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可调节多功能带的研制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6期   作者:车淑华 刘丰 王晶美 韩宗英 丁俊霞
[导读] 自制可调节多功能带的研制与临床用体会。
        摘要:自制可调节多功能带的研制与临床用体会。自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科将自制可调节多功能带不断地改进并应用于临床胸部及腹部手术后的患者共108例患者,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自制可调节多功能带相对于传统的方法,保证了压力的均衡性,固定性更好,更便于操作,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关键词:可调节;多功能带
        腹带与胸带的包扎是临床医疗护理操作中的一项常规技术操作,如外科开腹术后、产科术后患者用于保护切口;肋骨骨折患者用于加压包扎固定胸廓减轻张力并减轻患者疼痛。传统操作在临床使用中易出现固定效果不佳、压力力度不够、压力不均衡。原材料无弹力,调节度差,同时传统操作也过于繁琐。为提高护理质量和便于此项护理工作,笔者研制可调节多功能带(以下简称为功能带),该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与传统操作方法相比,保证了压力的均衡性,固定性更好,更便于操作,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1材料
        自制可调节多功能带主要由功能带 、粘贴2条、弹力条两条、挂钩6个及透明塑料卡袋五部分组成。
1.1  功能带
是由长100cm x宽26cm的弹力布料组成,这种材料可保证压力的均衡性。在多功能带的左和右的上下各开放出长为5cm x2cm侧孔共4个,以便于摆放留置导管。
1.2  粘贴两条
两条粘贴缝制在功能带上可根据不同身材选相合适的粘贴位置。
1.3  弹力条
为长45cm x宽26cm 的弹力布料剪裁成,两条弹力带作用是胸带的肩带,和固定压迫物的固定带。
1.4  6个小挂钩
分别固定在多功能带的正面以固定肩带和压迫物的固定带。
1.5透明塑料卡袋
将长8cm,宽2cm(安放引流信息卡)缝制在自制可调节多功能带的4个侧孔下方。
自制可调节多功能带设计与制作(如图所示)

2可调节多功能带的使用方法
        腹带包扎时:将功能带平铺在患者身下,根据切口位置与患者的腹围选择上置腹带位置与相应的松紧度。有留置导管的患者可选择在左或右的上下4个侧孔摆放导管。
        胸带包扎时:将功能带平铺,将两条弹力带与功能带相连作为胸带的肩带,将肩带下拉至胸前用功能带固定好。
        需要加压压迫的患者,将两条弹力带与功能带上的挂钩相连接,将压迫物妥善固定。
3效果与体会
        传统腹带包扎法其内面有一块腹布,外面两侧各有5条带脚相互重叠。包扎时,先将腹带平铺于身下,包腹布裹住腹部,再将两侧的横腹带交叉包扎,一侧的带子覆盖另一侧的带子。胸带的包扎法其结构与腹带相似,但多2根竖肩带。此种方法操作繁琐并因患者变化体位时易松动固定效果不佳、压力力度不够、压力不均衡。原材料无弹力,调节度差。针对上述弊端,我们为提高护理质量和便于此项护理工作,研制了可调节多功能带,在此对这款可调节多功能带的优越性进行具体的介绍。
3.1科学性、创新性
腹带与胸带的包扎是临床医疗护理操作中的一项常规技术操作,传统腹带包扎法,包腹布裹住腹部,再将两侧的横腹带交叉包扎,一侧的带子覆盖另一侧的带子。术后患者多有留置导管,在包扎时容易出现压管、导管打折的现象。我们研制的可调节多功能带在左右两侧共有4个侧孔,可将留置导管通过侧孔摆放,有效地避免了此现象的发生。更有需要加压压迫的患者,体位改变时压迫物会改变位置或掉下,达不到治疗效果,这时可将两条弹力带与功能带上的挂钩相连接,将压迫物妥善固定。该设计新颖、独特、结构科学、合理、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
3.2实用性、经济性
   传统腹带、胸带包扎法会因改变体位或离床活动时导致腹、胸带过松,需要重新多次的为患者上置,从而增加了护理的工作量。 传统腹带、胸带原材料无弹力,调节度差,无法根据患者的身材调节,也由于传统腹带和胸带两侧的脚带相互覆盖包扎会使上置的腹带或胸带受力不均,导致应用效果不佳。我们研制的可调节多功能带是高弹力材质可以根据患者的胖瘦调整松紧度,固定性和压力的均衡性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可调节多功能带是胸带与腹带合二为一的设计,在需要胸带时将两条弹力带与功能带相连作为胸带的肩带,固定于胸部即可。此设计结构简单,变化多样,材料也是便宜易得的组装材料,大大的节约了成本,适用于临床上的广泛推广使用。
3.3安全性
        传统操作会因患者改变体位或离床活动时导致腹带、胸带过松移位,从而使胸廓固定不佳,加重患者疼痛;也可因咳嗽、喷嚏、使腹压增高出现刀口疼痛及撕裂的不安全因素,我们研制的可调节多功能带保证了压力的均衡性,固定性、消除了安全隐患。自制可调节多功能带上的引流信息卡准确的记录患者的引流的名称置入时间和更换时间,为护理工作提供了便捷,为护理安全提供了保障,避免了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另外可调节多功能带下方的小挂钩也可为离床活动的患者挂引流袋,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人文关怀。
4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研制的可调节多功能带设计合理,方便实用,安全,理念创新,科学性强。 传统腹带、胸带包扎法存在固定效果不佳、压力力度不够且均衡性差,不当方法易造成留置导管受压打折。原材料无弹力无法根据患者的身材调节,同时操作复杂,患者变换体位时易松需反复操作。而我们结合临床实际,潜心研制可调节多功能带完全克服了以上缺点与不足,并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安全性等优点,此项技术填补了同行护理的科研的空白,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适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