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施工及植物养护技术分析 肖利平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肖利平
[导读] 摘要:园林工程的建设和施工是一项集生态效应、经济效应以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工程项目,在降低城市环境污染、减少城市噪音、改善城市生态平衡的同时,还能提升城市绿化形象,使得生态环境和城市经济和谐发展。
        身份证:15262819860815xxxx
        摘要:园林工程的建设和施工是一项集生态效应、经济效应以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工程项目,在降低城市环境污染、减少城市噪音、改善城市生态平衡的同时,还能提升城市绿化形象,使得生态环境和城市经济和谐发展。以园林植被的栽种和养护为主的园林工程项目是提升园林绿化覆盖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园林工程对城市影响作用大小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进行园林工程施工和园林植被的养护过程中,应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养护技术,以期体现园林工程建设生态价值、观赏价值和人文价值的作用最大化。
        关键词:园林工程;植物养护;施工技术
        1导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以城市规划为基础,对园林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对美化城市市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植物养护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包含诸多要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就此展开论述。
        2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及植物养护管理特征
        第一,系统性。园林工程建设包括种植绿化、建设道路、建设园林景观灯多项内容,园林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学、生物学、美学灯等多门专业,工程的施工养护管理还要考虑到园林、城市位置、交通等多方面,所以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统筹协调才可以完成。第二,长效性。园林工程和普通的建设工程并不完全相同,包括园林工程建设和后期的养护管理,前期包括对植被的栽植和对景观的规划,建设完成之后,还要不断的养护管理,从而保证植被的健康生长,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针对园林工程的这一特点,必须要有长效的管理,从而充分保障园林工程的建设。第三,复杂性。园林工程施工复杂,范围广阔,包括对整个城市的规划、绿化广场的建立、公园的设计,除此之外还包括绿化带、街头绿地的设计,而园林工程养护管理又包括植被修剪、病虫害防治、清洁保护等任务,工作也较为复杂。施工过程强调景观效果,绿化管理强调维护成果,两者不可分割,对园林工程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园林工程施工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园林工程具有较为系统完整的施工规划,能够根据设计师的具体园林工程方案和设计图纸进行充分的现场勘查,现场勘查的主要内容有园林工程施工现场周边的环境、基础设施、垃圾处理场所等,在施工前还要积极协调和周边居民、供电部门、交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良好合作关系,保证详细且有效的施工计划的诞生。随着现代化科技水平的进步发展,在园林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施工技术也越发先进和多种多样,以规范化的施工要求为基本准则对施工技术进行不断创新,深入研究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可行性,使其在满足园林建设的基础上还能促进园林工程安全且快速的完工,提高园林工程的经济效益。
        4园林工程施工及植物养护技术控制措施分析
        4.1做好施工的前期工作
        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施工准备、技术准备和材料准备。施工前要确认图纸,依据图纸内容明确施工的主题和方向,调研施工现场环境,参考施工现场的水源位置,编制适合的施工方案。园林施工对水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在铺设水管的过程中要确保水的供应,合理规划水管的分布,在确保工程如期交付的前提下减少水资源浪费,控制成本。技术准备就是对涉及到的技术设施、技术人员予以确认。多方核定相关手续的办理结果,沟通全部工作人员并要求其出示健康证,加强对人员的前期管理。
        4.2重视施工质量
        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的主要原因是使苗木的实际成活率得到保证,同时也要关注工程假山、道路的质量。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对苗木在采购时的质量进行把关,在此过程中需对苗木植物直接供应商评审、考察,尽量选择相同育苗期和相同产地的苗木,并且保证苗木在运输时距离的适中,防止其在运输时出现损伤,禁止一些质量不合格的苗木进入到现场中。其次,对各个工序的质量进行把关,并且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指导,保证整个施工过程都能按照规范进行。如树穴的深度和直接,强化管理和监督。再次,重视绿化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对工程进行管理时的重点。在此过程中需对技术人员开展相关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使其在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上能获得不断提升。最后,在选择施工队伍时,应选择素养较高的队伍,这样才能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4.3科学规划施工环节
        在园林建设过程中,要以使用功能为依据全面认识园林性质,有针对性地对内部结构进行科学化设计,明确整体绿化布局。对于树木的分布,要注重高低搭配,结合土地资源的具体情况,找准树木种类。例如一般选用土木类树木,行、列的间距要保证树木正常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根据动态环境检测结果,具体分析树木资源的情况,建立合理的养护系统,技术人员根据动态结果及时更改养护方案。在保证植物成活率的基础上,制订种植规范,监测每个区域的植物,方便应对植物养护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科学性是园林工程质量达标的必要条件,不能轻视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要在选苗、育种以及移栽环节保证技术应用的准确性,充分认识到栽种成活的重要性,避免资源浪费,减少成本损耗。避免运输过程中出现颠簸损苗现象,保证施工质量。
        4.4展适合园林植物养护的创新性技术
        一是微灌溉技术可以有效实施于花卉以及乔灌木等本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以满足其水分需求。微灌溉技术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利用较小的滴头或喷头将植物需要的水分进行均匀且充分施灌,让花卉以及乔灌木等植物能够充分吸收水分,有效节省水资源的利用,提高了水资源在园林植物中的使用效率。同时由于微灌溉技术每次施灌的水分都较少,还能有效提升肥料在植物中的使用率。二是现代化科技水平的发展使得园林植物养护技术越来越向全自动化方向靠近。全自动化灌溉技术利用施灌机器通过事先设定好的流程进行灌溉的启动或是关闭,在满足园林植物养护过程中水分需求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人工使用率,提高了园林植物灌溉的工作效率。三是液压喷播新技术是针对园林植物的播种而提出的,是将植物种子和所需养料按照比例调配好,再通过机器实施压力喷播到所要种植的坡面区域,较快的播种速度和简单的播种手段使其成为许多园林进行植物播种的主要手段,在提升园林工程的实际效率同时,充分保证了园林绿化面积的分布均匀。四是园林工程进行植物的栽种和养护能够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使得一些可再生资源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而通过发展雨水资源的回收和利用,可以有效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雨水收集网将室外的雨水进行收集并且存储,再经过有效的有害物质或是杂质的过滤之后进入到园林植物的灌溉系统中,当作一些容易干旱地区园林植物的应急资源。
        5结束语
        总之,园林工程建设是系统而复杂的,因此必须重视工程中各种因素的控制。虽然绿化种植是整个工程中时间相对比较短的项目,但植物养护和管理却是长期的。只有充分认识园林的施工与养护管理之间的关系,才能确保园林绿化工作的有效性和长久性,从而实现园林艺术效益和生态效益,并获得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而言之,要使园林工程更顺利、高效的进行,不仅要加强施工过程中各技术的应用和管理以及考虑后期养护工作的便利进行,还要重视施工后植物的养护工作,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园林工程的功能和效益。
        参考文献:
        [1]罗昊,杨胜,陈红舟.园林工程施工及植物养护技术探究[J].现代园艺,2018(24):167.
        [2]左伟.园林工程施工及植物养护技术探究[J].居舍,2019(14):109.
        [3]李晓晓.园林工程施工及植物养护技术探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2):210.
        [4]章金国.园林工程施工及植物养护技术的运用实践[J].居舍,2018(12):116+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