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缙云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浙江省丽水市 321400
摘要:施工企业在承接建筑工程项目特别是工程总承包时需要对工程造价全过程实施动态控制管理,目的是通过全过程的造价管控达到将投入成本控制在合理化范围内,并且在实际操作中最大限度降低材料浪费率等实现施工企业经济需求。目前,具有先进理念的施工企业在工程造价全过程动态控制中普遍采用了BIM技术达到提升控制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BIM技术;造价全过程动态管理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诞生出BIM技术并应用于建筑行业中,BIM技术除了能够通过建模帮助企业掌握建设中存在的影响建设质量与效率的因素外,还可以通过模拟的过程为施工企业提供合理化的成本投入并通过模拟过程将造价全过程动态控制贯穿于始终,进而达到了合理化控制成本投入及达到了企业承接工程项目获取更佳经济收益的建设目标。
1 BIM技术概述
BIM的中文意思是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建模时主要利用的是三维技术创建出三维模型,与真实建筑相比较具有较高的仿真效果。BIM技术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输入工程实际建设信息设计出建筑模型,通过模拟出实际建设过程为施工企业提供各环节建设的实际信息,能够帮助施工企业从中发现影响施工质量与效率、影响成本投入的各项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进而在合理化控制各环节成本的投入同时达到高质量与高效率建设建筑工程的目的。
2 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动态控制管理
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动态控制管理属于系统性的管理过程,涉及的内容包括建筑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从工程建设项目的决策环节开始直至工程建设竣工结算,通过将工程造价全过程动态控制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始终,能够通过先进有效的技术手段结合传统的成本控制措施,全过程把控每个建设环节的成本投入,进而达到保证整体工程建设所投入的成本在成本预算范围内容,实现高质量与高效率建设建筑工程的同时获取到最大的经济收益。
3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动态控制管理中的应用
3.1 决策阶段
在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动态控制管理中的首要控制环节是决策阶段,决策的结果决定着工程建设最终的经济收益。在决策时主要是根据掌握的工程建设要求创建出可行性的建设方案,此方案必须要达到技术上的可行与经济上的合理,通过可行性的预估后准确估算出建设此工程所需的总造价成本投入,进而为后续造价管理工作提供造价管理目标。以往决策过程中需要通过会议的方式将设计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与建设相关的人员组织在一起商讨出建设此项目需要的技术方案、施工材料等内容,再根据商讨后的结果估算出工程建设的总造价。总造价预估的准确性与所有参与会议的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如果某个人员提供的意见产生偏差进而会影响总造价的合理性。引入BIM技术之后可通过三维建模的过程掌握每个环节的细节化建设,包含的内容较为直观、细致,可为决策阶段提出准确的数据信息并准确性地预估出每个环节的成本投入及总成本,进而保证决策结果更加具有准确性与合理性。
3.2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决定工程总造价合理化的重要阶段,通过在设计阶段中应用BIM技术能够保证设计效果达到合理化及经济化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首先,初步设计阶段应用BIM技术。在设计时需要应用建筑设计软件,引入BIM技术能够与软件进行完美对接,能够将建筑设计软件中所有设计信息能够无损地向BIM模型内传输,可有效避免二次建模并产生错算与漏算的问题。同时,设计变更是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的元素,利用BIM技术后可将模型的变化向造价人员准确反馈,能够帮助造价人员及时调整设计概算,可有效防止因设计变更而增加成本投入的问题。其次,设计施工图中应用BIM技术。在设计建筑工程时会存在较多专业设计师针对同一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由于每个设计师所专注的设计点不同而经常发生图纸内容不匹配的问题,如果不匹配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会影响现场施工建设的质量,甚至会发生设计变更而增加成本投入的问题。引入BIM技术后能够将设计内容进行模拟建设,可将每位设计师的设计成果显示在模型中进而发现各设计图纸中存在的不匹配问题并经过有效调整后保证现场施工质量。特别是安装工程之间的管位标志、走向、交叉等问题,建模后能直观体现出各种各种管线之间的关系,各节点的详细施工要求,避免差错。
