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CT对自发性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到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35例自发性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視为调查对象,为所有患者实施CT检查,并将CT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检查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存在显著差异,在脑挫裂伤、脑底部及椎动脉破裂、双侧皮质静脉破裂、出血位置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的方式下。能够有效鉴别自发性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明确患者病变组织情况及血管破裂情况等,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关键词]CT检查;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T in the diagnosis of spontaneous and 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7 to June 2019, 35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and 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who were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egarded as the objects of investigation. CT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for all patients, and the results of CT examina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under CT examina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pontaneous SAH and traumatic SAH.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ntusion and laceration of brain, rupture of cerebral base and vertebral artery, rupture of bilateral cortical vein, and location of hemorrhage (P < 0.05). Conclusion: under CT examination. It can effectively distinguish spontaneous and 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patients. It can provide more effective information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 CT examination
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因为脑底或者脑表面血管发生破裂,血管进入蛛网膜后诱发临床综合征,危及患者生命【1】。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CT逐渐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诊治中得到推广应用,早期的诊断与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本次以35例自发性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视为调查对象,在CT检查的方式下展开论述,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到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35例自发性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视为调查对象,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为13例和2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男女占比为7:6,年龄范围在38-94岁之间,均值为(61.53±3.15)岁。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男女占比为14:8,年龄范围在40-94岁之间,均值为(61.48±3.22)岁。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区别,可以实施分组对比(P>0.05)。所有患者均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排除昏迷患者,局部神经功能损伤等严重意识障碍的患者,排除病例资料不完整及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2方法
应用全身CT机行颅脑平扫及成像,设置层厚为10mm、4.8mm及2.4mm,层距为10mm、4.8mm及2.4mm。矩阵为512*512,扫描24层。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由颅底开始至颅顶实施逐层扫描,重点观察患者的出血位置、血液分布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病变组织。
1.3评价标准
对患者的出血位置、血液分布状态等进行观察,记录存在脑挫伤、脑底部及椎动脉破裂的患者数量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O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x2检验,检验水准=0.05.
2结果
CT检查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存在显著差异,在脑挫裂伤、脑底部及椎动脉破裂、双侧皮质静脉破裂、出血位置脑基底部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計学意义(P<0.05)。
3讨论
CT具有安全、无创的特征,能够快速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予以检查,操作方式简单且快速,空间分辨率较高,能够使患者病灶显像更加贴近于实体解剖图像。CT检查方式下,其图像质量较高,且后期处理能力较强,能够在各个领域中得到推广应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CT在蛛网膜自发性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需要重点对患者的出血位置、血液分布情况、血液性状以及病变组织情况等进行检查。首先在出血位置检查方面,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出血位置多在脑挫伤区域,为单侧或者双侧皮质静脉出血【2】。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位置则多在脑底部动脉、椎动脉,无显著的脑挫伤症状。其二在血液分布方面,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出血界限比较清晰,呈现出片状或者是弥漫性的分布状态。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出血界限不够清晰,血液分布多处于脑基底位置,具有弥漫性特点。其三在血液形状方面,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出血量相对较小,且鲜少存在凝血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出血量相对较大,凝血块出现的几率也相对较大。最后在病变组织方面,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于外力打击导致,存在外力脑挫伤,软组织挫伤,部分存在相关部位颅骨骨折。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则存在显著的病变组织,血管破裂症状。
CT检查的方式下,能够结合患者的出血位置、血液分布情况等获取有效的影像学资料,对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进行判断。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可以将其作为脑部血管检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技术,临床诊断临床与鉴别的准确度。
孙美君在报道中,对36例自发性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自发性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CT检查后,发现存在脑挫伤、脑底部及椎动脉破裂等伤害,CT检查能够清晰观察到自发性、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出血位置,血液分布情况等,对其后续的手术治疗及预后效果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3】。
本次数据调查结果显示,CT检查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存在显著差异,能够通过脑挫伤、脑底部及椎动脉破裂、双侧皮质静脉破裂等区别,分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者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根据出血位置(脑基底部等)(删掉)实施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综合上述内容,CT检查的方式能够有效鉴别自发性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症状,明确患者病变组织情况及血管破裂情况等,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更多有效信息,建议在临床鉴别与诊断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亮,王振奎,张丽,等.急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11):9.
[2] 武佳芳,刘国荣,王宝军,等.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脑中线移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转归的预测作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6):624-628.
[3] 李天金,刘庆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应用螺旋CT检查术后血吸收程度的效果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