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措施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傅孝英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企业的不断发展,市政道路的路面在长期使用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裂、下沉、错台等现象。
        金华市洋航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金华  321000;蔡瑞 金华市洋航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企业的不断发展,市政道路的路面在长期使用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裂、下沉、错台等现象。因此,市政路面的基本建设尤为重要,这是市政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全面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本文结合目前市政道路基层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对道路施工进行探讨环节研究,提出具体的建设优化建议,为城市研究发展有帮助。
        关键词:市政路面;施工技术;问题;措施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也在不断发展,这给公路运输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为了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道路压力,包括道路改道、车辆限制和道路改造。目前,市政道路路面损坏越来越严重,导致交通运输事项中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路面施工和基础施工技术不完善,导致道路在使用中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因此,市政当局应当及时改善路面,以确保交通安全,交通顺畅。
        一、市政工程路面基层施工中常见问题分析
        1.1道路侵蚀
        从路面基层施工来看,主要材料大多是沙、水泥等原始石材细粒材料,这种材料应用于路面后很难有效抵抗外力影响。如暴雨、冰雹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会造成相应的多材料铺装材料的密实度因材料的侵蚀而受到破坏。特别是在雨季在施工过程中,路面基层预铺材料会被雨水冲刷松动,影响基础施工质量。
        1.2材料偏析问题
        在实际工程施工中,沥青混合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离析导致材料内部不均匀,大大降低了沥青材料的性能。分析的问题是,由于粗料的浓度和细料的浓度区域分布不均匀,导致混合物搭配密度不平衡。这些问题将影响路面基层的密实度和完整性整体的质量。纵向离析是沥青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1.3路面硬化
        路面硬化问题的出现大多是由于材料配比不当造成的;沥青和混凝土是公路路面施工的两种主要材料。如果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就会导致路面硬化问题。与沥青相比,混凝土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路面沉降和膨胀问题。
        1.4路基稳定性不足
        在道路工程施工中,路基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道路好坏的终身使用。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道路必须保持稳定性和严格监控。在道路工程建设中,路基边坡的稳定性与坡度坡体、坡度高度、施工质量及施工现场土质结构等是密切相关的。在路面改造过程中,应全面进行路基静荷载和动荷载分析,充分观察和检查周围环境,确保施工质量。
        二、市政工程路面基层施工技术
        为避免上述问题,提高路面基层施工质量容积级、电流应在施工前充分准备,通过严密的施工工艺密切配合,实现工程建设的全面改善。
        2.1规范的施工组织计划
        市政工程道路基础施工,施工人员和施工单位都要做好首先组织安排工作,确保施工各环节与项目经理有序衔接,对于员工和技术人员来说在施工前应详细了解《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可以提前了解相关合同文件中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借助以往的技术经验及时制定响应计划,对现场工人进行分类处理,使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实施可预测的施工组织计划,减少道路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发生。
        2.2沥青层施工技术
        沥青层包括两个特定的部分,渗透层和粘性层,它们共同决定了基层的施工水平。透水层的施工处理是在基层环境彻底清洁后进行喷水,以保证相应的湿度和石屑的铺装。通过分层,稳定性得到增强。压路机压实碾压,确保道路环境清洁。对于粘层处理,应按实际工程标准科学分配粘层油。提高沥青材料与接触面的结合程度。
        2.3地表施工技术
        表层是基本层的一部分。这一环节的建设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基础施工过程中,路面环境应得到有效的保障,并及时处理各种问题施工设备就绪。如输送设备、搅拌设备等,以及预估等设备调试工作,避免了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故障造成的延误时期。物料混合使用导热油保持160℃±10℃骨料温度相应地较高。一般比沥青高15℃左右。搅拌时间为40秒左右。油和水应按1:3的比例在运输车辆的车厢内混合涂上混合料,防止沥青粘在车内,同时对材料进行保温处理材料运到施工现场后,很难满足基本的施工要求。
        2.4碎石层施工技术
        砾石层验收后,即可进行砾石层施工进一步完善基础结构,保证道路的稳定性。在砾石层上施工在此过程中,科学地确定工程材料的含水量,并由重型车轮应使用来滚动材料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水泥的凝结在有效时间内顺利完成施工。在道路改造过程中对路面进行压实将会有很多不同大小的地球板块,通过碎石技术将它们打碎成小块统一的粒状。工程完成后,可使用草席应使用覆盖基层,及喷淋水维护,避免配置高温天气暴露,导致道路开裂等问题,通过协调基层次要环节的处理,防止路面不平和在重复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从而保证了路基施工质量。
        2.5路面基层表面处理技术控制
        为提高施工技术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网格化管理和测量来实施基础填土技术。采用网格施工的方法,提高了基材和填料的精度,避免了材料冗余,提高了基材施工的稳定性。此外,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预标高,然后进行基层施工,以提高基层水准和水准作业的有效性。根据基层施工前对填充料性能的分析和试验,确定并保证其松散铺装系数。铺装材料应有序使用,合理及时运输。测试区应设置在基层的施工部分检查是否传播辊的压实程度基于松散系数符合设计标准,以提高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的基础课程。
        三、市政路面基层施工处理措施分析
        3.1现场配比控制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在摊铺时混合,而不是碾压配合比应及时取样检测,料级应在混合料水泥去除后确定需要再次测试。对于筛分施工现场使用的骨料,其计算方法可严格按照颗粒组成进行各种骨料组成比的测定。4.75毫米,0.075mm孔型接近分级范围的中值。粒度小于0.075毫米的骨料籽粒含量应控制在4%以下,水分含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之下这是在1%以下。
        3.2裂缝处理
        为了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需要进行配合比设计单位用水量必须有效降低。结构应在施工时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天气特点,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严格控制技术标准,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粗细骨料的粉砂含量应满足要求不到1%到1.5%同时,有效地控制了混凝土的水灰比土壤坍落度最小。如需调整,应使用增塑剂和减水剂合理的药剂用量。
        3.3混合水含量控制
        在混合料的铺装和成型过程中,应有效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并对碾压辊进行有效控制及时告知轧制情况,要求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轧制施工。防止含水量过多,造成大量的“弹性和柔软”、“波浪”等情况,此外,混合物的密度和强度也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混合物可能会产生开放式的干燥收缩效应,如干燥收缩增大,导致干收缩裂纹的出现。当混合水过少时,混合物容易松动,导致出现滚塑状态。因此,有必要加强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为有效加强市政道路工程对水平面路基施工的深入了解,在基层治理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实施本制度,制定科学的方案启动施工技术措施,达到公路路面基层水平,承载力强,密度大,可延长公路工程使用寿命和应用寿命,实现地表市政道路工程的全覆盖是稳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邱运良 . 浅析市政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措施[J]. 工程技术,2012(13)
        [2]刘玉廷 . 浅谈市政路面基层施工技术及处理措施[J].工程施工,2015(12).
        [3]丁雪乔 . 市政工程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J].交通工程,2014(24).
        [4]刘日东,姚贤贵,粟海军等 .路面基层施工新技术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3):220,180.
        [5]丁雪乔 . 市政工程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J].江西建材,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