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杨开智
[导读] 摘要:乡村景观规划作为中国传统地域性文化的缩影,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文化价值,是乡村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的多元化融合体,表现出极强的自发性、地域性、生态性以及生产性的多样化特点。
        新疆东方友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乡村景观规划作为中国传统地域性文化的缩影,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文化价值,是乡村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的多元化融合体,表现出极强的自发性、地域性、生态性以及生产性的多样化特点。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当中,以自然风光为主要的表现载体,能够展现出特殊的肌理性与文化性特征,是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城乡生态平衡、提升城市乡村自然属性的重要保障。由此,文章以城乡中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为人们构建出更为优越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乡村景观;城市规划;应用
        乡村景观作为自然文化与人类文化有效融合的特殊表现载体,是将社会、地域文化、生态文化与美学理念充分融合的特殊形式表现。伴随着现当代城市的快速发展,新农村景观也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环境破坏、水资源污染、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等等,原有的乡村景观在这些不良因素影响慢失去了原有的观赏性特点,进而为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环境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在乡村景观规划当中,有效构建出良好的乡村景观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一、规划设计中引入乡村景观的意义和作用
        城市建设中过度追逐经济发展,使得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也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使得环境受到了较大的污染。与此同时,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建构的环境中,人们对自然环境表现出了强烈的渴求。我国新发展时期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规划设计在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影响了城乡发展的总体方向,所以规划设计中要树立全局意识,确保设计拥有战略性,有利于推进城乡共同与健康发展。基于这个目标,实际规划中需要充分利用乡村景观,这样做不仅能缩小两者差距,改善乡村的整体生存处境,为其更好地发展保驾护航,还能改善城市生态,为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构建生态环境优良的城市,这些有利于经济增长以及乡村文化的传承。总之,针对现阶段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城乡规划要具备战略眼光,创新设计理念,将乡村景观融入设计中去,利用其特有的自然性、生态性、历史文化性等基本特征,科学规划与合理设计。这样既能达到建设绿色环保型城乡的发展目标,助力于两个部分经济持续增长,又能实现乡村文明的有效延伸与传承,使两者在相互促进中渐渐缩小距离,最终完成一体化发展目标,以增强规划设计的实效性和前瞻性。
        二、乡村景观发展的主要特点
        首先,乡村景观在发展过程当中能够凸显出地域性的特点。其表现主要是由于我国乡村景观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不同的区域所展现出的地域特点、文化资源各有不同,这对当地的景观构建以及景观当中所想要表现出的文化特点都会带来重要的影响。目前,有许多的地域乡村景观立足长远发展,会在构建中保留原有的地域特征,这也是对当地特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一种重要保障。
        其次,乡村景观的构建与乡村的人民群众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乡村景观的规划过程当中,需要将其发展表现的特点与特征有效融合,并弘扬当地居民勤于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理念,打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乡村景观发展氛围,在新时期乡村景观的发展中融入更加优秀的“正能量”理念。
        最后,乡村景观的构建水平需要和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民俗特点紧密联系,这种特殊的关联性能够进一步凸显当地独有的生活状态。乡村景观规划过程当中,还需要鼓励当地居民不断完善、打造优质的生态系统以及文明礼貌等行为规范,通过严格的要求、规范化的措施,对乡村景观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推动力。
        三、规划设计中应用的主要原则
        3.1坚持开放性
        规划设计实践操作过程中需坚持开放性这个基本原则,这是因为城乡的特点各不相同,包含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将乡村景观融入设计中坚持开放性,是保证不同艺术形式有效融合的基础,以确保最终呈现出来的规划设计效果更符合大众审美,紧随时代发展,遵循自然规律。

这里需强调的是,在坚持开放性的同时应掌握好分寸,在利用乡村资源的过程中需适度开发,避免没有限制地运用乡村景观,在城市发展中兼顾乡村发展的利益,推动两者一体化进程。
        3.2坚持协调统一性
        乡村景观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除了生态自然环境以及独具特色的景观,还包含地貌、历史遗迹、经济文化等。规划设计中引入乡村景观,不仅要处理好这些关系,还要与城市景观科学融合。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方法,把所有要素进行协调,使地域性、自然生态性、历史文化性能够真正融入园林规划中,使得两个不同内容在设计中达到高度统一。
        3.3坚持因地制宜
        城乡规划设计必须因地制宜,在原有的地形地貌与景观上进行改造,设计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破坏,同时对其加以有效利用。在原来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布局与科学设计,将乡村景观的地域性、自然性、文化性等与城市景观体现人文性的要求统一起来,从而降低二次破坏的发生率,保护乡村资源,促进园林设计整体效益的提升,实现经济、环境友好发展的目标。
        四、规划设计环节中有效利用乡村景观的策略
        4.1设计文化体验活动
        每个地区的乡村都有自身的特点,文化景观的地域性比较明显,是重要的文化遗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乡村文化面临着传承危机。乡村景观是乡村文化核心组成部分,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应引入乡村景观,保证其有良好的生存空间,同时促进城市自然风光优美,环境得到改善,推动区域乡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城市园林设计在近年来出现了思路不够开阔的问题,影响了设计综合水平,在这种形势下应用乡村景观,为城乡规划设计提供新思路,也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这种规划设计理念已经是城乡发展的主要方向。实际设计应因地制宜,在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元素。乡村建筑有其独特风格,规划设计时可在道路两旁空出地方,做好乡村房屋建设,也可在紧挨着道路的地方设置农田,让城市居民感受农耕文化,为其创造亲身体验的机会,比如建设采摘园,组织耕种、挖野菜等;建设农家乐,品尝地道乡村佳肴,利用获取的食材做饭。规划设计中可包含民俗,让人们全方位感受乡村景观,多层次体验乡村文化。
        4.2增强实用性
        城乡规划设计在运用有自身风格的乡村景观时,需增强实用性。城市规划打造乡村景观,找准其与人文景观契合点,实现有效融合,同时将经济作物打造成风景线,体现乡村景观地域性,供人们观赏以外,还可直接创造效益。城乡规划设计应不断进行创新,尤其是在运用乡村景观过程中,做到深入的融合,涵盖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做好创新融合,既要吸引本地人游玩,又要提高对外来游客的吸引力,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乡规划设计要树立应用乡村景观的意识,在实际操作中坚持开放性、因地制宜、协调统一性、开发与保护结合的原则。这样不仅能确保规划合理性、设计科学性,还可使城乡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和谐发展,最终实现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闵超.乡村景观的特点及其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意义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03):75.
        [2]王心怡,王晓华.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意义[J].低碳世界,2018(10):224-225.
        [3]谢鹤良.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作用与实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8(27):245+255.
        [4]杜玉琴.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意义[J].居舍,2018(22):106.
        [5]张亮亮,娄芳.浅析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意义[J].居舍,2017(36):1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