3.3 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也是决定工程总造价的重要环节,以往招投标造价控制中采用的计算过程较为笼统,经常会存在错误计算与遗漏某部分建设项目的问题。引入BIM技术后可以利用三维模型模拟出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可为招投标的造价计算提供准确的数据达到无错误计算、无遗漏计算的效果。另外,以往编制投标报价时需要对编制的工程量清单进行一次或多次复核进而达到保证工程造价具备合理性,而在复核的过程中会浪费较多的时间并缩减了后期投标策略制定的时间不利于投标结果。在招投标阶段中应用BIM技术后能够方便造价人员分析三维模拟核对工程量清单,不只提高了复核效率还保证了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进而为后期投标策略的制定增加了时间可创建出优质的策略获取较好的投标结果。此外,BIM技术还可以减少招标预算编制,商务标编制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及准确性。
3.4 施工阶段
现场施工阶段是决定工程建设质量与总造价合理化的重要阶段,在现场施工中应用BIM技术能够及时发现现场施工的每个环节存在影响工程造价的问题,如果遇到工程变更还可以通过调整相关数据进而为造价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达到最大化降低变更增加的成本投入。在施工现场应用BIM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首先,有效控制工程进度款。在现场施工管理中的工程进度款支付方式具有粗放的特点,经常会发生在结算进度款时存在工程量测量错误的问题而导致增加大量人力弥补错误的过程。引入BIM技术后可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实时更新工程建设过程,可与实际施工进度达到一致性。在测量与统计工程量时只需直接从BIM模型中提取可有效保证工程量提取准确性,节省出以往弥补错误增加人力而增高的成本投入,还能够避免因为错误测量工程量而增加成本投入的问题。其次,控制变更产生的费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较多因素而引发工程变更的现象,比如不可预见事件发生需要调整局部建设等,而在变更时很可能会增加成本投入。应用BIM技术后能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可及时并快速地制定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将损失最大限度地控制在最低化。
3.5 竣工阶段
在建筑工程竣工阶段中会涉及的资料的审核、工程量的审核、结算费用的审核,审核准确度决定着工程造价的准确度。引入BIM技术后可以利用创建的三维模型对资料、工程量、结算费用进行准确的审核进而保证竣工阶段的造价准确性。由于BIM技术的准确性、详细性、直观性在工程的节点难度部位、材料的采购安装会更加顺利,避免材料配件采购差错。工程交付使用后也给保修维护带来了便捷,大大减少了施工出错造成的损失。
3.5.1 审核结算资料
以往审核结算资料时需要从建设初始至竣工中的每个环节建设资料进行汇总与统计,具有较大的工作量并因时间限制而影响审核准确率。另外,在汇总资料时会因建筑工程建设周期长而产生资料缺失较为严重的问题。在应用BIM技术后能够根据创建的三维模型快速汇总出所有资料并不会存在资料残缺的问题进而在缩短资料审核时间的基础上保证了审核准确性。
3.5.2 审核结算工程量
传统竣工阶段实施的工程量结算工作主要是由双方的造价工作人员根据各自统计的工程量进行逐一核对,核对完成后实施两者对比后正确即可进行结算,而如果存在问题需要重新核对找出问题所在,在此过程中会运用较长的时间具有效率不高的劣势。在引入BIM技术后能够根据三维模型统计出工程量及计算出存在发生变化的工程位置的工作量,再通过汇总的方式获取最终的工程量,显著提升了工程量审核效率。
3.5.3 审核结算费用
在审核结算费用时需要根据最初制定的造价控制标准与管理要求进行核对,核对的内容涉及预付的备料款、施工进度款、工程结算算、预留保修金。在引入BIM技术后能够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直接获取政府部门发布的最新造价信息与收费标准并与合同签订内容实施比较,再经过合同责任双方的有效协商确定出结算审查要求达到保证审核结果正确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动态控制管理中应用BIM技术后能够保证每个与建筑建设相关的内容所产生的造价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满足了施工企业承接项目获取经济收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吕丽涛.基于BIM的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2).172.
[2]田文刚.试述现代建筑工程造价现状及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1).231-231.
[3]马宏.浅议我国工程造价的现状问题及相应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