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温财经
[导读] 摘要:新常态下发展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也是互联网+绿色建筑发展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身份证号码:44142119870429xxxx
        摘要:新常态下发展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也是互联网+绿色建筑发展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互联网+绿色建筑”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设计思想、管理制度滞后、环境污染严重。文章提出,应贯彻环境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实施绿色设计、健全绿色建筑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废弃物管理,以促进互联网+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管理;可持续发展
        一、互联网+绿色建筑”与绿色建筑管理
        (一)“互联网+绿色建筑”内涵
        绿色建筑的新理念是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来的,在20世纪60年代初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ecology”研究。“绿色建筑”,就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符合生态发展要求,尽量用绿色资源和可循环再生资源。我国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给出的“绿色建筑”概念,就是最大限度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最大限度地减体废弃物对大气、水、生态循环、自然环境的破坏,营造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和良好的室内外环境,健康为主,适度舒适。绿色建筑的内涵包括:一是绿色建筑强调生活的健康、舒适以及安全。二是绿色建筑应适用于所有的建筑。绿色建筑不仅仅是指我们的住宅,而是包括所有的建筑体系。三是绿色建筑从建材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建筑的产生至拆除整个生命历程,都应体现出高效利用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资源和材料。四是绿色建筑应对环境影响值最小。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出现,绿色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互联网+绿色建筑”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应用价值。深刻理解“互联网+绿色建筑”的内涵,对于建立一个能较为普遍接受的、并对这项事业有所推动的“互联网+绿色建筑”管理模式既是必需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互联网+绿色建筑”的内涵包括:绿色建筑设计互联网化,绿色建筑新部件、绿色建材、新工艺、新型材料互联网化,绿色建筑标识管理互联网化,绿色建筑施工互联网化,绿色建筑运营互联网化,绿色建筑运行标识管理互联网化①。“互联网+绿色建筑”是应用互联术的出现,绿色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互联网+绿色建筑”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应用价值。深刻理解“互联网+绿色建筑”的内涵,对于建立一个能较为普遍接受的、并对这项事业有所推动的“互联网+绿色建筑”管理模式既是必需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互联网+绿色建筑”的内涵包括:绿色建筑设计互联网化,绿色建筑新部件、绿色建材、新工艺、新型材料互联网化,绿色建筑标识管理互联网化,绿色建筑施工互联网化,绿色建筑运营互联网化,绿色建筑运行标识管理互联网化①。“互联网+绿色建筑”是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强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注重以人为本,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新常态下发展绿色建筑,应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把绿色建筑很好地融入到周围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创        造友好和谐的绿色建筑发展空间②。
        (二)互联网+绿色建筑管理的内涵
        绿色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西方绿色运动的浪潮而将绿色一词套用到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绿色建筑管理就是将环境保护的观念融于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注重对生命、资源、环境的管理,在建筑生产过程中降低消除污染、节约资源,并推出能被新型绿色建筑产品及服务,同时扩大绿色市场份额,树立建筑企业形象,生产“绿色”建筑,出售“绿色”建筑,给自己留下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③。互联网+绿色建筑管理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从建筑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着手来控制污染与节约资源,实现“互联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互联网+绿色建筑管理要以人为本,才能实现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是实现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互联网+绿色建筑”要在设计、选材、施工、环境安排等方面高度重视,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要充分考虑建筑所处地域的特色,因地制宜,使建筑本身成为与周围地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与周围的生态环境相协调。“互联网+绿色建筑管理”不仅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排出的废气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方法集中分类处理,建筑施工要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强科学化管理,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要求,推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互联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理念尚未形成
        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企业“互联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理念尚未形成。现今建筑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的宣传未形成制度化、经常化,往往流于形式,建筑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员工对环境保护意识和互联网新技术应用绿色建筑意识还十分淡薄,“互联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还未引起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一些建筑企业的管理者仅仅从建筑企业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盈利为其主要目的,“互联网+绿色建筑”的互联网新技术应用建筑全过程需要资源和大量资金的投入,一些建筑企业望而却步,甚至是一些建筑企业“互联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尚未形成,建筑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员工更多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忽视企业的社会效益,忽视生态环境效益,使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不和谐,影响了“互联网+绿色建筑”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绿色建筑设计中缺乏绿色设计思想
        建筑企业在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过程中更多注重经济效益问题,更多考虑成本问题,缺乏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导致缺乏“互联网+绿色建筑”绿色设计理念,在雇佣设计人员时没有向其灌输生态环保理念,没有强化互联网新技术应用价值,绿色建筑设计中缺乏绿色设计思想,所以设计师及评估师在设计评估时只考虑到在建设施工时如何使成本费用最小化,没有运用IT技术、互联网技术将绿色建筑设计可视化和可比化,没有进行基于互联网+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时所用原材料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因没有实现互联网的可视化和顾客可感知价值,大都采用市场价格较低的原材料进行建筑,影响“互联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三)“互联网+绿色建筑”管理制度不完善
