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价值。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80名符合实验要求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单双号,单号为恩替卡韦组,双号为阿德福韦酯组,每组各90名患者,恩替卡韦组给予恩替卡韦药物治疗0.5mg/d,阿德福韦酯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药物治疗10mg/d,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6个月之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的变化。结果:通过药物治疗6个月之后,恩替卡韦组病人的TBil、ALT都比阿德福韦酯组病人的低(p<0.05),ALB高于阿德福韦酯组。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在抑制病毒和生化改善方面也要比阿德福韦酯效果要好,但是此药物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是否会影响到血清学转换还尚未明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病毒性感染是一种世界性流行病,疲劳、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肝痛等是主要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床上的首选是使用核苷类或干扰素型药物,可以长期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1]。能在很大程度上阻止病情向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方向发展。而药物恩替卡韦可以抑制HBV多聚酶的活性,阿德福韦酯能够抑制HBV-DNA聚合酶的活性[2],所以两种药物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本文就要对两种药物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过程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3月-2019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80符合实验要求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单双号,单号为恩替卡韦组,给予该组患者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双号为阿德福韦酯组,该组病人给予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患者的入选标准: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入选患者除乙型病毒性肝炎一种疾病外均无其他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上存在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整个实验过程均在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下完成。
1.2方法
(1)恩替卡韦组:给予恩替卡韦(国药准字H20052237,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口服,0.5mg/次,每日一次。
(2)阿德福韦酯组:给予阿德福韦酯片(国药准字H20050651,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口服,10mg/次,每日一次[3]。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均持续6个月,治疗周期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各项生理指标的差异,包括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的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统计所得数据选用SPSS20.0的数据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检验标准采用x2;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检验采取t值进行。将P的临界值作为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若P<0.05,则定义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TBil、ALT、ALB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恩替卡韦组病人的ALB以及ALT的改善效果较为明显,改善程度要好于阿德福韦酯组的病人(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由于HBV复制的独特机制及其在感染者体内的持久性,大多数病人需要进行长期治疗。拉米夫定作为传统上用于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HBV-DNA复制,患乙肝病人耐受性好,但临床发现用药1年以上,容易出现拉米夫定耐药性,从而降低此药该有的疗效[4]。恩替卡韦是鸟嘌呤核苷类似物,是在临床中广泛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抑制患者的HBV聚合酶活性。阿德福韦酯能够抑制HBV-DNA聚合酶的活性[5],两种药物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的复制。实验结果也表明两种药物均可起作用。
综上所述,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均可以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只是恩替卡韦的疗效更为明显,所以两种药物在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过程中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阎丽,王战会,杨洁,等.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既往核昔类似物治疗失败的慢性乙肝患者疗效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8,31(6):1009-1013.
[2]朱刚剑,苏传真,王健,等.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过程中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J].实用医学杂志,2018,298(3):461-463.
[3]张小霞,杨惠君,王先惠.水飞蓟宾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33(12):1593-1594.
[4]张小玉,王雷,愈海英,等.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0(23):1818-1820.
[5]苏毅,杨方万,李传腾,等.恩替卡韦治疗骨髓干细胞移植乙肝肝硬化患者?HBV血清检测的水平变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2(21):2286-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