        既显温和又显公正高效的“以外调外”涉外商事调解模式,更利于构建范围更广、 包容性更强的区域经贸合作机制目标的实现,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为更高层面、更高层级的涉外纠纷调解积累了基层实践经验,更好地维护“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义乌市司法局.“老外不见外”———浙江省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创“以外调外”新模式[J].人民调解,2015(10):32-33.
        [2]]王海勤.广州外国人警务管理创新模式的研究[J].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1(5).
        [3]于雁群.改革开放思潮中外国人管理上作的探索和思考[J].广州公安研究.2010(3).
        [4]齐树洁,李叶丹. 商事调解的域外发展及其借鉴意义[J].中国海商法年刊,2011(2):97-103.
        [5]刘宏斌,王雷.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的北京外国人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4,4.
        [6]《广州市外国人管理服务研究报告》课题组.创新广州市外国人管理服务研究.城市观察,20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