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媒体融合背景下德钦县新闻编辑记者的挑战与机遇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那瓦拉木
[导读] 摘要:2016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中国共产党德钦县委员会融媒体中心  云南迪庆  674599
        摘要:2016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这为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推进县级媒体转型升级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德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事业,于2018年3月借机构改革之机,成立中共德钦县委员会融媒体中心,这让德钦县融媒体中心进入了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媒体生态。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编辑记者;挑战;机遇
        中共德钦县委员会融媒体中心建立了新的传播格局,以“继承、创新”为理念,以发展为前提,以扬优为手段,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从而为“我”所用,为“我”服务。德钦县融媒体将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个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科学方法,是在办台实践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为。那么在这样一个媒体运作模式前,作为运作主体的“人”---新闻编辑记者,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和机遇。
        一、新闻编辑记者遇到的挑战
        (一)能否打破固有观念的挑战。德钦县曾经的广电人习惯了事业体制的“襁褓”,受行业准入门槛高的政策保护,什么时候都会有口饭吃,总有一份“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淡然。基于人人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优厚的福利,大家便逐渐进入一种舒适区而不愿打破它。这使新闻编辑记者缺乏主导性,新闻编辑工作变得按部就班、流于形式。采访被安排、编辑为完成、播出无反馈是县级电视台过去常见的现象。而德钦县融媒体中心成立后,在整个新闻编辑记者当中似乎产生了一种“鲶鱼效应”,这个看不见的鲶鱼便是媒体融合之后的新环境带来的新压力,这个压力打破了过去熟悉环境带来的安逸与舒适,由此产生的危机感,迫使大家渴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融媒体的发展,相当于广播电视行业的一次淘洗,这一次淘洗将劣的差的被淘洗出去,留下来的便是优的胜的,德钦县融媒体中心的成立更加凸显出此行业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二)能否熟练运用新媒体平台带来的挑战。德钦县融媒体中心成立后,上级领导要求运用“七彩云”“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将德钦县的时政消息、民生新闻等从“单一生成”向“多元出品”转变。这对新闻编辑记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过去新闻编辑记者只需要具备基本的摄像、撰稿和编辑能力,而现在同时要求学会利用新媒体平台,将新闻消息或是以图文形式推送,或是以视频形式推送,保证第一时间将德钦县的重要会议、重要领导下乡视察等新闻消息推送出去,同时通过邮件发送形式将素材上传至迪庆州广播电视台,让更多的人看见并了解德钦。与此同时,随着渠道增多,受众面变得广泛了、关注度升高了,对新闻记者的自身要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从视频摄像画面、文稿写作水平还是对新闻素材的时效性、记者本人对新闻的敏感度和自觉性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三)能否进一步丰富节目内容带来的挑战。德钦县融媒体中心的新闻节目内容多为时政消息,领导视察、会议、宣传活动等,而民生新闻及具有文化趣味的节目则少之又少,这也是只有少数人关注德钦新闻的一大原因。

编辑记者的被动与网络覆盖面的狭窄,节目内容的单一与受众面的窄小,使得新闻编辑记者与民众产生了距离,新闻编辑记者的“四力”无法充分被挖掘,媒体与受众间产生了看不见的距离。然而在各种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当今,德钦新闻不仅受众面变得广泛了,而且受众的年龄段从老龄化逐渐向年轻化发展,人们通过电视、微信、微博等各个渠道接收消息,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渠道进行反馈点评,进行监督。借这些平台拉近了新闻记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新闻记者也可以通过这些渠道收到更多更好的意见建议,同样对新闻播出的质量、时效性、节目的丰富度也不自觉地产生了更严格的要求。一条新闻能不能被许多人关注,能不能实现新闻本身的价值,能不能出产更多丰富的节目内容满足观众当下的需求、能不能避免涉及敏感问题而引起舆论哗然等等是当下德钦县融媒体中心编辑记者思考的问题。如何提高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关乎他对一条新闻赋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也成为了融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带来的挑战之一。
        二、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带来的机遇
        (一)渠道多样,增加便捷。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完美诠释了“互联网+”的功能,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而新媒体的发展将新闻的传播速度发挥到极致。这样的条件给德钦县融媒体编辑记者带来了改变自我、提升技能,制作出优质的新闻宣传片、专题片、短视频等的机遇,将德钦县的优秀人文历史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德钦、了解德钦、向往德钦。以2019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初期有关新闻消息的发送量和覆盖度为例,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通过“七彩云”“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在央视客户端、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上发布的有关习主席在云南考察期间的动态消息以及疫情发生的实时情况、如何预防感染新冠肺炎疫情等消息第一时间进行发布,应州委宣传部的指示要求,转发率达百分之百。此举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为德钦县融媒体中心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这也充分表明渠道的多样化使新闻消息的发布变得更加便捷,受众获取新闻消息的通道则畅通无阻,媒体记者再也不需要为新闻发布渠道单一、受众面窄小而忧心忡忡。
        (二)一人分饰多角,促使打造全能人才。迪庆州委宣传部部长孔维华莅临德钦县融媒体中心调研指导工作时强调,“县级融媒体基于人才资源匮乏,编制不足等现实问题,融媒体中心要积极打造内部全能型人才,县级新闻编辑记者要有摄像、出镜、编辑、推送等一人完成多个工作的能力”。孔部长的讲话激发了德钦县融媒体中心编辑记者从“单一”能力向“多栖”的转变热情,融媒体中心编辑记者先后两次积极参加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的“七彩云”平台操作培训会,并在培训会上交流探讨,发表观点,他们抓住机遇,通过培训、自学、实践经验等来促使提升自我。目前,德钦县融媒体中心编辑记者不仅具备采编播的能力,而且基本掌握新媒体平台的操作运用技能,在必要条件下为满足行业需求,一人分饰多角做好了充分准备。
        (三)进一步壮大主流宣传,夯实舆论主阵地。德钦县融媒体中心的成立,能够使媒体导向更加明确,党管媒体的属性更加显现,主流宣传的进一步壮大,拉近了党和人民之间的距离。抓住机遇,结合德钦实际融媒体中心在保证德钦新闻的正常播出和发布情况下,先后录制十四期“脱贫攻坚大家谈”、十二期“守护梅里  全民战疫--《同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德钦在行动》”访谈节目以及《德钦美食》短视频介绍藏民族的美食文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做到了舆论引导不偏不倚,宣传思想及时有效,民族文化传播到位,为融媒体中心今后开展工作、丰富节目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记者不再是单一的报纸记者或电视记者,职责多了,任务多了,但角色没变,始终是优秀新闻作品的生产者与传播者,只有因势利导、勇于创新、不怀旧、不守旧,才能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媒体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德钦县融媒体中心编辑记者将抓住机遇,勇敢面对挑战,不忘作媒体人的初心,奋力前行,努力成为德钦县媒体融合发展之路的奠基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