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孙雨
[导读] 摘要:目的:分析低血压发生原因,为临床预防透析中的低血压提供依据,实施有效的护理。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威高血液净化中心  山东烟台  264100
        摘要:目的:分析低血压发生原因,为临床预防透析中的低血压提供依据,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 通过对我科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发生1988次低血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低血压以透析后3~4 h发生率高,通过给予高渗溶液,同时调整透析液浓度、温度和血流量,症状能迅速缓解。结论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高,采取个体化透析,密切观察病情,仔细分析原因,早发现、早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护理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最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尽管血液净化技术得到很大发展,但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依然很高,约为20%~50%,国内有学者报道其发生率高达50%~70%。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不仅引起头疼、虚脱、恶心、呕吐、腹痛 肌肉痉挛等不适,还可能降低透析充分性,有的患者因不能耐受而终止透析,从而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及生活质量。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是及时发现低血压的关键,现将我科2017年7月―2018年11月42例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7月~2018年11月在我院维持性透析患者42例,其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14~82岁,平均48岁;慢性肾小球肾炎25例,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病5例,痛风病3例,一般每周3次规律性血液透析,每次4小时,血透时间超过半年。经处理36例低血压恢复正常继续血透,4例低血压终止血透,下机后血压恢复正常,无一例死亡。
        1.2 原因讨论与分析
        1.2.1 血容量快速大量減少引起低血压 透析期间患者体重增加过多,干体重评估不准确,超滤速率过快,超滤过多,血管再充盈时间不足,导致有效容量不足,血压降低。脱水量与脱水率:脱水总量过多或脱水速率过快,使超滤率大于毛细血管再充盈率,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致使血压下降。
        1.2.2 透析液温度过高和钠溶度过低 透析液温度高皮肤肌肉等血管反射性广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引起低血压。使用了低于血浆钠溶度的透析液,导致血浆渗透压明显降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低血压。
        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器能激活补体,产生血管活性物质,使内源性缩/舒血管物质失衡,导致血压不稳定。
        1.2.3 透析中进食,使胃肠血管广张,导致血压下降。
        透析液中钠浓度过低及温度偏高:高钠增加血浆钠浓度,提高血浆渗透压[2],改善血管再充盈;低温透析35℃时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血压稳定。
        1.2.4 低蛋白血症,贫血,糖尿病,蛋白质摄入过少的患者。
        心脏功能异常:尿毒症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功能减退。有资料显示,长期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特别是舒张能力下降[3]。
        1.2.5 透析前使用长效降压药,在透析中服用大剂量或快速降压药。
        1.2.6 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膜可激活补体产生血管活性物质,使内源性舒血管物质失衡,导致血压下降。
        透析过程中进餐:进餐会使各种消化液分泌旺盛,消化系统血管床扩张,血量重新分布于消化系统,使外周体循环血量减少,致使血压下降。
        1.2.7 自主神经功能混乱:表现为超滤后期交感神经张力的反常降低,由于自主神经调节障碍,外周血管对交感神经刺激反应减虐,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诱发或加重透析低血压。
        营养不良及贫血: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容易导致血压下降。
        2 护理
        2.1 穿刺导管的护理
        终末期糖尿病患者透析成功的关键往往取决于血管通道,由于糖尿病存在包括周围血管在内的广泛血管病变,穿刺部位较易感染,这给选择和建立血管通道带来困难。糖尿病透析患者病情危重,水肿、心力衰竭明显,体表动静脉穿刺不易成功。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给予采用双腔留置导管进行透析。同时每次透析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一般用安尔碘由内向外消毒导管周围皮肤,消毒范围直径 > 5 cm,并消除局部的血垢,覆盖透气性较好的伤口敷料或无菌纱布后妥善固定。换药过程中仔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感染迹象,预防导管感染。
        2.2 置管创口护理
        据报道,插管一般在7~9d 内会产生细菌移位生长,因此精心的护理对预防感染至关重要。穿刺点有创固定虽可降低导管脱出机会,但因皮肤破损,易致细菌入侵。因此,每次透析前打开敷料及封管,注意观察创口有无出血、红肿、渗血和滑脱。由于碘伏具有组织脱水,促进创面干燥的作用。因此,可应用5%碘伏消毒创口,清除渗液或渗血,更换敷料,妥善固定;透析结束后导管动静脉端出入口用碘伏消毒后常规封管,最后用注满75%酒精肝素帽封盖,再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保持清洁,以防引起局部或全身血液感染。对于股静脉置管者,要求患者平卧及限制活动,以免造成插管部位出血或导管折屈,影响下次透析,同时教育患者做好大小便的处理,防止污染插管部位。
        2.3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动静脉内瘘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重要生命线。本组有 70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行透析时均采用动静脉内瘘。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伤口愈合较慢,血管条件较差和自身的其他特点,我们采取延长动静脉内瘘伤口拆线时间及延长动静脉内瘘启用时间,充分评估瘘管成熟程度,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及进针方法,提高穿刺技术,杜绝反复定点穿刺。在进行内瘘管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血液透析当天要求患者将穿刺部位洗净,穿刺时进行严格消毒,加强血液透析的感染管理,防止医源性感染。另外,对患者进行相关内瘘知识的宣教,内容包括指导患者注意保持动静脉内瘘一侧肢体皮肤清洁,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更衣,皮肤搔痒时不用力挠抓,以防抓破皮肤而引起感染;禁止在动静脉内瘘侧肢体透析性穿刺、采血、输液、测血压,同时叮嘱患者不穿紧袖衣,不抬重物,防止碰撞;增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保护动静脉内瘘的重要性,争取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透析治疗和护理。
        2.4 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
        2.4.1 心理护理
        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病程长,心理压力大,糖尿病患者存在多饮多食,而血透必须严格限制饮水等,这些都会使患者产生焦虑心理,因此应关心体贴患者,针对其不同心理问题,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解除其思想顾虑,并鼓励患者多锻炼,积极参加适当户外活动,以增强生活的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4.2 饮食指导
        指导糖尿病肾病患者合理摄取糖类,控制蛋白质及水、钠的摄取量,其对透析效果尤为重要。可指导患者选择含糖量较低的食物,将点心放在两餐中间摄取,进行正确的饮食分配,以控制血糖的水平。有学者认为,低血糖对患者损害远大于高血糖,因此主张血液透析阶段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 8.25~11.11 mmol/L,餐后2h 控制在11.1~16.5 mmol/L 较为安全。在蛋白质摄取量方面,如患者透析充分,蛋白质摄入量可达到1.2~1.4g/(kg•d),其中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占1/2 以上(如鸡肉、牛肉、鸡蛋等)。水、钠摄入量方面,针对高血糖患者口渴感比较强,容易饮水过多,且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水肿特点,要对患者反复教育其在透析期间要控制体重量增加的重要性,体重增加率要控制在标准体重的 3%~5%,每日总液体摄入量应严格控制在尿量 500~1000 mL。
        3结果
        42例血液透析患者均经采取相应护理及对症治疗后继续完成透析治疗。无不良反应发生。
        4结语
        透析性低血压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经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护士应采取个体化透析,并注意观察低血压先兆,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可以减少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52.
        [2]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23-130.
        [3]佐中孜,秋叶隆,庞宝珍,等.译.透析疗法[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1:177-180.
        [4]李小银,林芝,周凤婵,等.应用循证护理解决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实践[J].现代临床护理,2015,4(3):9-11.
        [5]詹亚梅,杨卫平,邱德文,等.人参汤对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2(11):65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