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措施 杨磊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杨磊1 朱亚楠2 刘权漪3
[导读]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能源紧缺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再加之人口麦义量的不断增加给能源资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1.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锦州供电公司北镇分公司  辽宁北镇  121300 2.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阜新供电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数据中心)  辽宁阜新  123000 3.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锦州供电公司黑山分公司  辽宁黑山  121400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能源紧缺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再加之人口麦义量的不断增加给能源资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电力工程技术在电力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转型,基于智能电网建设的背景下,该技术的使用还应当加大开发力度。本文对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工程;应用措施
        1智能电网建设的特点及作用
        1.1特点
        1)交互性。与传统的供电网络相比,智能电网能够实现与用户的有效交流,帮助电网工作人员及时获取用户所反馈的信息,进而对电网工作进行合理改进,使电网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可靠性。与传统的供电网络相比,智能电网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气候环境,使电网运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从而保证电网传输过程的稳定性。3)经济性。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各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借助智能电网能够对电力资源进行深入分析,保证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使我国人民对电力资源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4)绿色环保性。在智能电网的运行过程中,既能够实现对电力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电力资源的浪费,也能够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减少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为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2作用
        1)智能电网建设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逐渐枯竭的问题受到我国各个行业的广泛关注,对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提出了严格要求,且资源利用过程不能造成过大的环境污染问题,使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保护。而智能电网就能够实现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2)智能电网建设对提高网架质量及生产水平的影响作用。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要求网架结构强度达到规定要求,使网架质量要求及生产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保证智能电网建设质量,使电网运行安全得到保障。3)智能电网建设对资源合理配置的影响作用。在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要求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等不良情况。通过智能电网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使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也能够降低电网工作的难度,使电网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2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2.1智能用电计量技术
        用电是智能电网的运行终点,一般在传统电网运行过程中,用户只能借助电表数据来了解用电量,但是电表数据的准确性不足,且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生活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用电计量技术,能够对用户的用电量进行准确计量,在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达到要求的同时,使供电服务的整体效率得到提升。也就是说,在智能电网的运行过程中,用户能够随时获取用电量,使用户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2电网质量优化技术
        为保证智能电网整体运营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需要保证电能供应的质量,通过电能质量优化技术使电能输送过程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得到保障。在应用电能质量优化技术的时候,主要就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的电能质量进行区分和等级划分,以此建立出具有实用性、科学性的电能质量评估体系。

在电力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过程中,需要对用户要求的电能质量、用电接口的经济性能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之后将经济等级、技术等级作为电能质量评估等级的基本准则,对不同的电能等级采用不同的改进措施,使电能供应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根据以往电能质量优化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技术,比如直流有源滤波技术、自适应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等等都是比较常用的技术,对降低电能输送过程的成本有着较好的积极作用,使电能供应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2.3智能配电预警系统
        配电预警系统对保证电力供应系统的安全运行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若是配电预警系统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难以及时解决电力供应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势必会影响到电能运输的正常进行,对我国人民的日常用电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在进行电力工作时,需要重视对配电预警系统的完善,使其能够满足电网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的要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电网运行信息、电网运行线路及沿线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能够为电网运行维护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使电网运行安全得到保障。在完成配电预警系统的优化和完善之后,需要利用计算机设备对系统获取到的数据信息进行保存,并构建完善的信息库,通过自动化技术对电网运行进行监控,便于及时发现电网运行过程中的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使电网运行维护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5]。
        2.4在电源中的应用
        针对客户的用电要求来说,应当采取各式各样的电子设备科学设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通常情况下,在对智能电网进行施工时主要使用以下几种电源:其一,直流电源;其二,恒定电源;其三,交流电源。我们都知道,不同电源应当使用到指定的电源供应当中,比如在智能电网中可以使用直流电源对相关电池做好充电工作,假如存在大型设备时,那么尽可能以高频开关电源为主。不仅如此,在对电网运作情况进行实施监控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设备的具体型号来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电源。
        2.5在输电过程中的应用
        输电线路在实际运作时,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线路自身存在问题,很容易导致输电线路出现故障,致使电网在实际运作期间的安全性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其中发生次数最频繁的是输电线路遭到雷击的侵害,电网系统发生跳闸,给输电线路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了能够妥善处理这一问题,相关部门运用了防雷手段,增强了相应的保护装置,尤其是针对某些偏僻的地区,结合当地土地的实际状况,使用降低塔杆接地电阻的措施,以此来提高输电线路的抗雷水平川。一般而言,在对电网工程项目施工时主要使用以下两种技术:一种是谐波抑制技术;另一种是无功补偿技术。合理运用以上这两种技术就可以确保智能电网的顺利运作,继而为增强电网运行时的可靠性提供应有的保障。当电网运作时间产生较大容量,且输送线路比较长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尽可能以新型装置为主,比如晶闸管变流装置,相关技术人员通过设置逆变阀两边为接受以及输送电形式,通过上面的设置能够大大加快电网运行的脚步,为其运行的安全性打下扎实的基础。
        结束语
        智能电网建设是我国电力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为保证智能电网建设的目标得以顺利完成,需要积极加强电力工程技术的研究,将其合理运用到智能电网建设中,使智能电网建设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为实现电力工程技术与智能电网系统的有效融合,需要充分认识到智能电网在我国供电网络中的作用,对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进行梳理,以保证我国电力供应网络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柴森.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8,25(12):134-135
        [2]李倩云,侯志伟.机电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11):161-162.
        [3]孙秀岩.基于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30):186-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