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远分公司 511500
摘要:对于热带地区的石灰石风化而言,化学风化较为常见,物理风化程度较弱,由于石灰岩的化学成分不同,及其裂隙程度不同,致使石灰岩被风化的速率不同,由此形成的风化面极为不规则,比较容易形成软弱层及溶洞等。本文对石灰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对分化残坡积土的工程地质特点进行了阐述,对石灰岩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要点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帮助到相关人士。
关键词:工程地质;天然浅基础;地质勘察;端承桩基础
引言:石灰岩实质上就是一种沉积岩,广泛分布于我国南与西南一带,我们广东粤北地区更是其中。石灰岩中含有的物质较为活跃,对于热带地区来说,该地区降雨量较为丰富,地下含水量较多,再加上大气温度较高,由此石灰岩极容易产生化学风化,与化学风化相比来说,物理风化的效果较低,时间不断递进,进而形成喀斯特地貌。由于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促使灰泥岩发生移动,由此产生形成种类不同的盐岩,其结构构造也不同;坡积土含水量较多,且变化幅度较大,裂隙面多为滑动,坡积土吸收水分的速度较快。
1.石灰岩的沉积成岩机理与化学成分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在含有多种生物,及含盐量较高的环境下,碳酸盐岩极容易沉淀成岩。当藻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时,随之产生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产生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结果导致灰泥处于饱和状态,灰泥进而被凝聚;另一方面,灰泥质有着丰富的来源,如生物尸体及生物磨蚀等。由于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地形、水流动力以及物质补给等,促使灰泥岩发生移动,或者是其它物质渗入灰泥岩中,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而形成不同种类的碳酸盐岩,其结构构造也不同。对于石灰岩的化学成分而言,其主要是氧化钙、氧化镁以及二氧化碳,其次是三氧化二铁、二氧化硫、三氧化二铝及二氧化硅等,由于化学环境的不同,这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因此而不同,进行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比如白云岩及石灰岩等。
2.分化残坡积土的工程地质特点
对于分化残坡积土而言,其工程地质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坡积土含水量较多,且变化幅度较大,甚至其水量可达60%;裂隙面多为滑动;一般而言,坡积土的空隙值介于0.8到1.25之间,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将水脱完,吸收水分的速度较快;含有多种粘土矿物,比如蒙脱石及伊利石等,具备一定的膨胀能力,其膨胀率达不到有关指标,通常情况下,其膨胀率介于15%到25%之间;具备下部柔软上部坚硬的特点,具体而言,上部脱水速率较快,土质坚硬,或者是上部长时间处于暴露状态,进而形成硬塑状,下部处于地下水位,含水充足,土质呈可塑状,或者是下部长时间处于水位状态,进而形成软塑状。对于灰岩分化残坡积土而言,处于凹陷处的土体大多数呈现软塑状,或者处于基岩面上方1到3米范围之内的土体,多数呈现流塑状,由于这些土体的承载能力较低,进而形成软弱土夹层。对于软弱土层而言,厚度较小的情况较为常见,对于厚度较大的软弱土层分布情况而言,受到断层构造及地层层位的影响。
3.石灰岩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要点
一般而言,不同类型的石灰岩,其地质质量也不同,在对不同基础类型的石灰岩进行勘察时,要注重勘察的针对性及侧重性。开展地质勘察,能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依据,能为地基施工提供保障。对于地质勘察工作而言,不仅要查明地基基础相关参数,而且要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类型,比如石芽、溶洞及软弱土夹层等,要查明地质的分布规律,要查明地质的发育程度,由此提出合理的选型方案,对于不同的勘察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技术要求。对于石灰岩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要点而言,主要包括天然浅基础、桩基础以及基坑及边坡等,接下来主要从这几方面进行探讨,以供参考。天然浅基础:对于石灰岩分化残坡积土而言,其具备较好的承载能力,一般而言,其承载能力大于200千帕,对于多层的坡积土而言(一般为八层到十层),当建筑物的荷载能力小于3500千牛时,在这样的情况下,常使用天然浅基础,比如条形基础以及独立柱基础等。因为这种天然浅基础具备较差的沉降能力,在对其进行勘察时,要查明水平方向上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要查明竖直方向上力学性能的情况,以及查明土洞的分布情况,如土体的厚度不大,要查明土夹层的相关参数,比如土夹层的厚度及力学性能等。
桩基础:对于桩基础而言,端承桩基础是其主要内容,对于地质勘察而言,查明基岩面及基岩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基岩的埋入深度能直接决定桩的长度,基岩面的起伏坡度能直接决定桩端的入岩深度,基岩是否完整能直接决定桩基的稳定能力及承载能力。对于地质勘察而言,基岩的完整性及其平整度是主要内容。通常情况下,石芽及溶洞是相继形成的,由此形成的岩面形态较为复杂,比如溶洞及倾斜岩面等,为确保桩的质量满足相关标准,嵌岩深度要高于现行规范要求。若在对溶洞及风化地段进行勘察时,嵌岩深度达不到要求,极有可能导致桩基础失去稳定性,或者是不能明确溶洞及风化地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同样不能保障桩基础的稳定性。为确定勘察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在进行场地勘察之前,要充分了解地质类型,及地质不良程度等。基坑及边坡:在地质勘察过程中,要注重查明土体相关参数,比如土体的膨胀率及其抗剪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查明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及地表水的排泄条件。在勘察报告中,要提示在施工时,开挖面不易暴晒失水,或者是开挖面不易水泡软化。
结论: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开展地质勘察,能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依据,能为地基施工提供保障;对于地质勘察工作而言,不仅要查明地基基础相关参数,而且要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类型;通常情况下,石芽及溶洞是相继形成的,由此形成的岩面形态较为复杂,比如溶洞及倾斜岩面等,为确保桩的质量满足相关标准,嵌岩深度要高于现行规范要求;不同类型的石灰岩,其地质质量也不同,在对石灰岩进行勘察时,要注重勘察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李鼎强.上履松软地层的浅覆盖石灰岩地区勘察设计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城市勘测,2018(02):160-163.
[2]李明高.石灰岩地区的工程地质特点与岩土工程勘察[J].西部探矿工程,2019(0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