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信息采集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邵冬妮
[导读] 摘要:作为我国智能电网的基础平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已实现全面启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一种采集、处理并实时监控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系统模式,具有自动采集用电信息、检测计量异常情况、检测电能质量、发布相关信息、分析和管理用电情况及监控分布式能源情况等职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组成要素主要分为主站、数据采集终端、通信信道和采集点监控设备,用于采集、管理数据,运行维护管理及系统接口。
        国网永清县供电公司  河北廊坊  065600
        摘要:作为我国智能电网的基础平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已实现全面启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一种采集、处理并实时监控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系统模式,具有自动采集用电信息、检测计量异常情况、检测电能质量、发布相关信息、分析和管理用电情况及监控分布式能源情况等职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组成要素主要分为主站、数据采集终端、通信信道和采集点监控设备,用于采集、管理数据,运行维护管理及系统接口。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引言: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电力企业设备实用化的重要技术平台是联系用户和电力企业的桥梁。电力企业采集用户的用电信息并对其实时监控和处理是实现用电信息的计量异常监测、自动采集、用电分析和管理、电能质量监测、相关信息发布、分布式能源监控、智能用电设备的信息交互的系统。
        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概述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也称为电力负荷监控系统是运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对电力负荷进行监控、管理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它是在以前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基拙上发展而来的,过去的管理系统只是单一的控制功能,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综合负荷动态分析、远程抄表、用电检查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后者的主要功能是对电力负荷进行远方遥控和当地闭环控制。随着电力市场的经济改革不断加深,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控制”能力相对降低,而对用电管理、需求侧管理和营销则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发展,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在原有控制功能的基拙上强化了负荷管理功能,通过无线专网和无线公网,实时采集用电户在用电过程中的实时电流、电压、负荷、电量等用电信息,完成对用户用电信息的统计和负荷控制,并为其他部门进行电费核算及综合统计分析,提供充裕的实时数据源。
        2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中的运行维护问题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在运行和维护方面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由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经过安装与调试之后就会开始实际运行,而在运用过程中,必须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因此需要进行日常的维护工作。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维护工作包括现场维护工作与电能表轮换等。其中,电能表的实际使用寿命为8~10年,而目前正在投入使用的电能表中,每年都有1/10左右的电能表需要及时更换,这对已建成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而言,对其投入使用后的档案维护以及档案维护的准确性与及时性都造成一定的问题。而在现场维护工作中,由于维护工作无法进行准确的预测,致使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建设中出现线路及设备被盗或损坏、终端箱内空气开关被盗以及电路终端被盗或断电等问题,还会出现用户私拆或剪断电表连线的现象。
        2.2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中的技术互换问题
        目前,我国的终端下行通道技术标准并不规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技术互换性,而不能达到技术的互通性,致使其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核心作用无法有效地发挥出来。此外,由于出现了同一个地区使用不同通道方案的情况,出现了通道方案在建设与供货中不兼容的问题。
        2.3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中的分配合作问题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由工程承包商、业主单位及电量表计商、集成商共同建设完成,然而,目前并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来解决各合作方的工作分配问题,不完善的施工管理规范使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实际施工建设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2.4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中的工程实施问题
        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施工、安装及档案信息建设不完善的现象。造成高压线路的管理不规范、对小区低压侧线路的信息记录不完整、台式变压器的归属问题混乱以及小区的支线电路的线路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的发生。


        3进一步规范采集建设全过程管理
        3.1加大管控力度
        省级管控组要积极发挥管控、协调职能,加强与各地市、县级供电公司相关部门的沟通、联动。对现场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遇到重大问题及时反馈给省公司营销部,实现上下贯通,确保各环节高效运转。
        3.2加强技术培训
        建议在采集建设还没大规模展开前,以地区为单位,由各地市公司组织县级公司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监理单位负责人进行采集工程管理经验交流及国网相关项目管控资料培训。推进采集工程建设标准化施工、完善采集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及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3.3核查工作
        要求各地市公司加强采集工程建设自检与抽检工作,对各施工队上报的工程量进行认真现场核查;单元工程验收是由建设管理单位或监理单位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施工单位完成的最小综合体的验收,一般以台区划分;验收内容以工程质量和工程量核查为主;单项工程验收是采集项目内审的前提条件,由建设管理单位组织监理、运行等相关专业人员,对施工单位完成的若干单元工程进行总体验收,一般以标包划分(各单位根据项目管理模式的不同,合理确定相应的单项工程);验收内容侧重于工程管理及工程质量核查。
        3.4全面实现智能电表用户的远程费控功能
        实现全面费控是用电信息采集建设三大目标之一。支持全面电费控制,即为实现电力用户全面费控业务,用户需要预付电费实现预交费,后结算。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会连续采集用户的用电情况,通过SG186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计算出其剩余电费额度显示给用户,在剩余电费不多时提示用户缴费,在剩余电费低于设定额度时执行购电跳闸控制。通过实现远程费控业务应用,对预存电费业务的客户提前预警告知,在试点基础上稳妥扩大应用;对人工已实施停电客户进行在线监控;对恶意欠费客户实施远程控制强制停电等。人工操作向远程遥控操作的转变,将大大减少营销工作人员工作量,提高业务应用和供电服务水平。
        3.5做好信息采集系统的分配合作工作
        由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会受工作分配问题的影响,因此需要构建一个有效的分工合作模式,而交钥匙工程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交钥匙工程模式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与电量表计供应商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工程可由业主单位承包给集成厂商,再由集成厂商通过商业的方式进行转包,集成厂商以委托第三方的监理或工程监理的身份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理,而业主单位则将工作重心转向监督和管理,便于加强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集成厂商进行资质评估。这种分工合作的工作模式将施工工作进行细分,不仅能壮大高质量的施工建设队伍,提高施工队伍的建设质量,而且还能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和细分,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4结语
        总之,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会更加完善,会更加有效地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方便公司统一分析、统一管理,使系统进一步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统一化和规范化。本文通过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程和系统应用中的难题的分析,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用户进行多方位服务,实现了对用户的各项人性化服务,为用户节约了成本,创造了效益。为最终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稳定性、有效性、易用性和易维护性,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陈琦,李小兵,曹敏,白宇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研究与探讨[J].陕西电力,2011,6(6):60-62.
        [2]陈盛,吕敏.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其应用[J].供用电,2011,28(4):45-49.
        [3]王晓毅.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机电信息,2012,18(18):157-159.
        [4]何剑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中若干问题的解决对策[J].广东电力,2011,24(5):100-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