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土壤管理修复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王媛
[导读] 摘要:我国近几年土壤污染严重,对于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调查工作,主要对污染场地采集的布点、方法、收集方法等开展工作内容。
        武汉谱尼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34
        摘要:我国近几年土壤污染严重,对于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调查工作,主要对污染场地采集的布点、方法、收集方法等开展工作内容。本文针对现今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土壤管理修复的对策,针对实际案例分析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能够保护我国土壤环境的同时对污染土壤更为高效的修复。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修复技术
        1 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
        土壤环境遭到破坏有很多因素造成,近几年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修复与治理工作并没有达到什么效果。对于土壤环境管理、修复、治理目标等等都没有明确的方向也没有明确的规划,导致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面积逐渐增加,其修复管理能力较差。现今我国对于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修复工作也没有重视,相关的法律约束、修复技术、管理水平、管理模式等等都没有较大的投入,我国土壤环境更为恶劣,其管理与修复的效果也得不到提升。2018年我国更新出台了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里面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等等有了检测要求,这也证明了我国对于土壤污染越来越重视。
        1.1管理存在疏漏
        现今我国对于土地污染与土壤环境修复和保护并没有足够的重视程度,相关部门也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监管条例,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更为随意,没有责任心。管理人员的工作没有约束,其管理工作没有明确的管理条例作为依据也很难开展,其管理水平也得不到提升。
        1.2规划不到位
        我国针对现今的土壤污染与修复工作已经逐渐地开展调查,但是却并没有详细的规划,针对土壤污染的分布与修复技术还缺少完善的系统规划,对土地污染环境的管理工作也没有落实到实际中。土壤治理工作规划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制定系统化的土壤修复技术,也会影响其制定有效的管理体系,导致土壤污染环境得不到改善。
        1.3修复工程缺乏示范性
        土壤环境污染都是由周边的工厂或者化工企业所产生的污染,近几年虽然对污染环境周边的污染源展开调查,并制定了相应的修复工作与规划,但修复人员多调查的污染源只是部分的污染土地资源的一部分,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污染源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其修复工程缺乏示范性,也没有很好的修复效果,更对土壤修复的研究人员起不到实质性的帮助。
        1.4资金匮乏
        针对被污染的土壤开展修复工作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修复工作是长期的工程项目,对其修复的技术水平要求极高。修复工作不是几次就能有效果的,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更需要大量的时间与资金的支持,但是我国土壤修复的资金匮乏,不能有效地推动土壤环境的修复工作,修复人员在面对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压力,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情绪,导致修复工作没有明显的效果。
        2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修复对策
        2.1建立健全修复标准体系
        要想有效地完成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修复与管理,首先就要建立健全修复标准体系,从根本上保障其修复工作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其建立修复标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修复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以及其污染的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并吸取国外先进的土壤修复制定标准的案例,提高我国土壤修复的技术水平、修复管理水平等等,还要提高环境管理的水平,针对污染场地的污染情况也要实时进行检测,提高场地技术指导的水平,制定合理的场地技术指导的指导标准,能够严格对修复污染场地土壤环境进行检测,并制定有效的修复技术。不管是制定修复技术还是针对污染物进行检测分析,又或者对生态环境水平的标准落实都需要根据实际环境进行评定,根据我国现今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情况制定适合的修复体系,并将其有效落实到修复与管理中。
        2.2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
        我国现今针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政策管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存在较多的疏漏,需要逐步根据现今的土地污染情况与管理水平进行完善,更是提高污染场地修复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

我国现今有部分法律规定是针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修复与管理的,其从土壤环境保护、风险因素管控、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状况与修复技术等等都有相应的法规制定,但还需要对其不完善的内容进行制定,另外,更应该在土壤环境保护与其修复管理的工作中落实责任制,一方面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能够有效约束管理与修复人员,更能够提高其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明确责任制更利于提高管理与维修人员的责任素养水平。政策法规的制定也应该对环境保护进行宣导,提高人们群众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能够对污染后果有所了解之后,还能对周边的化工厂以及污染源进行监督,人们群众也能够积极参与到监督、管理、防护的工作中。
        2.3对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要加大力度
        土壤修复的效果与修复人员的技术水平有直接的关系,现今为了提高我国土壤修复的效果,就要不断地提高其修复技术,并加大其研究力度。提高土壤修复技术水平可以从以下两点落实工作,其一:吸取国外先进的修复技术经验,并引进其修复设备。其二:我们可以充分与国外进行合作,对我国先进土壤问题进行探讨,并共同研究出适合我国土地污染现状修复的技术,一方面要注重理论探究,还要注重其实际修复成效,研究人员更应该注重研究的成果与效率,在对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过程中,我国要对其工作进行大力支持,为技术研究人员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与保障。
        2.4污染场地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修复人员可以针对以往的修复技术与方法为自身探索修复方式积累一定的经验,对此,污染场地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对调查信息进行整理与存储,更利于修复人员与管理人员依照以往的数据信息开展工作,也更便于研发新的土壤修复技术,完善其管理模式的同时提高其管理水平。对此,针对全国污染场地的调查信息要实施网络信息管理与共享,能够为土壤修复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内容。
        2.5正视技术因素的影响作用
        土壤环境的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其修复技术也较为复杂,要想提高其修复水平与管理效率就应该正视技术因素的修改问题。首先应该对不同的土壤污染制定不同的修复技术,要充分重视提高技术的重要性,能够大力研发技术,吸取国外先进的修复技术,从而提高我国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水平,推动其修复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能够有效改善我国土壤环境的污染问题。
        3案例简要分析
        3.1场地概况
        某地区有一家货物集装港口,其占地面积为120300平方米,政府要在其地点建设景点,需要对其港口进行填海,货物集装场地要被拆除。
        3.2土壤调查技术要点
        首先要根据其工程建设要求制定合理的土壤采样方法,要对采样地点进行布点,对于不同场地的土壤环境要制定不同的布点计划,不同的采样设备也要对不同土壤的深度完成采样。其案例中主要运用分区布点,依据单元进行划分,每一个单元都要设立采样点,在采样的过程中,对土壤的不同深度也要分别进行采样,不同的深度也要分别设立多个采样点,采集样品总共102个。
        3.3土壤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中发现较多的有害物质,其中苯、硝基苯的含量较多,属于中度污染。
        3.4场地风险评估
        针对其检测结果分析污染物对人体与环境的危害风险进行评估,如若风险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就应该制定有效的修复技术。
        3.5修复对策的对比与选择
        修复技术人员还要依照污染的严重程度、修复所需要的资金、人力等综合考虑,制定最为有效、适用的修复技术、
        结语:
        近几年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逐渐提高,国家也更为重视环境修复与保护工作,需要大力研究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保障其修复质量,并加强土壤环境管理的工作力度,改善我国现今土壤问题。
        参考文献:
        [1]陆军,刘瑞平,孟玲珑.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推进路线图设计[J].环境保护. 2017(05):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