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桥梁工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混凝土养护技术在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文章主要是就桥梁施工中混凝土养护重点的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桥梁混凝土;养护重点;控制
1、桥梁混凝土的养护重点
1.1 预防混凝土脱水
如果浇筑施工完成后的混凝土处于温度高且空气干燥的自然环境下的话,那么混凝土就会因为出现脱水现象,而对其内部结构之间黏结力的提升产生严重的影响,最终导致桥梁安全系数的下降。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如果混凝土厚度较薄或者施工表面积过大的话,都会增加脱水现象发生的几率。
1.2 预防干缩裂纹
空气干燥等因素导致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出现的脱水现象,不仅会造成混凝土强度的下降,同时对混凝土使用寿命的提升也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假如桥梁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强度符合工程施工要求的话,那么即便是出现了混凝土脱水现象,那么混凝土也不会出现裂纹。所以,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混凝土养护方案,尽可能的延长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的时间,确保混凝土硬化的顺利进行。
1.3预防养护温度差
养护温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发展。曾有研究指出,混凝土养护温度越低,其初期强度越差,而后期养护温度在32~49℃的混凝土强度却远远低于4~23℃后期养护温度下的混凝土强度,这说明初期养护温度越低,其混凝土后期强度的衰减越小。这主要是因为急促的初期水化反应会影响水化产物的均匀排布,那些分布着较少水化产物位置的强度相对较差,这样便会大大削弱混凝土的整体强度;而那些分布着大量水化产物的位置则会将牢牢裹住水泥粒子,影响水泥水化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水化产物便会随之逐渐减少。当养护温度不高时,因为水泥水化反应较为缓慢,这样水分便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扩散,所形成的水化产物便有均匀地排布于水泥石中。然而,当养护温度低于4℃时,尽管可能提升混凝土后期强度,然而因为水泥水化反应比较缓慢,这样便会大大影响其早期强度,尤其是28d前强度的增长,从而无法达到施工要求。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将混凝土的养护温度控制在5℃以上。
2、桥梁混凝土的养护技术控制
2.1 洒水养护与覆盖养护
桥梁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应不间断的用水湿润混凝土表面,避免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出现严重脱水的现象。而这一措施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该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1)严格的按照要求控制洒水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向混凝土表面洒水应该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的12小时后进行,假如施工中使用的是干硬性混凝土或者施工现场环境温度过高且相对干燥的话,则应该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后立即使用蓬罩敷设混凝土表面,降低混凝土内部水分流失的速度,然后在收浆施工完成后及时的进行洒水养护作业,才能避免因为水分流失过快而影响到后期的硬化进程。(2)根据工程施工现场的天气情况开展混凝土养护作业,同时在养护作业过程中,充分重视环境温度与相对湿度对混凝土养护作业产生的影响,严格的按照混凝土养护作业的要求开展养护施工。如果混凝土养护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的话,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养护时间,才能确保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符合工程施工的设计要求。
(3)为确保混凝土表面时刻保持湿润的状态,必须严格的按照要求控制撒水量和洒水频率。(4)假如外部环境温度低于5℃时,则应该停止洒水,只需要在混凝土标准覆盖蓬罩即可。
2.2 蒸汽养护
(1)如果在桥梁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是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话,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才能确保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符合工程设计要求。(2)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蒸汽养护工作。而静置时间的长短则必须以混凝土的特性为依据决定。一般情况下,普通混凝土的静置时间为2-4小时,干硬混凝土的静置时间为1小时。另外,在使用静置混凝土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温度控制在10℃以上,才能确保静置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3)在养护作业完成后,及时的拆除相关养护设备,同时将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控制在20℃以内。(4)在进行暴露于空气中的混凝土养护作业时,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蓬罩,才能避免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出现整体凝结的现象。另外,在进行混凝土蒸汽养护作业时,必须严格的按照要求记录蒸汽养护作业过程中的温度。
2.3 冬季养护措施
蓄热法是最常用的混凝土冬季养护措施,在进行冬季混凝土养护作业时,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⑴在实际应用蓄热法养护方法时,必须制定完善的保温措施将混凝土温度控制在0℃以上,才能满足混凝土硬度的要求。同时在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施工模板的无缝连接,才能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另外,如果混凝土结构体积较大的话,则应该对暴露在外的边角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和保温措施,避免自然环境因素对已经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⑵冬季混凝土保温工作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立即进行,同时在混凝土表面保温过程中,必须出现磕碰、划伤或者环境污染等各方面的问题,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此外,假如施工现场环境温度过低的话,则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先铺设保温层,然后再按照养护方案实施混凝土养护施工。⑶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及时的在混凝土表面加装保温层,才能使用蒸汽法进行混凝土养护作业。
3、混凝土养护质量检查
(1)混凝土外观。混凝土外观是反映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确保混凝土质量施工人员必须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及时的观察其表面是否出现了气孔、砂岩、裂纹等缺陷,一旦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话,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补救,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出现。(2)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强度作为衡量混凝土质量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针对其进行的强度检测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第一,严格的按照规范和要求测试混凝土结构或者构建的强度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第二,以混凝土运输、浇筑施工过程中的载荷为依据确定混凝土强度,并以此为基础采取切实可行的混凝土养护方法开展混凝土养护工作。
4、结语
总之,在桥梁工程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主要是湿度和温度,因此,在养护混凝土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好养护湿度和温度,同时,应根据施工现场环境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自然环境因素对混凝土施工质量产生的影响,才能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符合桥梁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求。而混凝土养护技术的创新与完善,不仅确保混凝土养护作业质量的有效提升,同时也为桥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成州,赖金辉.混凝土养护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8,31
[2]罗云波.桥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