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中的制药分离技术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冯蕊
[导读] 摘要:药品研发作为民生体系发展的根本,其直接关乎着各类疾病的治愈效果。
        身份证号码:12010619821206xxxx
        摘要:药品研发作为民生体系发展的根本,其直接关乎着各类疾病的治愈效果。从近年来药品行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地位来看,亚健康、环境恶化、病毒等所带来的疾病极大拓宽医药行业的发展规模。为增强药品本身的功能属性,应采用合理的制药工艺,令药物产品本身具备较大的效用价值,进而提升药品的质量,满足用户的用药需求。鉴于此,文章重点针对制药工程中的制药分离技术控制要点内容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制药工程;制药分离技术;控制措施
        1导言
        制药行业是我国一大重点行业,药品的安全问题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制药工作的流程相对复杂,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分离萃取环节。制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制药企业可以使用的分离技术类型也在不断增多。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操作步骤及应用优势,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2制药工程特性概述
        药品制作过程涉及化学技术、药物机理、工程学等领域,在市场的导向需求下,药物研发人员依据需求特性,对药物产品自身的发生机理进行多维度研究,得以精准地解决问题。从国际市场体系来看,技术研发一直是制药工程的主要发展动力,在资金项目的支持下,研发项目的成功将为制药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令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注入新药品研发中,以此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令制药体系质量逐渐提升。在制药工程中,制药分离、材料生产等作为药品生产的重要基准,在科学性参数基准限定下,药品本身的属性将在可控范围内,以保证整体制作精度与质量可与预期研发需求相契合。制药分离主要是将合成药品产物进行组分分离,以得出更高精度的物质,以提升药物产品质量;材料生产则是以原材料为主,通过合成、催化、提取等形式,来制定药品混合物,以供下一步分离技术的实施。
        3制药工程中的制药分离技术控制要点分析
        3.1超临界流体分离操作要点
        该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利用专业的机械设备完成物质形态的转化。比较常见的是气体和液体之间的转化,在转化工作完成后,再通过分离萃取技术就可以达到制药分离的目的。从经济成本和实际使用效果的角度来看,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萃取剂是二氧化碳,它是大气中主要的气体成分,不仅可以降低经济成本,还可以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生成有毒有害物质而影响技术人员的身体健康,这是制药分离工作中员工关注的重点问题。
        在制药工程中选择合适的制药分离技术时,超临界分离技术以操作流程安全稳定的特点,受到了工作人员的青睐,成为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分离技术方法。但是从实际使用效果上来看,一些药物成分中的化合物含量较多,或者分子数量较多,单一使用一种萃取剂无法达到良好的分离效果,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技术人员应结合工作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和整理不同药物成分的萃取要点,了解市面上不同种类萃取剂的功能特点,结合工作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3.2固液萃取分离技术
        药物原料属于多组分物质,为进一步对原料进行分离得出纯化物,可依据原料的分离特性将其置于液体溶剂内,此时原料内的部分可溶性物质将融于液体溶剂之中,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分离操作得出纯净物质。如需获取溶剂中的分离物质,可通过萃取工艺来获得纯化物质,如需对溶剂中固体物质进行获取,则仅需经过烘干处理便可得到。固液萃取分离技术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如水作为一种常用溶剂,人们在冲药剂、茶叶、咖啡时,可将物质中含有的有机成分充分与水融合。在进行固液萃取时,一般应先将物质物料进行研磨,在粉末、颗粒状态下,令物料与溶剂之间的接触面增大,以此来提升溶解效率。如原料中的分离固体属于不溶特性时,则溶剂、溶质之间的细孔将呈现出不均匀比例,进而降低溶质的溶解效率,而在粉末状态下,溶质本身的扩散间距减小,可增强原料自身的萃取效率与萃取质量。


        为确保固液萃质量,应选取溶解度较高的原料,且各溶剂沸点应呈现出较大的偏差性,以方便后续的萃取以及回收等。同时为尽量避免溶解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应适当降低溶质本身的扩散系数,减弱溶剂本身的扩散效率。在对溶剂选取时,应以经济适用性原则为主,在保证无毒无害的前提下,减小价格的产出比率。在实际溶解过程中,为加快溶解效率,可适当地对溶解环境进行加热处理,增强溶质的扩散效率,但应对温度进行有效控制,以防止物质本身在温度介质下发生机理突变现象。
        3.3反胶团生物分离操作要点
        从实践经验来看,反胶团萃取的本质仍然是液-液有机溶剂的萃取分离。不过,其需要利用表面活性剂形成反胶团,在有机相中产生分散的亲水微环境。然后,观察生物分子是否被消除,就可以顺利完成药物的溶解工作。如果存在一些固体物质无法被溶解的情况,则需要采取物理分离措施,将这些固体物质去除,这是整个工作流程中的难点。
        反胶团生物分离的兴起时间较晚,还有些技术操作环节有待完善,容易出现分离不完全的现象,无法保障药品的质量,且对技术人员的操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应用这项分离技术之前,制药企业必须要对技术人员进行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专业工作能力。要求员工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优化技术操作流程,提高制药分离效果,确保制药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
        3.4流体萃取分离技术
        流体萃取分离技术是以气体为主要分离机理,在温度较低的密闭环境下,气体所受外界压力逐渐加大时,则将自动转变为液体,且如温度呈现出上升变化时,气体产生的液体效率也将逐渐加大,待温度高于气体液化临界点时,产生的液体将呈现出临界状态。从原料物质组成成分来讲,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等都存在一个反应临界点,如温度、压强等,在达到相应的临界点时,物质状态也正处于一个临界变动区域,在临界点以内,物质呈现出气态、液态,超出临界点时,则物质本身处于气态、液态并存的现象,此时则为流体临界状态。流体萃取技术具备气体的穿透性、液体的溶解性与密度性等,其在萃取分离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
        一般情况下,流体萃取分离技术的反应溶剂是二氧化碳,此类气体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且无毒、无害、水溶性适中,制备机理较为简便,可有效防止物质本身的氧化反应。二氧化碳作为萃取剂,可对原料物质内的分子进行有效溶解,在内部极性基团的簇拥作用下,可对待分解物质进行高分子离析,但如果物质内的高分子含量较多时,则将严重降低整体萃取效率,如在对中草药物质进行分离时,需在溶剂基体中添加第三成分,以形成混合型溶剂,进而增加物质的溶解效率,此类第三成分一般称为夹带剂。
        3.5沉析分离技术
        沉析分离技术是将溶剂作为反应基体,通过溶质与溶剂的融合,将待分离物质融于溶剂中,而分离的固体杂质则将沉落到溶剂底部形成沉淀。此类技术在施行过程中,需对溶质内各分子结构差异进行判定,然后依据分子特性来选取一定量的溶剂,有效分解物质内的各组分,得出精度原料。
        4结束语
        总之,想要开展制药分离工作,除了要保证技术人员具备专业的工作能力,能够科学结合药物成分及制作要求,选择应用效果最好的技术方法,还需要制药企业不断结合经验,分析不同分离技术的应用优势及不足,拟定科学的技术优化方案。应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以及国家制药安全和卫生管理的相关条例,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确保制药分离技术应用价值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徐红霞.制药工程中的制药分离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3):21.
        [2]刘浪.制药工程中的制药分离技术[J].西部皮革,2017,39(10):27-28.
        [3]张轲.制药工程中制药分离技术发展[J].化工设计通讯,2019,45(03):193+215.
        [4]张景双.制药分离工程发展现状[J].化工管理,2014(12):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