        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永恒不变的目标,建筑行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重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的综合考虑,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更需要具备优质的环境。

建筑行业“互联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由于制度不健全和监管缺失,导致政府对绿色建筑管理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力度不够,绿色建筑监管不到位,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不够,政府职能部门对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流于形式,监管部门对“互联网+绿色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施工等环节的干预度不够,导致绿色建筑管理质量下降,不适应“互联网+绿色建筑”的建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四)施工废物管理不善导致环境破坏
        建筑企业的建筑物建筑及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装修垃圾和工程凿土、拆迁弃土等没有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进行有效科学管理和分类,往往混杂在一起运往绿化带填埋。建筑企业施工后的装修垃圾的数量虽然很少,但是大部分都是不易溶解并旦具有一定的毒性的物质,没有应用“互联网+绿色建筑”的思想进行废物回收再利用,而是不经过有效处理就填埋,会对土壤和地下水带来污染隐患,这样建筑企业的建筑垃圾不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反而给环境带来了不良后果。施工废物管理不善,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破坏。
        三、互联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树立“互联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理念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生活的空间,同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即建筑的规划、设计、建材的生产和运输、施工、维护到拆除、建筑原材料回用的整个过程)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④。“互联网+绿色建筑”是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来建造低环境负荷下安全、健康、高效、舒适的环境空间,是人、环境与建筑共生共容、永续发展的新建筑模式。建筑企业要树立“互联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筑企业应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制定“绿色计划”,发动一场全员的、全方位的“绿色革命”,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带领员工学习和研究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学习绿色管理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珍爱人类生存的环境,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鼓励员工的环保行为,使环境、生态、绿色的“互联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二)“互联网+绿色建筑”实施绿色设计
        建筑企业在建筑设计阶段直至工程验收全过程都要贯彻实施互联网+绿色建筑的绿色设计理念,“互联网+绿色建筑”实施绿色设计。建筑企业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实施“绿色工程”,运用“互联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理念来指导建筑企业的工程绿色设计,建筑的新产品、绿色建材、新型材料、新工艺互联网化,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要求从产品设计开始,到选择原料、工艺流程和设备以及废物利用、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不断地技术革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源头上预防污染⑤。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选择可再生原料、可循环利用的原材料使用后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并实施清洁作业。运用IT技术将绿色建筑设计可视化和可比化,接受民众的监督。积极推广“互联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互联网+绿色建筑”要走出设计室,重视大众创新,通过不断地改善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进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化控制,对“互联网+绿色建筑”的绿色设计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审核和认证,摒弃不符合绿色环保、生态、节约理念的要素,为提高“互联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约束和条件。
        (三)健全互联网+绿色建筑管理制度
        “互联网+绿色建筑”管理制度是构建绿色建筑管理模式的关键和核心,应从不同层面来对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与设计,强化对管理者的权责问题,将权责问题落实到个人,一旦发生问题,可立即找到相关责任人,是“互联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互联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应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建立咨询机构,咨询机构可以与建筑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进行及时沟通,并为各个环节提供信息咨询和建议,进而构建完整的工程项目组织体系,一旦在组织体系某个系统脱节,应立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可提高“互联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效率,实现了权责的明细化⑥。政府部门应从管理制度着手,应制定“互联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施工验收标准、运营管理标准等内容,以增强“互联网+绿色建筑”管理制度的约束力。
        (四)加强对施工废弃物绿色管理
        建筑企业建筑施工时采取无害化措施,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使用绿色建材产品;未来的“互联网+绿色建筑”施工过程由互联网进行严格监管,就像建造汽车那样,整个过程由互联网进行严格监管,建筑生产商、施工现场、建筑监理等“无缝”联结,使整个“互联网+绿色建筑”施工绿色管理系统达到零库存、低污染、高质量和低成本。建筑企业管理人员要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增加绿色建筑施工整个过程民众参与、互动和可视化,加强对有毒有害建筑固体废物的管理,将有毒物质、不可溶解物质有效分类,加大施工废弃物监督力度,进行科学有效处理。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展示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认证。通过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都取得成效。如减少了能耗、物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气
        四  结束语
        未来的绿色建筑要拥抱互联网,“互联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优化与完善“互联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管理模式具有必要性和实践应用价值。为了提高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绿色建筑”管理水平,把互联网最新的虚拟空间技术与精心设计的绿色建筑紧密地结合起来,提升、优化和创新互联网+绿色建筑发展技术,对“互联网+绿色建筑”技术进行不断的革新与升级,建立健全“互联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政策,提高对“互联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管理的责任意识、重视度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以人为本,提高“互联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管理的质量和效益,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季生平.新常态下建筑企业发展的思考[J].上海建设科技,2015(05):67-69.
        [2]申琪玉,刘荣英.建筑企业要大力推行绿色管理[J].建筑经济,2004(08):51-53.
        [3]谭晓宁.城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讨[J].山西建筑,2010,36(01):352-3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