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井冈山市支行 江西井冈山 343600
摘要:本文在简要分析商业银行面临四大挑战的基础上,以资产管理为切入点,分析了银行经营转型中的战略定位和转型要求,为推动银行业经营革命提供了的思路和可行的方式方法。
关键字:资产管理,银行,经营转型
当前,中国银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遇的挑战:利率市场化加速导致利差快速收窄、金融脱媒导致资金和客户纷纷外流、实体经济下行引发不良资产迅速增加等。面对挑战,我国商业银行需要转变经营思路,需要全新的风险管理工具、发展有附加值的国际化业务、壮大投行业务。而目前正在蓬勃开展的资产管理业务成为银行迎接上述变革的利器,将引领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
资产管理助推商业银行有效应对四大挑战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四大挑战:一是传统粗放的信贷规模扩张型增长模式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难以支撑商业银行正常的利润增长;二是全生命周期持有信贷资产而形成的被动的风险管理模式使社会信用风险集中在银行体系,在经济下行周期导致信用风险陡增,银行难以承受;三是虽然中国的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大增,但在国际化的过程中还没有找到与资产规模相匹配的、可以创造同等或更多利润的境外市场主营业务;四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受牌照限制无法发挥优势,投行业务被迫走入息转费的死胡同。
环顾银行业的各项创新业务,只有资产管理可以有效迎接上述四大挑战,具体而言表现如下。
第一,无需扩张信贷规模而有效推动银行的利润增长。一是国际主要商业银
行都普遍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而且其管理资产规模同表内资产规模不相上下,有的甚至超过表内资产。二是资产管理业务的中间业务收入贡献构成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由于资产管理业务可以形成巨大的管理资产规模,以国际上资管业务管理费平均1.5%左右的水平计,可以形成巨大的中间业务收入。三是由于大型银行普遍具有网点多、客户基础雄厚的优势,其资产管理业务在同业排名中也显著靠前。2013年末,全球前十三大资产管理公司有七家是银行系机构,前五名有三家隶属于商业银行。
第二,创新主动风险管理模式,在经济下行周期有效分散风险。长期以来,银行会对信用风险持有到期,这一风险管理模式等于把全社会的信用风险都集中到银行表内而无法分散。在经济增长正常时期,银行面临的压力不大,但是,一旦经济下行,或发生系统性风险,银行将因不良资产规模陡增而无法应付。2013年以来,随着经济下行态势确立,地区和行业信用风险不断发生。从国际主流银行的经验来看,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被动的风险管理模式阶段,即银行所有的资产都是持有到期,从而资产背后的风险也是持有到期。二是交易风险管理模式阶段,银行通过市场化的交易手段把其持有的信贷资产出售给投资人,使得原先风险集中在银行的方式找到了分散的突破口,把部分风险过手给投资人持有。
第三,通过提供跨境人民币资产管理服务在国际化进程中争得主动。我国四大银行以市值、一级资本、利润和资产规模等多项指标论,都是国际上排名前五名的大银行。但在国际金融界,特别是在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国内大型银行并没有被国际大银行视做竞争对手。在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过程中,通过开设分支机构、收购兼并的办法实现机构分布上的扩张,并不能带来国际市场上影响力与地位的显著提升。国内银行的境外分行主要提供一些结算业务和银团贷款业务,难以在当地市场获得影响力。提供高附加值的国际化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过程中更应突破的领域。而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趋势与人民币的国际化趋势相叠加,“跨境人民币资产管理业务”就成为可以率先带领商业银行提升国际化地位的突破口。而人民币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一方面将促进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中间业务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会助推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繁荣,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第四,通过资管与投行互补结合打造商业银行品牌投行服务。资产管理业务可以解决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缺乏牌照的制约,找到品牌投行业务出口,即融资+融智,或者叫“理财直投+解决方案”的投资银行模式。
21世纪以来,主流的投资银行纷纷增加了直投业务的功能,通过“直投+解决方案”的模式给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这样的业务已经在西方国家被证明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投行模式。但我国的商业银行由于分业经营的限制,不具备股票承销和交易功能,从而影响了商业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模式中的竞争力。
那么,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出路何在?笔者认为除了法规允许的债券承销业务外,主要甚至最重要的方向就是开展“直投+解决方案”服务。在目前的监管框架下,银行理财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分业经营的限制,不仅可以投资债券等债权属性的资产,也可以投资结构复杂的股权资产。如果我们通过银行
理财这种灵活的投资安排,加上传统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解决方案(比如各期限融资安排方案、股权和股本投资方案、并购融资方案等),一定可以开辟出我国商业银行的“直投+解决方案”品牌投行模式,让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焕发新活力。
当前,银行理财部门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上最大的资产管理类机构,除了每年给客户创造三四千亿元财产性收入外,还给银行业贡献了超过千亿元的中间业务收入。但是,资产管理要真正成为引领银行经营革命的主力,还有很多基础工作必须完成,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资产管理业务的战略定位和自身的转型。
第一,确立资产管理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主营业务的战略定位,大幅提升其利润贡献。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主营业务就是“存贷汇”,今后要增加到“存贷汇理”四大主营业务。其中“理”就是理财业务,即资产管理业务。各商业银行在当前形势下,要明确把资产管理作为本行的战略性业务来抓,把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和利润指标列入全行年度计划和长期规划,纳入分行行长综合经营考核的核心指标。明确了主营业务的经营定位,理财中间业务收入对全行利润的贡献也会显著增加。据统计,目前国内理财业务领先大行的理财中间业务收入已成为本行第一大中间业务收入品种。只要沿着主营业务定位发展,我国银行业理财中间业务收入的利润贡献度也一定会达到国际领先银行的水平。
第二,加快银行理财回归资管本源的步伐,参与统一资管市场的公平竞争。银行理财业务下一步的转型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能否在今后几年真正带动商业银行的经营革命。最近银监会发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理财必须回归资管本源、贯彻栅栏原则、打破刚性兑付这样一些转型方向。各商业银行应该按照该通知要求,加快理财业务转型。一是摆脱影子银行之名,打破刚性兑付。银行理财业务必须要回归真正的资产管理本源,用市场化的资产管理投资理念开展业务。二是摆脱“非标”依赖症。三是找准转型定位。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不同股东背景、不同业务特征的商业银行,其资产管理业务在转型中的定位是有区别的,因此一定要找准定位。
结语
在当前银行业不良资产攀升的环境下,加快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实质上是为银行业找到了一种主动风险管理模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应同等重视资产证券化和信贷资产流转等交易风险服务。因此,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可以使我国商业银行真正从被动的风险管理转到主动的风险管理阶段,使得商业银行在经济下行周期有效分散风险。
参考文献:
[1]狄辉.资产管理引领银行经营转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04):20-21.
[2]马续田.资产管理引领银行经营转型[J].中国金融,2015(1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