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 顾惠民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顾惠民
[导读] 摘要:在越来越强调管理和技术进步的今天,水电水利建筑的施工也不例外,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每一项水利水电工程的实施都必然要和相应的技术相联系同时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本身的特点其对技术及管理的要求特别高。
        淮安市凯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江苏淮安  223005
        摘要:在越来越强调管理和技术进步的今天,水电水利建筑的施工也不例外,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每一项水利水电工程的实施都必然要和相应的技术相联系同时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本身的特点其对技术及管理的要求特别高。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施工技术 管理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开始迅猛的发展。我国地大物博,水利资源丰富,这就给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正是由于现如今水利水电行业工程的大力发展,在行业中存在的不足也逐渐显露出来,这越来越成为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发展的“瓶颈"。同时,在水利水电施工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弊端,这都需要广大业界人士认真面对,解决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的各种问题。
        1、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作用和地位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是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综合工程设施生效的平台。一般包括由挡水、泄水建筑物形成的水库和水电站引水系统、发电厂房、机电设备等。水库的高水位水经引水系统流入厂房推动水轮发电机组发出电能再经升压变压器、开关站和输电线路输入电网。
        1.1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的作用和地位
        水利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的利用是社会进步到现阶段的产物,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实施中,技术是它的根本,只有技术作保障才能在艰巨的重大工程中完成工程建筑的施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将直接关联作用到水电水利的效益和产生的影响,它并不只是简单的一个工程而已,它是构成整个水电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要素。只有将技术含量高与社会相紧密联系的技术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
        2.1外加剂的使用
        随着大规模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混凝土外加剂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当前,在各类大小不同的水利水电建筑施工工程中,最重要的使用材料便是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剂作为其中最重要的添加剂之一,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水利水电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一个良好的混凝土外加剂不仅能够大范围的修补水利水电工程砼表面缺陷,改善混凝土外观色泽,提高其强硬程度,还具有一定的抗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混凝土的变形状况。因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有关技术人员应该依据不同水利水电建筑施工项目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混凝土外加剂,保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质量。
        2.2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
        施工导流技术作为水电水利建筑工程建设,特别是对闸坝工程施工建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施工导流应用技术的优质与否直接影响着全部水利水电建设施工工程能否顺利完成交接。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导流技术是一项常见的施工工艺。现阶段,我国普遍采用修筑围堰的技术手段。围堰是一种为了暂时解决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而临时修建在河床上的挡水物。一般而言,围堰的建设需要占用一部分河床的空间。因此,在搭建围堰之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应全面探究所处施工现场河床构造的稳定程度与复杂程度,避免发生由于通水空间过于狭小或者水流速度过于急促等问题,而给围堰造成巨大的冲击力。在实际建设水利水电施工工程时,利用施工导流技术能够良好的控制河床水流运动方向和速度。再加上,施工导流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对整体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进程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有关技术管理、控制人员和施工人员必须严格规划、设计施工导流方案,以实际施工场所的现实情况为主要参考标准,因地制宜的应用导流技术。在具体施工建设过程中,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有关负责人必须全面统筹、协调好各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全部有效力量建设施工导流工艺。

此外,施工导流技术也会影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日后发电、供水、抗灾、运输等效益的发挥,必须得到有关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一般而言,水利水电建筑施工项目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自然环境等有着巨大的依赖性,为了更好的推动项目工程的实施与落成,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降低全部施工工程的支出,在进行施工导流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选取能够满足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要求的区域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不断促进施工工程额水利开展。
        2.3土坝防渗加固工艺
        目前,土坝变形、渗透等问题的解决办法主要是对土坝本身或土坝基岩进行灌浆加固,从而保证土坝保持完整的防渗功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土坝的渗水程度,减少土坝后坡发生渗透等问题,进而全面促进土坝本身的稳定性与牢固性,达到加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的目的。
        在布置土坝两边的灌注孔的时候,可以深入调查土坝的实际分布状况,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及施工技术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影响程度,采用最为经济合理的方式,对土坝坝体进行劈裂灌浆。一般而言,土坝坝体中主排孔要严格依据轴线来分布,且其余的副排孔应该分别布置在主轴线上方1.5m处,采用两排孔交叉安排的处理形式,孔与孔之间保持4m左右的间隔。
        3、建立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的管理和技术相融合
        3.1 技术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存在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施工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工期限制严格,以及工作环境艰苦、不安全因素相对较多等特点,技术管理是对水电厂生产中的一切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严密的组织,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效益的保障是安全,安全的核心是管理,管理的结果是效益。加强技术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建立健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相关项目负责人应建立厂站、车间、班组三级技术管理工作网,实行分级负责管理,责任到人。建立技术信息的收集,事故及故障分析、整理、反馈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经验交流,工作总结,技术革新及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活动成果进行分析、归类并进行技术攻关。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技术管理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检修及事故或故障等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损坏率,起到增收节支的作用。技术档案应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确保其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应认真收集和整理归类有关文书数据、图表,机组的原始数据资料(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试运行记录、设计文件图纸资料、运行、检修、试验、检验记录等)。特别注意收集散落在各工作面、车间、班组的数据,并将其分类汇编归档,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文档查阅制度。②加强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程,结合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责任制》、《生产事故调查实施细则》、《生产管理办法》、《电厂及变电站通讯中断事故处理办法》、《反事故措施计划》、《工作票操作票签发制度和工作许可制度》等以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在运行中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操作票,工作票,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和设备缺陷管理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改正不良的习惯操作行为。同时还应建立运行分析制度,即对运行中通过仪表指示、运行纪录、设备巡检和操作等反映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及时找出产生各种问题和现象的原因、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及对策。
        结语: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想提升其最终的效果并不是一-个可以一-蹴而就的过程。在具体的施工中,必须有一系列的措施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吉华.浅析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和技术[J].广东科技,2012.23: 156-157.
        [2]杨国刚,林军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 28: 125-126.
        [3]黄凤英,陈正水.浅谈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与管理[小],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4: 69-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