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刘礼深
[导读]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用,是基于城市常年地表不透水面积比例的急剧增大,同时雨水下渗透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等等原因,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的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用,是基于城市常年地表不透水面积比例的急剧增大,同时雨水下渗透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等等原因,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的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园林;
        一、海绵城市的现状、理念及优势
        (一)海绵城市的理念
        “海绵城市”理念主要是指基于环境的变化影响,城市能够拥有海绵一样的弹性,能够面对各种自然条件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等问题,降低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海绵城市”具有吸水、蓄水、渗水等功能,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通常是人工方法与自然渠道的有效结合,以保证城市的突出特色,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城市雨水。在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运用海绵城市的理念,不仅使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有助于增添城市风貌,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起到了重要积极作用。
        (二)海绵城市理念的优势
        海绵城市理念不单单是城市防洪设计的方法,它还是现代城市园林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设计中,能够被得到广泛应用,并不单是为了解决内涝问题,其自身的优势很多,它能够在充满现代化气息的都市中点缀一抹大自然的色,同时,还能够还为城市园林艺术设计提供了设计场地。
        (三)海绵城市的现状
        海绵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生态问题,要以生态环境为优先。利用自然和人工的方式,将海绵城市理念合理应用于其中,进行有效结合。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在应用过程中,在保证城市中的排水防涝没有影响的状态下能够进行最大限度的部分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工作,通过利用雨水资源,使周围的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保护,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园林设计服务中,其服务对象已经扩展到整个大地上生物中,可以说,它已经起到了多个生态互相作用,形成了人类和生物的互相作用与互相影响。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目前,国内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通常主要采用净化、蓄留、利用、排放等技术方式。而城市园林景观中主要运用滞纳、渗透及蓄留等方式,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内容:①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根据园林所在区域绿地类型,例如公园绿地、生产绿地、以及防护绿色等类型,构建与之相适应低影响的开发策略。②根据海绵城市设计要求,选择与海绵城市相匹配的树种。部分绿地存在水淹地带,因此在设计城市园林景观时,需要重点考虑栽植地的水位因素,尽可能选择耐水性较强的乡土树种,不但要保证树种的成活率,满足该绿地类型的种植需要,而且还要突出园林景观的特色,以此打造出稳定的景观效果。③基于部分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等较为优越的城市,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河流、湿地等因素,经过一番细致的考量,打造出符合城市自身特色的湿地公园,充分发挥湿地的调蓄作用。此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用高山理念,不仅突出城市建设特色,创造城市亮丽的景观,而且满足了城市居民的休息娱乐需求。
        三、“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分析
        (一)“海绵城市”城市绿地与广场中的应用
        1.城市绿地的海绵方案:①在选择城市公共绿地的过程中,应当重点“以收集和入渗为主、调蓄和净化为辅”的原则。②在海绵设施的选择过程中,需要结合绿地布置的功能与用途而定。③如若以观赏为功能的绿地,在其设计的过程当中,根据当地绿地的实际情况,可选择雨水湿地、生态树池等,如若以游憩为目的进行设计绿地,此时可选择生物停留池、下沉式绿地。通常,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主要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场所,为城市居民提供观赏服务。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城市居民的观赏与游憩功能外,还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类型、降雨特点等,实现绿地功能与绿地范围的结合,提高园林景观绿地设计的质量。并且在相关植物的选择过程中,同样要根据园林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而定,确保园林景观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2.广场的海绵方案:①在市政广场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广场的功能。通常情况下,市政广场主要为城市居民组织活动所用。因此市政广场尽可能具备绿地较少、硬质铺装等特点。但在海绵设计的过程中,在保证市政广场设计特点的基础上,还需要注意不得影响交通正常运行,切勿破坏广场的整体性。在进行透水铺装时,渗透式路面往往是最为理想的选择方案,这种铺装形式主要运用到行车道、广场以及人行道方面,如图1所示。所谓的渗透式铺装形式主要用于缓解积水问题,尤其在雨季表现得较为明显,这也是当前市政广场的最佳选择方案。但是,渗透式铺装在市政广场中的应用,还需要根据景观园林的地势、地形地貌而定,尽可能地发挥出透水式铺装的优势,避免出现雨季积水等问题出现。②市政广场的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选择收集利用为主,线性排水方式为辅的原则,广场雨水径流通过线性排水沟进行汇流,引入周边绿地海绵设施。③在设计市政广场时,其周边的绿地还需要与道路等相结合。
       
        图1 渗透式路面
        (二)“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雨水花园应用
        雨水开发利用一直是各界议论的重点课题,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关注。雨水花园建设是实现海绵城市的重要途径,按照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雨水花园是有效利用城市雨水节约资源为目的。雨水花园可以改变地表径流,建设雨水集蓄渗透等设施,如连续的溪水和跌水,包括各种堆石和水池等,在水池或堆石中种植水生植物(如水草),植物的根部和植物的土壤可以有效过滤和沉淀雨水,这样既解决了雨水净化问题,同时还营造了花园景观。
        雨水花园从上至下共分为六部分组成:蓄水层、覆盖层、种植±层、人工填料层、砂层、碌石层(见图2)。其设计主要是以渗水为目的,因此在选择土壤时需要注重其透水性,选择透水性良好的土壤建设建造雨水花园。
       
        图2  典型雨水花园示意图
        (三)下沉式绿地设计
        下沉式绿地的整体结构大致可分为上部绿化植物和下部各种材料层。从上到下,下沉式草地的各层可分为植被层、植被种植土层、砂石层、吸水树脂层、碎石层、渗管层和土锥层。具体来讲,土锥层主要由许多混凝土锥体组成。每个混凝土锥体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混凝土锥体周围设置透水砖。渗流管层由多条平行于地面的管道组成,通过这些管道将相邻的两个混凝土锥体连接在一起。同时,这些渗水管的两端都是封闭的。雨水的循环主要通过地表的土工布来实现。在下沉绿地附近设置蓄水通道。在蓄水渠底部设置合流渠。蓄水池通过合流渠与雨水收集井相连。雨水收集井上还设置了多条灌溉管道。灌溉管的一端与喷头连接,另一端与水泵连接。水泵启动运行后,地下自然条件得到改善,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植被种植的土层中,实现植被的自然灌溉。
        用于吸水的树脂层还包含几种结构,通常由几个垂直板组成。在每座竖立板的中间设置许许多多蜂窝孔,然后将吸水性能好的树脂球放入其中,在竖立板的末端包裹两层土工布。树脂球的精华是通过制作水晶泥获得的。集水通道的周围墙壁由过水砖构成。集水渠顶部还设有格栅板。在集水槽周围重新设计了渗水管,渗水管的另一端与路基下部连接。
        四、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综合利用生态做好防旱防涝强化城市保障功能越来越重要。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城市排水问题。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充分重视海绵城市的概念。根据城市绿地类型、自然条件、地形等,选择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尽量发挥海绵设计理念的应用优势。它不仅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功能,而且有助于提高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总之,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和推广,为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雨水管理和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城市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陶涛.低碳理念的园林设计探讨[J].现代园艺,2016(06):70-71.
        [2]张艺.浅析平面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产业,2016(01):175.
        [3]周小明.浅析如何将人性化理念应用到园林设计中[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5):81-82.
        [4]刘龙.园林设计中色彩的运用[J].设计,2016(15):84-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