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于常规路面材料,沥青混凝土具备舒适性优良、噪音低、施工效率高等多重特点。实际工程项目中,应注重技术的应用,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促进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
1面层的适用范围
根据市政道路的等级以及运行等需求,在对路面的结构进行设计时,一般需要设置一个结构层,通常三、四级的公路至少需要设置为2层,其中主要包括面层以及基层,对于不同面层来说,所适用的范围也有所差异。其中的底基层通常被分成半刚性以及柔性基层两类。在沥青的面层中最常用的一个材料就是沥青,除此之外还要适当添加一些矿料,并制作出道路面层,与基层以及垫层两者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道路的路面结构。依据强度来划分,可以把沥青路面分为密实型与嵌挤型两种路面,在对市政道路进行维护施工时,需要根据道路实际等级,挑选出适合的路面,从而达到理想化效果。
2.施工技术
2.1施工准备
(1)针对所有进场原材料做好全面检查,评定各项指标与设计标准间的偏差,考虑施工进度要求,调节材料进场速度,配备合适的数量,经配比试验掌握混合料的性能,形成报告后转交给监理人员审批。(2)市政道路基层应满足密实度高、平整性好的要求,诸如路基宽度等指标均要得到有效控制,监理人员要积极参与质量检验工作中,全面把控施工质量。
2.2拌和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所有的原材料都要足够干燥,严格控制各材料配比,调整好加热温度。经沥青混合料拌和作业后,不可出现结块、集料分离等不良情况。伴随沥青混合料存放时间的延长,其性能随之下降,为避免此问题,拌和工作人员应积极与摊铺人员沟通,及时分享工程信息,控制沥青混合料出料量与时间,不可出现浪费现象,且抽样检查必不可少,此举是掌握沥青混合料质量的关键,应考虑到用量、矿料级配等多方面内容。
2.3运输
拌制沥青混凝土材料后,需采取合理的方式将其转移到施工现场,此项工作中应严格控制运输时间,尽可能做到短距离运输,以免对沥青混凝土的粘合性造成不良影响。运输作业时,可采取分批次运输的方式,并积极选用大吨位自卸车,车槽周边均要采取密封处理措施,不可附着其他物质,只有全面清理料口且刷涂薄膜剂后,才可用于运输作业。车辆装料时,应保持来回移动的状态,此举主要目的在于避免混合料离析现象,以达到平稳运输的效果。驾驶过程中应做到平顺、匀速,确保混合料稀浆封层的完整性。
2.4摊铺
混合料运输至现场后,应以设计要求为指导展开摊铺作业。此环节中,摊铺机应匀速、持续性工作,不可随意变更速度,亦不可中途停顿,否则会对面层平整度带来不良影响。根据工程情况,摊铺速度以2~6m/min为宜,当使用改性沥青混合料时,为满足质量要求,需将速度放慢至1~3m/min。施工中若出现混合料离析、裂缝等不良问题,应分析具体成因,对其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
2.5沥青混凝土的碾压
第一,需要对路面进行及时碾压,摊铺机行驶过以后需要立即进行初压完成之后立即进行复压,复压完成后进行终压。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进行多次碾压时,其中的间隔不能过大,需要及时完成路面的碾压工作。第二,针对不同的碾压路段应该使用不同的机械设备,一般来说初压阶段可以使用钢轮压路机;在复压阶段可以使用重型轮胎压路机配合沥青混凝土使用或者还可以使用振动压路机对粒径较大的集料进行处理,而终压阶段则可以使用双钢轮压路机进行操作。
第三,碾压过程应和检查同时进行,对于每一个阶段进行碾压都应该加大管理力度,从外侧向中间用力,进行初压以后,对于检查不合格的地方进行及时的休整,复压过程中应控制好碾压的长度,一般在60~80米之间,进行终压的时候应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实际情况确定碾压次数,直到路面没有明显的轮痕。
2.6人行道板的相关安装施工方法
对人行道板进行安装时,首先应根据沥青路面的实际状况,对于控制点制定出相应的方格坐标,使用分段的方式对人行道板进行安装,确定好安装位置,做好仔细的检查工作,对铺筑范围进行明确以后,结合坐标进行人行道板的铺筑工作,按照沿线对其进行仔细的检查,保证人行道板整体的平整性。如果发现任何的问题,应及时进行修整,在完成铺砌工作以后需要掺入一定比例的水泥进行均匀搅拌,对铺砌好的砖缝进行填充,保证混合料沉浸在缝隙内,在这一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注意砖面的整洁性。
2.7施工改进要点
在涂抹胶轮压路机轮胎防护油的过程中,为避免轮胎温度较低导致沥青混合料沾粘,施工过程中及时采用植物油对轮胎进行了喷洒处理,为避免安全问题出现,采用前进时涂抹压路机后轮轮胎、后退时涂抹压路机前轮轮胎的方法;钢轮碰撞路肩很容易在钢轮压路机碾压施工中出现,花岗岩条石松动问题可能因此发生,因此碾压侧路肩处需由专人负责指挥,配合碾压速度的严格控制、必要时的行车速度放慢,相关问题得到有效规避;试验段采用切缝机割齐的横接缝处理未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具体施工采用人工清理混合料的方式,并同时凿出毛茬,有效的新旧混合料搭接由此实现。
3.质量控制的要点
通过沥青混凝土面层这一施工技术进行市政道路的维护时,一定要结合工程整体的实际情况,并注意以下几个质控的要点:①在对面层进行施工作业之前,需要对混合料进行实验,确保对混合料的配合比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借助试铺方式来确定喷洒的方式以及混合料的用量等。②通过双层铺筑方式来对6%的水泥碎石的稳定层进行作业。在开展面层的碾压工作时,所应用的机械设备一定要可以确保满足底层的强度要求,且压实的厚度不能小于10厘米。在施工过程中用到的一些碎石,必须要进行清理确保干净,且泥质材料占比应小于3%。在对混合料进行拌合时,注意水的质量,切勿使用污水。③在开展道路基层与底基层的施工之前,一定要对路基的顶面做一个全面检查,从而确保强度能够满足施工的相关标准。④混合料的铺摊。想要对混合料进行铺摊,首先就要对熨平板做预热处理,确保它的温度在80摄氏度以上,尽可能避免出现沟槽以及裂纹。在铺摊作业过程中,借助浮动平衡梁,来对施工进行控制,并及时清理其中存在的粘料,从而保证摊铺机在行走过程中仍旧可以保持平衡状态,除此之外,在摊铺期间还需要检查摊铺的厚度以及路拱横坡,倘若发现未达标,便及时的进行调整。⑤当混合料的刮平以及摊铺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尽快对中线进行检查,通过人工调节来调整一些不规则区域。
结语
将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应用到市政道路维护工程里,能够让施工的质量得到一定提升,并降低道路病害问题的发生概率,但是在施工作业过程中极易出现裂缝以及不够平整等问题,因此在未来还需要对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进行进一步完善,从而使我国市政道路维护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江晖.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维护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四川水泥,2019(12):29.
[2]王晓岩.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维护工程中的应用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2):204-205.
[3]李少波.市政道路工程的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运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3):161-162.
[4]童佳良.市政道路工程的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运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133+136.